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创新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

2014-07-17张蓓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外贸岗位院校

张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高素质技能型外贸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与外贸企业的需求相去甚远。由此可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相当的迫切和必要。着重分析了上述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下的创新型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模式。

校企深层次合作高素质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国的外贸正在进行着一场战略性转变,这种转变的实质是转变增长方式和转变发展战略,这种转变也给外贸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了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标志着一个外贸企业是否能够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从外贸企业的用人角度出发,培养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了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高素质技能型外贸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给中国的外向型经济赋予了新的含义和要求,企业的国际化活动不断加深,2012年中国真正参与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约33万家,比2011年增长了约5.7%。企业的国际化呼唤着人才的国际化,即人才的国际意识和国际活动能力:

(一)外贸人才的国际意识

进出口贸易的从业人员要具有纵观全球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要熟知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掌握各类国际贸易惯例;要具备适应不同经济环境的能力,学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和求发展,并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各项挑战;要具备协调、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外贸人才的国际活动能力

进出口贸易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他们必须首先具有扎实的外贸岗位技能,即他们能够较好的从事并完成进出口业务各项流程工作;此外,他们还必须具备竞争与参与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国际交流交往能力、抗压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

综上所述,同时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活动能力的外贸人才才是能够真正满足外贸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熟悉现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具备良好外语交流和商务谈判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具有诚信、合作、协调和自我调节的外贸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完成进出口业务各项流程工作,正确缮制全套外贸结汇单据的外贸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必须着力进行培养的。

二、当前高职院校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在企业国际商务活动参与度越来越频繁的今天,进出口业务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外贸专业仍然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要求不符,课程体系设置跳不出学科体系的束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缺乏系统性,考核评价制度单一、片面的现象。

(一)人才培养目标偏离行业企业要求

诸多高职院校没有认真调研外贸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也没有把这些标准和要求进行分析和梳理,更没有将其融入到外贸人才培养目标当中。他们要么仅仅只是浓缩了原有的培养要求,把学生培养成“本科压缩型”人才,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么一味的追求岗位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采用死板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考核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了“应试型”人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缺乏系统性

近几年,实践教学体系的创设成了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外贸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时仅仅徒有虚名,只是把一些课程当中的实践环节罗列出来而已,缺乏对各课程所培养能力的细致分析和整合,没有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的配套整合,没有充分考虑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配套补充训练。这就造成了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仅仅考虑第一课堂的教学,而忽略了与其他几种实践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甚至还出现了使用教材过于陈旧,模拟操作训练没有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实操训练缺乏真实性,对细节的处理欠缺等状况。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在外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时没有按照外贸岗位技能的要求来进行颠覆式的改革。他们仍然是在原有的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取舍,仍然重理论、轻实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材上,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的学校甚至是按照在校教师的教育能力来设置课程,这极大的扭曲了高职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四)考核评价制度与岗位制度脱节

考核评价制度是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检验,合理的教学评价制度能够有效的评估教学情况并反馈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外贸人才最终要被外贸企业验收,因此外贸企业的岗位制度应该作为考核学生的一向重要标准。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外贸人才考核评价时,评价指标体系没有按照企业的岗位制度来设立,考核评价的人员全部都由专业教师来充当,考核评价的方式传统或单一,导致评价结果虚于表面,无法正确反应教学成效,更无法促进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三、创立校企深层次合作下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外贸专业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设。该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的基础就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以外贸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以行业企业评价标准为准绳。强调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重视课程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的一致性,加强外贸企业对课堂组织、教学、评价、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参与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外贸人才的新模式。

(一)根据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要求,正确定位外贸人才培养目标

将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要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理念进行融合和梳理,然后将其细分为岗位知识、专业方法和职业素质三大培养目标:

1.在岗位知识方面

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够进行产品和客户调研;能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和photoshop进行信息处理和图片处理;能与外商进行进出口交易磋商与谈判;能用英文正确书写外贸信函;能根据惯例、法律、法规进行外贸风险分析;能签订内贸和外贸合同;能进行接单、打样、跟单业务;能完成履行合同的各项事宜;能缮制全套外贸结汇单据、票据;能熟练使用信用证结汇;能办理核销退税业务;能对已完成业务进行档案管理;能有效决解贸易纠纷。

2.在专业方法方面

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对已完成工作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与优化建议;能使用现代化的工具阅读、查阅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

3.职业素质方面

要求培养学生能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符合社会规范和礼仪要求;能正确自我定位,正确地评价自己及他人;能进行自我调节,具备抗压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并有效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具有吃苦耐劳、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按照质量要求按时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具备适应职业生涯发展变化的能力。

(二)分析外贸企业岗位能力,重设外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外贸企业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建由专任教师、企业专家、教育学专家、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主要成员参与的多元化团队,通过社会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的方式系统分析外贸业务员岗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然后针对这些要求确立外贸业务员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教学内容,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外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endprint

(三)按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构思外贸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深入工作实际,深入社会,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各个环节和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外贸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括学生三个能力层次的培养:一是基础能力层次,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外贸业务员岗位的基础素质和能力;二是技术能力层次,注重外贸业务员员岗位核心技能的训练;三是拓展能力层次,注重岗位综合技能的训练,设置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技能大赛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教学应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当发生于各教学环节,应当有企业的深层次参与。如可以通过在校内建立企业的真实代理机构,或根据企业组织机构情况在校内成立企业的各业务职能部门,或加盟B2C/C2C平台建立外贸零售平台等方式,或通过设置企业真实业务的职业技能竞赛方式来进行单项或综合的实践教学训练。

(四)引入外贸行业企业评价制度,完善外贸人才培养评价指标

在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之初,参照外贸企业岗位评价制度和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分解评价指标,然后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讨,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组成及权重,从而制定出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评价体系。此外,在一些岗位核心能力的考核过程中,组成由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人员为团队的评委团共同参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课程设置、组织和实施正确性的检验标准,随时修订和完善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应该是人才定位的高级性,职业面向的针对性,人才规格的复合性,就业岗位的基层性和发展性、考核方式的职业性以及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设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努力培养出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岗位业务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画画.基于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4).

[2]冯斌.浅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商业文化,2012,(04).

[3]刘珉,刘晖.国际贸易“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4]田先芝,焦志勇,王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

[5]佘雪锋,马仁秒.工学结合下高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0,(29).

[6]崔艳芳.外贸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3,(01).

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贸岗位院校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