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4-07-17戴维娜
戴维娜
高师院校师范生在校的琵琶学习时间有限,加上琵琶器乐学习难度大,很容易导致高师琵琶教学中师生一味追求演奏难易和曲目数量,从而忽略了对执教能力的培养。“师范性”是高师音教专业的本质特征,结合琵琶器乐学习特点,文章提出对师范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是提高高师琵琶教学质量的关键,并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执教能力的提升两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高师琵琶教学中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高师琵琶教学师范性可持续能力琵琶,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样的指法而被誉为“弹拨乐器之王”,其独特的音韵美和形式美更是体现了华夏音乐所蕴含的美学特征。琵琶演奏需要凭借双手系统繁杂的基本动作形式,并不断衍生出的新的表现方式,因而琵琶学习普遍存在“上手难、入门难、弹好更难”的特点,由此导致近年来学生数量逐渐减少,久而久之还将造成琵琶器乐学习陷入冷门的恶性循环,继而又会影响民族器乐传承发展的有序进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人才枢纽,其中民族器乐教学是高师音教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大使命,要改变上述一系列琵琶器乐学习现状,高师琵琶教学自然应无可推卸地担负起重任。
高师琵琶课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专业课,相比之下,选修学生较专修学生多。课程一般从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才开设,四年级学生又要忙于实习、毕业论文、找工作等等,就此看来大学里真正学习琵琶的时间不足四年;加上高师院校琵琶教学多采用小组课组织形式,而授课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却沿袭了专业音乐院校的传统,等等原因使琵琶教学显得“时间短、任务重”,很容易导致高师琵琶学习过分追求“难度”和“数量”,而忽略了音教专业“师范性”本质特征。高师琵琶教学如果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演奏,却不具备专业教学能力,很难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结合高师琵琶学习需要在短时间内见成效的教学特点,在融人才竞争与教育竞争于一体的21世纪,对于师范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师琵琶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师琵琶教学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这与专业音乐院校以“培养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目标不同,因此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教学和辅导能力;(2)规范的演奏和示范能力;(3)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应对新课标、新教改的实施在基础音乐教育模式、内容等各方面产生的变化,由此形成高师琵琶教学金字塔型培养模式:底部“知识传授”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中间“能力培养”是高师琵琶教学的重点(关键),“能力培养”缺乏将会直接影响到高师人才素质结构培养的健全性;“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支撑了顶部“教师专业素质养成”这一目标,最终培养出具备一定素质的中小学师资。
1.夯实专业基础
琵琶演奏指法繁多,难度大,且表现艺术深奥,但其技术和表演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比如在文曲中的“弹”多为慢弹,触弦较深;又如同时期、同题材、同类型琵琶乐曲的演奏和表演是有相似之处,并可以相互借鉴的,等等。由此看来,牢固掌握琵琶专业基础知识及演奏常识可以在以后的演奏中举一反三,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才是提高高师学生执教能力的关键。高师琵琶教学涉及到演奏和教学两大方面的能力培养,教师在传授技术动作以及识谱、校音等琵琶专业知识时,可采取“边学边练、边练边学”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把琵琶作品按风格归类,让学生演奏不同风格的多个作品,并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指导”的多次循环,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演奏形成规律性认识,最终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执教能力。
2.提高思维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历来是人们学习的良方,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有助于学习者牢固地掌握知识。音教专业琵琶教学中的PBL教学模式利用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最终解决问题,可以细分为:教师引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终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布置要学习的新曲,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识谱、练习,把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分解为具体问题去思考、领会和掌握。琵琶教师还可以把进度和演奏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把在演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抽象化,并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开拓新的授课模式如讨论课、观摩课等,通过师生间共同探讨使教学难点和重点明确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创新意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形态发生巨大转型,琵琶音乐作品更是一改传统印象——不规整的曲式结构、多变的调式调性、新奇的旋律线条、反常态的音响等等,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如此大背景下,在高师琵琶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培养于师范生多元化的艺术鉴赏力,更有利于学生们顺应时代要求,在琵琶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中发挥重要力量,进一步推动琵琶艺术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激发他们学习琵琶的热情。除了常规课内教学外,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比赛,还可以灵活机动地组织各种专业竞赛,如编曲比赛、识新谱比赛、调音比赛等,由此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竞赛中得到学习;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年音乐会、社团活动等各类实践演出,引导学生对新的演奏形式、节目类型进行尝试,在循循诱导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1.实施主体性教学
高师琵琶专业主体性教学重在突出实践,自主性的特点应自始至终遍及整个过程的各个方面——通过切身体验和感受来获取相关演奏知识、提高执教能力。
对于学生在琵琶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执教和演奏方面的专业问题,或识谱、校音、指法编配等常识性问题)教师不能全权包办,“满堂灌”的器乐教学只能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不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教师应循序渐进地不断引导学生主动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如初学学生在校音时经常存在“校音不准”、或“校准的音一弹又松了”等问题,亲自帮学生校音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学生还是没有真正学到本领。明智的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琵琶四根弦依次的音高、缠弦的正确方法和校音时的基本常识与注意事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对照钢琴校音,上课时老师检查并针对各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和提出改进方法,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小组课上教师指导性的讲解还可以让其他听课的学生避免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