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合作角度思索道德治理的基本方式
2014-07-17孙英华
孙英华
道德治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当今法制社会,加强社会道德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我国正着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主要针对当前社会合作形势下,指出社会道德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加强社会道德治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最后提出基于社会合作角度,应该如何有效进行道德治理,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思路。
社会合作道德治理基本方式近年来,社会上触犯道德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某地高校两名学生扶持倒在路边的老人,反而被诬陷,最终经过学校调查发现学生是被冤枉的,并且要求老人道歉。目前,在社会上这种现象十分常见,而让人们十分震撼的是“小月月”事件,至今这件事情成为人们谈论社会道德的焦点。很多人都开始质疑社会道德底线在哪里,为什么好人也变得如此之难?人们都不竟反问自己,看到路边摔倒的老人或者小孩,我们到底该不该扶起?本文针对目前社会道德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社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很多时候,制动的社会道德规范的相关法规不够民主化和科学化。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我国没有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进行探索,很多时候会存在一些漏洞。目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缺乏科学性,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尤其是当今社会上存在很多关于触犯道德底线的事件,使得人们开始怀疑社会道德底线在哪里。如近来经常出现的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如某地监考教师在考场用伞猛戳学生的头部,学生鲜血直流,最终学生进医院。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件,在一时之间引起社会道德的恐慌,社会上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一番热议。教师本应该为人师表,但是却有些教师无法做到教书育人的本分工作,对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损害。这就是一种社会道德沦陷的表现,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群众对社会道德的监督力度不够
为什么会发生“小月月”事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体罚学生事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好人却被诬陷?这些现象和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群众缺乏监督意识,忘却自己既是权益的主体,同时还是义务的主体。人民群众也有监督权益,尤其是对公共事件和事物的监督权益。但是目前很多社会群众缺乏自主意识,很多时候不愿意承担责任,缺乏社会集体责任感,进而面对一些社会道德事件无法及时站出来。正是由于这种现象和人民群众的这种不正确心理,最终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不断下降。
二、基于社会合作角度进行道德治理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道德治理是构建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全面提升我国国民的道德水平,提升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战略目标。人民群众道德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能积极引导和监督其他人,坚持正确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构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动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正是这种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才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约束一些不合法和丧失基本社会道德的行为,实现社会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三、基于社会合作角度思索道德治理的基本方式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是新时期我党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刘云山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社会道德建设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只有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式,通过有效的途径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主次相结合,抓住重点
主次相结合,突出重点。就是需要明确社会道德治理的主体,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社会道德治理的主体和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要树立全局发展观念,从全局出发,重点突破社会道德治理难点。所以,要向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制度和计划是前提和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建立一套可行和可靠的实施方案,并且严格监督方案的落实过程,确保真正达到理想的效果。方案的制定一定要具有阶段性、长远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尤其是要针对不同的道德问题,根据其严重性制定不同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从重点开始突破,然后逐一将问题都解决掉,只有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实现群众与政府的相互合作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就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既是权益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义务的主体,政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效果。但是很多时候,还是无法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很多道德问题还是无法避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号召全体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道德治理过程中,尤其是要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全民都敢于指出他人的不对,并且能及时制止一些不正当行为,并且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人走向正确的轨道。只有发挥全体的力量,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治理效果,真正从根源上控制不正当行为,提升社会道德整体水平。
(三)制度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制度管理是比较硬性的管理,在社会合作情况下,要将制度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即坚持硬性和软性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上层建筑,两者都是用来调整社会主义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社会合作,构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式下,一定要将制度管理作为前提条件,然后将思想教育作为辅助条件,实现两个方面的相互合作,通过宣传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进而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制度内容,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理效果,真正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提升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合作形式下,加强社会道德治理已经成为时代共同的呼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社会道德治理不仅具有重要性,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虽然目前我国社会道德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笔者坚信能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加强社会法制建设、明确道德建设主体、坚持特色与经验借鉴相结合等,这些都是有效的途径,最终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能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实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的伟大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祥超.文明转型视野下法律的理性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04).
[2]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
[3]王志成.差异与认同:整合风险治理的脉络与话语分析[D].吉林大学,2013.
[4]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2.
[5]龙静云,熊富标.论道德治理的基本路径与社会合作[J].江汉论坛,2009,(1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