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吸引力探析
2014-07-17王晋辉
王晋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和成才需要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吸引力不强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吸引力问题对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200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之一,同时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课程,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基础”课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成败,而其教学有无吸引力直接关系着“基础”课教学功能的发挥。从本课程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广大学生对本课程的反映来看,本课程存在着教学吸引力不强的问题。
一、“基础”课教学吸引力不强的原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一般来说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这实际上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安排大学生活而开设的。但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感觉上课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课堂上经常心猿意马,听课的时候不可抑制地分心,导致上课说话、逃课、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看电脑、听MP3、吃零食等现象频频出现,更有甚者上课竟然在下面偷偷地打牌。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考上大学后压力减小,面对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安排“以自学为主”的新的方式。大学生在“基础”课学习中存在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有些学生认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不同,专业课是他们将来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不得不学,而“基础”课与个人今后发展的关联度不大,认为“基础”课这类课在生活中用不到,因而从心理上排斥这门课,在学习上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认为“基础”课内容空洞,脱离社会实际,而且许多内容中学都曾学过,提不起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些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效率很低,是否听课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应付过去就行了,因而普遍存在为修满学分而被动学习的现象。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原因
有的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在理论的讲解上平铺直叙,不重视扩展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只是告诉学生理论“是什么”,不教他们分析“为什么”,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的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研究,因此在讲课时难以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熟悉的就讲,不熟悉的就不讲,讲课缺乏逻辑结构,学生很难对“基础”课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从而极大降低了对“基础”课的兴趣。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面对沉闷的课堂,讲课提不起精神,自信心也受到严重打击,于是机械灌输教材内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增强“基础”课教学吸引力的对策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增强“基础”课教学吸引力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中对人的认知本质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教学核心不是对学生的“教”,而在于学生的“学”。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深化对学生的认识,科学地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变化发展规律,解决大学生思想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提高自身修养。
首先,确立大学生在“基础”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基础”课教学吸引力不强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的培养,造成学生思考不积极,学习不主动。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和重视学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开展多样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内心需要。了解学生是上好“基础”课的前提,只有研究学生,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路,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才能找到适应学生特点的最佳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关心学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关注他们成长成才的需求。
最后,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学生的权利、学生的价值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生作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和追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以寻找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其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在注重知识教育、行为引导的同时,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
(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科学转化是增强“基础”课教学吸引力的基础
“基础”课教师要紧扣国家统编教材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创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科学转化。
首先,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这是设计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出发点。“基础”课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把握新教材的逻辑体系,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忠于教材,紧紧围绕教材要求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其次,加强“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基础”课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固然教材内容是“纲”,但由于它是原则性内容,因而无法适应所有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应从教材的总体要求出发,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解决思想问题。教师在讲解一些理论问题时,应该尽量选取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学生成长的实际相结合,让抽象的理论活起来,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最后,坚持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结合。“基础”课的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因此,在构建“基础”课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每一章内容都必须努力把这两方面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用道德知识为法律素质的养成提供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用法律知识为(上接第69页)过程是分割脱节的,最终对整体的生产运营模式也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总结。生产运营的好还是不好?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这种解决方法好不好?都没有认识。针对这一问题,重新设计了考虑到整个生产过程监控的综合一览表(见表4)。三、结束语本文从生产运作的角度,针对学生在手工沙盘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产能预估、生产线规划、原材料采购以及整体生产过程的综合监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并且已将所设计的表格在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实际填写应用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不断地改进相关内容,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更全面地掌握。参考文献:[1]黄德红,陈卫平.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财政监督,2011,(02).[2]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2011.[3]金蝶手工沙盘实验室.正日科技,2010,(12).[4]陈华平.浅议ERP沙盘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运用.学术探讨,2010,(07).[5]谷再秋,乔梅.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 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12).[6]张前,张守凤.管理类专业引入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9,(11).[7]张庆华.高校ERP沙盘模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实践.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8]刘肖寒.ERP沙盘模拟及其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2008,(05).[9]杨春季. ERP沙盘模拟教学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应用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07,(07).教研项目:《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编号:20131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