浅谈幼儿教育中如何落实《指南》精神
2014-07-18李岷
李岷
(郑州市铁路局中心幼儿园,河南郑州450000)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出生后接受的最正规、最基础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无论是教育界或是家长现在都已经认可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幼儿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社会发展。在我国,教育幼儿已成为一项伟大的国家事业。因此,幼儿教育必须落在实处,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着鲜明的指向性;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了很全面的建议,让我们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什么,他们能力的范围。这样老师了解清楚后,不仅在学习和游戏中给予支持,在孩子的操作材料上也会体现出层次,使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方向。因此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把握,更好的落实《指南》精神。
一、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入领会这五方面内容。
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教育作为整体,有些是比较松散的,有些较为系统,幼儿教育的这些现象均与组成幼儿教育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性质有关。组成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联系越紧密,幼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就越系统。坚持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就是坚持幼儿教育的系统观和效益观,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幼儿教育整体观”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行动中不断努力实施,关注幼儿在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使幼儿在园的各项活动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让给我们在幼儿教育观的有效引领下更加有效的实施我们的素质教育。
二、尊重幼儿发展的差异化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而又连续的过程。虽然幼儿的发展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阶段,但是同一个阶段下,每个孩子的特征又是不同的。
由于先天因素的影响,每个幼儿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一些老师对于天资聪颖儿童就多方照看,而对一些发展较慢的孩子却不够重视。幼儿的心理处在一种脆弱敏感期,比较依赖教师的态度。老师“戴有色眼镜”的教育观念很容易刺痛孩子幼小的心灵。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从关键上树立“差异化”的观念,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差异性,在行动上,要对孩子一视同仁。教师要细致观察幼儿在学习中的状态和他们的行为,在课堂上要多同孩子交流,课下要及时和孩子的家长互通有无,双管齐下,能够始终引导幼儿在正路上成长。
三、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孩子生来是爱动的。有一些幼儿教师经常会视这种好动性是不正常的,便会勒令幼儿“不许动”。很显然这样是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同时也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幼儿这种好动性的疏导,要采用游戏教学,寓游戏于教学中,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
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游戏,让孩子充分地参与进来。由游戏所创设的环境,同社会相关,也同幼儿的生活和切身发展相关联,既可以让幼儿充分地展示自己,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通过将幼儿“好动性”的转化到游戏中,既可以符合幼儿身体的发展需要,同时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幼儿的成长规律,根据规律和孩子自身的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才能更好的落实《指南》精神,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的学习品质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等。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从幼儿时期培养起优良的学习品质,对今后漫长求学生涯起着决定性的基础作用。一些幼儿教师只管将一些书本知识生硬的传递给幼儿,由于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还不是太容易,时间长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失去,对今后的学习发展非常不利。笔者在教学中,曾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去发散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不以对错去评判。
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往往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其实孩子天生就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是我们常常在无意识中以我们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压制了他的这种能力,所以他才会逐渐变得依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总是指望父母或者老师来给他灌输点什么,一旦父母或者老师灌输了些东西,他就囫囵吞枣地将父母或者老师灌输的一切原原本本吸收进去,不加以消化,更不会举一反三,自己发挥。
总之,落实《指南》精神要从整体把握,热爱幼教事业,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