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草
2014-07-17黄龙霖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6期
黄龙霖
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去乡下体验生活,算是一种社会实践。
初夏,田里的苗刚刚萌芽,小草也是初次探出头来,一层浅浅新新的绿。努力地分辨着草与苗,学生们锄得很辛苦。尽管很小心,还是锄下一些苗来,因为在他们眼里,苗与草都那么小,太像了。
休息的时候,老师问:“通过这次体验,你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草和苗区别太小,很容易误伤;也有的说,草懂得保护自己,居然在小时候跟苗长一个模样。有的同学更深入了一层,说,这草就像错误和缺点,在起初的时候很难分辨出来,所以要严查严防,尽早铲除。
老师点头说:“确实是这样,有些缺点我们起初无从发觉,但如果一定要除掉,很可能会把一些优点也抹去。这个时候,不妨放任一段时间,再长大一些,就像苗和草一样,可以一目了然,也更容易除掉!”
学生们若有所思。然后,老师又带着大家在原野上游玩,草地无边无际,绿茵漫铺到远方。初夏的风吹过,满是青青的芳草气息。有的学生便感叹起来:“这片草原真美丽呀!想想刚才咱们在田里锄草,那些草真是可怜,如果长在这里,就不会是那种命运了!”
老师适时地说:“是啊,长在田地里的草成了人们铲锄的对象,而草原上的草却是构成美丽的一份子。可见,我们所认为的缺点,也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很可能就是优点。也就是说,我们锄草的时候,不能见草就锄,还要看它长在哪里,同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它是在哪种情况之下,这样,才不会错失一份美好!”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都沉思起来。是啊,草在田间,草在原野,手握利锄,可分辨得清?
(在水一方选自《牛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