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分级教学平台构思
2014-07-17邹小云
邹小云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生源数学基础水平、分布等的差异也呈现出了扩大化的发展趋势,加之不同专业领域对数学教学要求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大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实施分级教学方式,全面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大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平台的构建思路。
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现状教学平台一、大学数学教学现状简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大,生源的差异性问题也愈加突出,如生源的数学基础水平的差异等。而在当前的大学数学教学中,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多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基础课程的重修比例也逐步增高。尤其是在微分方程、概率论等重修的比例较为突出。针对这一大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积极开展了教学改革,初步提出了大学数学分级、分层次教学理念,针对不同专业及其职业指向,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强调大学数学的应用性与工具性,提高大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这一“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大学数学教学的专业差异与数学个体水平差异,对于改善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平台构思
(一)以专业差异为指标,构建分级教学平台
分级教学平台的构建应从高校的专业特色出发,综合分析与考虑各个专业的职业指向,及其对数学教学要求的差异,进行分级教学平台的构建,结合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与理念,实施分级、分层与分类教学,突破大学数学的教学局限。就以财经类高校数学教学为例,在这类院校中,经济、财经与审计等专业是其主要的专业特色,在其数学教学实践中,首先应根据各专业对大学数学的学习需求出发,进行数学教材的优化选择,且教师应结合相关的规范知识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计划的合理制定,以全面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分级平台的构建中,可结合财经类院校的专业特色,将开设大学数学课程的专业实施分类:分为A级与B级,其中,A级主要针对财经院校中的计算机、信管等专业对大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设置理科类数学课程;而B级主要针对财经专业特色,就开设高等数学课程。但在B级的专业之中,由于专业的差异,对高等数学需求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对于B级的数学课程,还应进行分层次的构建:B1:财管、审计等;B2:人力、电商、市场营销等;B3:会计、经济学、金融等。针对这三个专业层次对高等数学教学需求的不同,在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设置中,也要进行分级、分层次开展,纵然B级数学教学平台都选用统一教材,但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也应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合理安排,此外,在教学条件许可下,对于同一专业的教学,结合学生数学能力水平的差异,还可实施“快班”与“慢班”的分类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对大学数学教学的不同要求。
(二)遵循分层次原则,构建分级教学平台
在大学数学的分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学生的层次性、施教作业的层次性,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构建大学数学的分级教学平台。在教学目标层次,可将大学数学教学目标实施分解与细化,主要分为:基础性、提高性以及发展性三个数学教学目标层次,实现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学生而言,可从学生的差异中积极寻求学生的共性,依据其数学学习水平,分为多个层次。在施教的分层次构建中,可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方式、个别指导学习方式,积极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贯彻落实教学目标。例如,在探讨问题:若航程一致,试探讨船在水流中与在静水中往返一次的时间是否一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活动小组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小组建模讨论,确保每小组的学生均具有层次性,小组学习水平大致一致,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体现分级教学思想。各小组经讨论研究,得出了各类不同的模型:模型一:若船速为v,水流速度与航程距离分别为:m、n,且m>v,静水往返时间t1=2nv=2vnv2,流水往返时间t2=nv-m=nm=2vnv2-m2,经比较,静水中所用时间短。模型二:流水中上下水的平均速度为:v+m+v-m2=v,而静水船速为v,航程均为2m,所用时间一致。通过对不同模型的分析,模型一是合理的。这一方式,可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均参与学习,为完成共同学习目标,而积极学习,并对学生学习研究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及时处理,提高教学有效性。此外,在作业的布置中也应遵循分层原则,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结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出发,进行作业的选择。对于低层次的学生的而言,可先从基础练习题着手训练,实现逐步提高。对于高层次学生在完成发展性的练习题之后,可结合自身的目标,考虑更高层次的练习。从而从教学全过程之中,全面构建的分级教学平台。
(三)多元标准考核平台构建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评价应打破单一的的模式,注重评价模式的多层级性的构建,通过各类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大学数学考核平台。例如,在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评判中,不应以考试作为唯一的指标,同时还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应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或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数学竞赛,如数学建模大赛等,通过这类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评判,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获得对学生最为合理的评价,提升教学质量。此外,还可结合一些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考评,实现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评价。
综上可见,随着大学教学规模的扩大以及不同专业对数学学习需求的差异,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构建分级教学平台,实施分层、分级与分类教学,对于改善当前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金远,陈巨龙,张秀兰.一般工科院校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分类分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6):40-43.
[2]赵德钧,李路.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大学教育,2013,(1):100-102.
[3]游丽霞.谈谈大学数学分级教学[J].科教文汇,2013,(30):67-69.
[4]单伟,周勤.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分级教学的探索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95-9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