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登山的“女汉子”
2014-07-17翁云骞
翁云骞
20多年前,一部叫作《走进非洲》的电影在中国的年轻人中风靡一时。影片中,一对母女来到美丽的非洲,经过一段坎坷的经历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20多年后,来自中国的一对母女,怀着对大山的敬畏,也来到了非洲。
林子怡,乐清中学高一学生。在马年的第一天,她跟着自己的母亲登上了举世闻名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
带上作业去旅行
林子怡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母亲从新疆回来时所引发的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轰动效应——几乎所有老师、学生都在谈论着这位了不起的英语教师。大家像仰望英雄一样,看着她在美丽的乐清中学校园里走进走出,心中布满疑团:这位39岁的、平日里从不显山露水的低调的中年女性,究竟是如何在没有任何登山经验的情况下,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峰的呢?要知道,在雄伟的帕米尔高原上,这座海拔7500米,常年为厚厚的冰雪所覆盖的高山就像一根擎天玉柱,让世人望而生畏。
“乐清中学的历史上,最高只出过国家二级运动员,所以,我妈拿下7500米的时候,真的是出名了噢!”林子怡骄傲地说。或许,此时的她,心中已经埋下了和登山有关的种子吧。
2012年的夏天,林子怡正要开启自己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学年。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每回大考基本都能稳定在年级前几名,毫无疑问,她的中考目标将是母亲任教的乐清中学。那也是整个温州地区最棒的几所重点中学之一。
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看上去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好学生”林子怡忽然觉得有一些“烦”。“就是觉得学习非常枯燥,非常单调,有点想玩了。”
是啊,初三了,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拼搏着。看着桌子上堆积如山的试卷、习题,林子怡的心底第一次对学习产生了难以名状的倦怠感。正如很多被同学们亲切地叫成“学霸”的中学生一样,林子怡感觉自己的生活正在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走,那种力量有时是强大、催人奋进的,但有时也会让人厌恶,迫切想要逃离。她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萎靡状态之中。
这一切当然没能逃过当老师的母亲的敏锐眼睛。“出去玩一下,散散心吧?”那天,当听到母亲这样说的时候,林子怡几乎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很快,带着一堆作业,林子怡跟着妈妈出门了。
大山,我来啦!
2012年的国庆假期,在经过一番精心而细致的准备之后,母女俩穿上厚厚的装备,跟着向导,迈出了登顶昆仑山玉珠峰的第一步。
“很多人觉得登顶几千米的高峰遥不可及,事实上,只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体能锻炼就能登上几千米,唯一要克服的就是身体上的高原反应。”
林子怡说,应对高原反应没有什么好办法,唯一的诀窍就是“熬”。“心里想着熬过去就好了,熬过去就好了,然后,一步一步往前走。”
不过,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就在母女俩跟着向导,亦步亦趋地行进在玉珠峰的冰雪之中时,一场猛烈的暴风雪不期而至。那是长达数公里的一条山脊,两边都是悬崖,狂风大作,雪花纷飞。“当时我什么都看不见,也看不见妈妈,只好本能地弯下腰来,在雪地上匍匐挪动。我当时就想,估计真的要完蛋了……”
不过,这样的念头只是闪了一下,便瞬间消失了。在那样一种从未遭遇过的严苛的自然环境面前,求生的本能战胜了恐惧,林子怡说,那个时候她的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四肢尽可能地贴近地面,以减少猛烈的暴风雪对身体的冲击。
有些战战兢兢,在害怕与“不敢害怕”的循环往复之中,林子怡终于跟着母亲登上了玉珠峰的峰顶!
山顶上白雪皑皑,空气清冽。举目远眺,整个世界白茫茫的,像极了童话故事里的仙境。林子怡看了一眼身边的母亲,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愉悦。
“大山,我来啦——”一个青春的声音在昆仑山脉的上空回响。
高一点,再高一点
成功登顶玉珠峰这件事,在林子怡的内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激荡。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身体里潜藏着的那种巨大的能量,也为自己一度陷入的情绪瓶颈感到羞愧。
中考结束之后的那个暑假,林子怡毅然决定循着母亲的足迹,征服矗立在大西北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峰。只不过这一次,她要独自前往。
“我妈在出发前不断地在我面前念叨,女儿啊,没关系的,上不去也没关系的。咱们明年可以再来的。当时我还笑她,登山这么累,我可不想再来第二趟啊,而且我也是个蛮要强的人,觉得没有母亲在身边,怎么就不行了呢?我一定可以走得更好!”
相比于玉珠峰,慕士塔格峰的登山条件的确要严酷得多。它更高,也更危险。在登顶的路径上,到处隐藏着深不见底的冰窟窿,一不小心就会一脚踩入,葬身雪海。
虽说是跟着向导和队友们一起上山的,但是,在空气稀薄的雪山上,彼此之间极少会有言语交流,加上没有母亲在身边,林子怡的心里多少有些没底。越往上爬,她就越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害怕自己支撑不下去的恐惧。
风声从耳畔呼啸而过,登山靴在厚厚的冰雪中间,有节律地踏出吱嘎吱嘎的响声。林子怡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每一步都踩实了!
“其实,我们每一次登山前,都会做理性的风险评估。比方说选择哪条路线啦,带上哪些必须的装备啦,登顶的时间啦,保证所有的风险都是在预料之中的。真正的勇敢,应该是具有畏惧心的勇敢。”林子怡说。也正是这样的审慎态度,让这个刚从初中毕业的女孩在攀登过程中展现出了远超很多成年人的沉着与冷静。
随着攀登海拔渐次升高,林子怡体能的消耗愈加严重。不过,她根本不敢去想是否要放弃的问题,这个酷爱哲学的聪明女孩打从上山的那一刻起就很清楚,一旦开始想东想西,心理防线便会迅速崩塌。
“实在累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拿着渐渐升起的朝阳给自己当目标,心想,太阳升到了哪个高度,我就登到哪个高度,再升高一点,就再登高一点……”
有个性的“女汉子”
青海玉珠峰,新疆慕士塔格峰,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不到两年时间,林子怡悄悄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的女中学生到“登山控”、国家级运动健将的进化。如今,坐在记者面前的林子怡沉稳、恬静,话不多,却句句精炼,真有些像是一个万水千山走遍的旅行家。尽管她才15岁。
“从小我就比别的孩子要自由。我妈跟我既是母女,更是朋友,她总会支持我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学吉他,打排球,登山……”
不过,这样的自由并没有让林子怡变得骄纵、浮夸,反而让她多了几分对生活的热情和自律。
“六年前,我向妈妈提出想学钢琴,当时我妈就说既然要学,那就要为自己的爱好负责,不能一时兴起,半途而废。”林子怡果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一路坚持了下来。
从非洲回来后,林子怡瞬间成了全校同学的偶像。“她的事迹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呢。作为高中生,能够拥有这样的勇气去尝试一件听上去就很厉害的事情,实在是好了不起。”林子怡班上的一位同学这样告诉我。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林子怡一直是那种很有个性的女孩儿。爱跟男生们打排球的她,平日里总以女汉子自居,待人接物,也有着颇为鲜明的女汉子风范,理性,洒脱,不拖泥带水,几乎看不到这个年纪小女生常有的浮躁和纠结。
班主任朱老师一直记得,在班级的一次集体登山活动中,走到半路,当大家都开始渐渐走散的时候,是林子怡自告奋勇担起了“后勤部长”的角色,把召集同学们下山吃晚饭、坐车回校这几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当然,会读书,成绩好才是师生们对于林子怡最大的印象。“我其实谈不上多用功,只是对学习特别感兴趣,每天任务完成,就开心地玩,没有冲突也互不耽误。我能说学习也是我的爱好之一吗?嘿嘿!”
在兵荒马乱的中学生涯里,女生林子怡就这样爱上了登山。性格有一些内敛的她并没有多说什么收获、感悟,或许正如她反复强调的,登山很累、并不浪漫,“你只会想着怎么上去,然后怎么下来。”
登山这件事,在林子怡的成长岁月里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不知道。不过,从她明净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笃定和坚韧,以及一个在青春的高山上自由攀爬的年轻身影。
小编的话:林子怡同学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而且登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运动,不建议没有任何经验的同学贸然尝试!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