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之专家答疑
2014-07-17邱宁吕迎春薛梅
邱宁 吕迎春 薛梅
高考志愿填报可视作一个系统工程,每年的政策、实际录取都有所变化,不尽相同,许多情况要了解、许多政策要吃透,还要考虑考生个人的实际等。面对眼花缭乱的高考宣传信息与陌生的招生政策与录取术语,怎样才能快捷、合理地进行填报并如愿以偿?这是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本刊特别邀请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邱宁、吕迎春和薛梅三位老师,从志愿填报的前期准备、录取批次、分数线问题、专业选择、填报原则与技巧以及录取后的后续工作这六个方面为考生和家长进行解读,力求让考生和家长有规律可遵循,有经验可参考,有技巧可学习。
前期准备
1.问:填报志愿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答:从时间上来说,一是在高考前就要稳步做好积累与准备,因为这时的咨询电话容易打通,高校招办在接待与咨询时间上较为宽松等。二是要尽量利用高考结束后到可正式查询分数这段时间,虽然考后的放松与休整是必需的,但不能将一切必做的志愿填报功课置于6月下旬。三是要抓紧利用知晓分数后到提交志愿结果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志愿填报的黄金时段,要忙而不乱,按照前期圈定的填报方案再次进行核查与斟酌,在高校招生计划、章程等诸多细节上多留意。从具体层面来说,则包含四个步骤:
一是掌握教育部和所在省份公布的有关高校招生政策,包括志愿填报方式、志愿批次设置、各类招生的细则等,还有整个高校招生的进程安排,包括什么时间体检、什么时间填报志愿等都要搞清楚。
二是掌握院校信息,锁定要报考的院校。考生要对自己将来所要报考的院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院校的出身、发展经历、重点学科,以及在哪些学科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大学所处的城市环境、消费水平、气候条件,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信息都要掌握清楚。
三是掌握专业信息。考生要在所圈定的院校中,进一步圈定一些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自己报考的专业,并对这些专业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包括专业的所属和分类、专业的内涵、专业课程设置、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去向等。对某个专业而言,还要了解开设该专业都有哪些院校,到哪所院校去学习才是最佳的选择,该专业的就业情况,该专业对考生的身体、单科成绩等有何种要求以及该专业的变化演变过程等。有的专业为了吸引考生报考,不是在办学硬件和质量上下功夫,而是不断变换专业名称,以求吸引考生的眼球,考生对此一定要注意。
四是掌握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学会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考生及家长一定要学会和掌握一些志愿填报的技巧,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会填志愿的人。总之,不打无准备之仗。
2.问:考生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有效咨询?
答:一是可登陆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和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和省招办的网站,了解国家以及本省当年的高考政策规定。二是考生可登陆各个高校的官方网站、微博,了解高校的办学实力、招生计划设置情况和录取方式的变化等。三是可订阅像《求学》这样的正规权威的高考资讯杂志,全面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情况,学习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的技巧和要领等。四是高校每年都会和省级主流大型媒体以及权威的高考资讯杂志举办高校开放日、大型高考资讯会,考生与家长可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来了解高校的招生政策,当面向高校招生工作人员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问题。五是向经验丰富的有资质的高考志愿填报老师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的有关事宜。
录取批次
3.问:高校的录取批次是如何划分的?
答:一般来讲,高校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本科,第一、第二、第三批本科和高职专科批次。
(1)提前批本科包括军事、公安、司法、安全等院校(专业),以及国防生,艺术和体育类专业,部分航海类专业,免费师范生专业,经各省相关招生部门同意的其他院校(专业)。
(2)第一批本科包括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及原全国重点高校和经各省相关招生部门同意的其他院校(专业)。
(3)第二批本科包括未能列入第一批本科录取的公办院校和经各省相关招生部门同意的部分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的本科专业。
(4)第三批本科包括未能列入第一、第二批本科录取的本科院校,主要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
(5)高职专科批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专业,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高职高专专业等。
4.问:各批次志愿在录取时是否相互影响?
答:每一批次在整个录取过程中,相对独立,彼此之间互不影响。如考生在某一批次未被录取,将自动进入下一批次录取,考生当批所填报的志愿,不会影响下一批次录取。考生一旦被某一批次院校录取,则不能参加以后批次的录取,也不再转录。
5.问:各批次的征集志愿是如何安排的?
答:征集志愿,是指在某一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由省招办向社会公布院校未完成的招生缺额计划,以及部分院校在平行志愿录取后向该省投放的增招计划。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根据征集志愿信息上网填报。在同一个批次,只有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征集志愿填报和录取。某批次平行志愿投档结束后,如果招生计划已完成且没有增招计划,就不再进行征集志愿。
因为征集志愿都是在下一批次开始投档之前进行,所以每一批次的征集志愿时间都很短,一般在一两天之内,考生要密切关注当地招办公布的信息。填报征集志愿的方式为远程网上填报(有的省份会让考生到县市招办指定地点上网填报),提前或滞后,网报系统都处于关闭状态;一旦错过了填报时间,则会被视为考生自愿放弃。
6.问:征集志愿与补录是一回事吗?
答:(1)征集志愿是指在招生过程中,招生院校没有录满招生计划,只能通过再征集志愿,才能录取到计划招生的人数;而补录是指在高校开学后,已经被录取的学生没去学校报到,或报到后很快又放弃这个学校,致使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招生计划,高校再补充录取学生。
(2)时间差别:征集志愿是在每一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进行,即在七、八月份进行;而补录是在新生入学以后进行,即在九、十月份进行。
(3)院校差别:征集志愿涉及各个批次的院校,而补录院校多为三本院校及高职专科院校,因为这两类学校每年新生入学报到缺失率比较高。
分数线问题
7.问: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如何划分的?
答:省级招办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全省考生统考成绩的一分一档统计表和往年考生复读率等因素,按略大于招生计划数确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原则是既要保证高校有挑选余地,又要减少自然落选的人数。
8.问:投档线和录取线是如何形成的?
答:在录取时,省级招办按照院校提出的调档比例(一般占招生计划的100%—120%),根据考生志愿报考情况,向招生院校批量投档。批量投档的分数最低的考生成绩即为该院校的投档线。在同批录取的院校中,由于报考人数不均衡,各校的投档分数线也不一样。
录取线,指招生院校按计划录取完成后的最低分数线或者是专业最低分数线。比如,A校录取了100个学生,这100个学生按照考分由高到低排名,第100名学生的分数就是录取线。
9.问:平行志愿投档是如何进行的?
答:平行志愿又称“并行志愿”,即在高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等若干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又含有A、B、C、D等若干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按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并逐个投档,计算机在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D等志愿时,只要被检索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
一旦考生档案投到某一所志愿高校后,该生即享受了该批次平行院校志愿投档机会,之后的其他平行志愿院校则不再检索和投档。因此,就每个考生而言,尽管每批次院校可以填报若干所,但投档录取机会只有一次。如果这一次没有投出或投出后没有被学校录取,就只能参加该批次的征集志愿。如果征集志愿没有填报或填报后仍然没有被录取,就只能转入下一批次院校的投档了。
10.问:什么是加分投档?教育部规定哪些考生在2014年可加分投档?
答:加分投档就是教育部规定的“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的简化。举例来说,某位考生高考总分为550分,如果他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加20分投档的条件,那么省级招生办就以570分的招投总分向这位考生的志愿院校投档。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主要有下面两类:
(1)增加不超过20分投档: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或二等奖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参加国际重大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以及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须经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2)增加不超过10分投档: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
2010年11月,教育部、国家民委等5部门下发《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调整高考照顾加分政策提出总要求:逐步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如今,四年过去了,各省出台的加分项目越来越少,加分分值也越来越低。
11.问:为什么加分投档不等于“录取加分”?
答:各高校提档时,均承认考生所在地的加分政策,而提档后高校的态度大相径庭,有的高校对加分承认到底,即分专业录取时也继续承认加分;有的高校则“半途而废”,即高考投档时承认加分,专业录取时按原始分录取专业。所以,获得加分的考生一定要仔细研读欲报学校的录取规则,避免“加分进档,裸分退档”的现象发生。
12.问:降分录取是怎么回事?
答:降分录取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形:
(1)一般性降分: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计划的院校或专业按考生填报的“降分征集志愿”进行降分投档,最大降分幅度为20分。
(2)政策性降分: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在批次线上完不成计划,可在规定的降分范围内(其中少数民族预科班本科为80分、专科为60分,民族班为40分)降分投档。
(3)定向就业招生在批次线上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话,可在同批次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降分录取。
13.问:教育部规定哪些考生在2014年可同等优先录取?
答: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
14.问:什么是“上线落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上线落选”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考生的高考总分达到了相应批次线,但没有达到所报学校的提档线,档案没有投出去;二是考生的高考总分达到了所报学校的提档线,档案已经投到这所高校,学校审阅档案后因各种原因认为不宜录取,予以退档。“上线落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政策性落选。为了让招生院校有一定的择优余地,各批次划线时都会保持上线考生数略多于计划招生数,投档时按一定比例使调档数大于计划数,故部分上线考生可能因招生计划限制而未能被录取。
(2)院校志愿填报失误落选。所填报学校的提档线太高,考生分数达不到该校的提档线,各志愿都落空,没有机会参与投档而落选。
(3)志愿填报过少落选。有的考生只报一个或两个院校或专业志愿,大有非此不去之势。这种情况下,如果考分较高还有可能被录取,如果分数不是太高,再加上专业志愿选报不合适,则很有可能落榜。
(4)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落选。部分分数较高的考生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档案投到了学校,但高校无法满足其填报的专业志愿,故予以退档。
(5)身体条件受限。有的考生事先没有仔细查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院校招生章程的有关要求,盲目选报一些受限院校和专业,最后因身体条件受限而落榜。
(6)相关科目成绩低。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了学校的校线,但由于相关科目的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学校不予录取。
专业选择
15.问:院校怎样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录取?
答:招生院校在安排进档考生的专业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专业清,即专业优先原则,按专业顺序排队录取。高校按照专业招生数一定比例,结合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对考生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队,一志愿不足则从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中补,如果还没有排满,再依次结合三至六志愿及服从志愿安排。
(2)分数清,即分数优先原则,按分数高低排队录取。高校按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遵循考生志愿顺序),一旦出现符合专业投档条件即录取。
(3)分数级差,即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的考生的录取专业。录取进档考生第一志愿专业时,按实考分排队,若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未录满则将该生录取为该专业;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其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如有的高校规定一、二、三、四专业级差分别为5分、3分、2分,考生第一专业不能录取时,就减去5分,再与第二志愿专业的考生排序,高校再按考生分数从高到低进行录取;如还不能录取,再减去3分参与第三志愿专业排序录取,依此类推。
16.问:什么是按大类招生,报考大类招生的好处有哪些?
答:按大类招生,即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由于对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按大类招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分类,本科专业共分为12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下共设92个专业类,如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数学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临床医学类、工商管理类等;这92个专业类下又细分为专业,如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麻醉学、市场营销等。
按大类招生的方式由各高校自行掌握,有的学校按学科门类招生,有的学校按专业类招生。按大类招生录取的考生在入学一两年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高校制定的专业分流原则,选择在该类的某一个专业进行学习。
17.问:理科生可以报考哪些专业?
答:理科生可以报考的专业门类众多,百花齐放。在目前教育部公布的506种本科专业中,招收理科生比较多的专业主要有以下几类:
(1)理科专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等。
(2)工科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
(3)农林专业,如农学、林学、园艺、草业科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等。
(4)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
(5)经管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
另外,现在许多高校的文史类专业也向理科生敞开了大门,如哲学、法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如果你想“弃理从文”,可选择的余地也不小。
18.问: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理科生可以选报的专业中,考生容易混为一谈的是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两者的区别:理科是基础科学,培养目标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工科是应用科学,是利用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培养目标是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对于考生来说,选“理”还是选“工”,主要由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决定:数学、物理基础扎实,抽象思维能力强,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急于在本科毕业后去赚钱,而是希望继续在国内或国外深造,读硕士、博士,有志于成为科学家、教授的考生,应该选择理科;如果考生数理基础比较好,动手能力强,希望将来尽早就业,有志于成为工程师、技术专家,那就应该选择工科。
19.问:如何看待和选择热门专业?
答:热门专业是和冷门专业相对而言的,正常的“热门”是有关专业人才的短缺在社会人才市场上的反映。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当社会上某行业相关人才紧缺时,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就会高薪聘请人才,从而造成某一专业领域内人才一时走俏的态势。这种态势又刺激考生争相选报此专业,从而形成“热门”。一段时间以后,该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社会需求下降,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过剩”,人才市场就将此类专业人才就业难、待遇低等现象反映出来,引导人们不再盲目选报此类专业而转向其他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形成新的“热门”。
行业无优劣,专业无冷门,表面上再热的专业四年后也可能因为供大于求而备受冷落,而看似冷门的专业却往往因为无人问津而逐渐“吃香”,特别是在某一领域有兴趣的同学,一旦真正钻研进去了,再冷的专业也可以是通向成功的坦途!
20.问:如何辨别新专业?
答:每年高考前夕,教育部会都公布一次全国本科高校新增专业名单,每次数目高达两千多个。这些新专业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某高校以前没有、步其他院校后尘设置的新专业。如石油院校开设传播学专业、医学院开设经贸专业、语言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名牌大学为了办成综合性大学也不甘寂寞,恨不得将所有热门专业都“纳入怀中”,如清华大学近些年来就创办了新闻学、历史学、法学等院系,而向来以文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也先后创办了化学系和物理系,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理学院。这种情况在两千多个新专业中占绝大多数。
另一种是以前各高校从来没有过的专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新专业”。这些专业可能是高校以前从来没有涉及过,或者是有些高校的某些专业有过相关的方向,但是从来没有开设专业进行系统研究过。这种情况在两千多个新专业中只占极少部分,每年也就一二十个,甚至更少。例如2014年教育部新批准的专业有水生动物医学、经济犯罪侦查、网络安全与执法等。
许多新专业的名称非常新颖,有的同学看着专业的名字“时髦”就盲目报考,入校后才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专业大相径庭。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新专业之前,一定要多了解新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知识要求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志趣和爱好。
21.问: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怎么回事?
答:特色专业是指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帮助本科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自2007年至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分7批在高等学校立项建设了3000个左右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从国家战略层面为考生们提供了一个规划未来的参考手册。
22.问:高校招收“名人实验班”是怎么回事?报考有没有特殊要求?
答:高教界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无疑,大楼易建,大师难觅。尤其是在今天,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名人在高楼林立的大学里更是凤毛麟角。于是,充分挖掘与本校有关的大师资源,成立以大师命名的“名人实验班”便在部分高校应运而生。如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清华大学“软件科学实验班”(又名“姚期智班”), 湖南大学“李达自然科学实验班”、“李达社会科学实验班”和“李达人文科学实验班”等。
这些“名人实验班”利用名人效应,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招生方法、录取规则等方面独树一帜,吸引了大批高考精英“竞折腰”。这些名人,或是本校的校友,或是本校当年的掌舵人,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都获得过很高的成就,在国内或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虽然他们大多已离开本校,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此地,给学校带来了“名人效应”。凡是“名人实验班”的专业,都是由高水平的教授授课,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从“名人班实验班”走出的学生,大部分会继续深造,或保研,或出国,成为该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名人实验班”的招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填报志愿时,考生根据该校公布的招生专业计划填报;一种是学生入校后自行申请,经过学校考核后确定入选名单。
填报原则与技巧
23.问:填报志愿常见的不理智现象有哪些?
答:高考志愿填报的不理智现象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是盲目随意填报。在填报志愿中,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没面子,也就跟着往高里填,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是好高骛远,唯名牌“马首”是瞻。这表现为考生不以自己的高考成绩为基点,只填报自己认为好的大学或者专业,或者只填报名校名专业。这种不切实际的填报心态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是看重热门,追求短期实惠,贪小失大。过于注重眼前,盲目从众赶热门,即使如愿走进理想的大学,也会对自己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随意填报,草率行事。自古就有“三思而后行”的说法,尤其在填报志愿这样一个重大人生抉择面前,更显认真严肃的可贵,草率行事往往会得到令人沮丧的结局。
24.问:填报高考志愿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答:一是以最低分数、最低位次为唯一报考依据。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十多年里,笔者发现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将院校往年的录取最低分数或者是录取的最低位次作为选择院校的唯一依据,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容易造成考生投档后被退裆,甚至是落榜的情况的发生。
二是误解志愿填报的相关说法。志愿填报中的“高分考生选学校、低分考生选专业”“一本选学校,二本选专业”等说法流传于考生与家长中,这是对志愿填报的一个总体的概括和总结,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适用于每个人。志愿填报是考生对自己高考志愿的定位,对自己今后发展方向、职业生涯的规划,因此,不管是优先选择院校还是优先选择专业,不能仅仅是按分数的高低或者录取的批次来决定,只有在总体的思路和原则指引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志愿填报方法和路径,才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
三是认为“一次投档”与院校梯度相矛盾。如果考生没有被前面的院校投档,后面院校志愿没有填报,或者后面所填报的院校的录取分数比填报在前面的院校录取分数还要高,结果很显然——沦落到征集志愿、下一个批次,这个结果是每一位高考考生都不愿看到的。“一次投档”是规则,院校梯度是与规则相匹配的填报技巧,它们不矛盾,而是统一、协调的两个方面。
25.问:高考志愿填报必知哪些原则?
答: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必须要确立自己的报考思路和愿望,确定是以选学校优先,还是以选专业优先,抑或是兼顾院校和专业。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与这三种愿望相匹配的报考策略。
以院校优先可以运用“冲稳保”策略。如A志愿选择是一所“冲”的院校,之后的院校就要“稳”,最后一个志愿项就要“保”,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一所院校没有被投档,其后的院校都不被提档的风险。
以专业优先则要采取“稳保保”或“保保保”策略。如A志愿选择的是一所“稳”的院校,后面的院校志愿就可以选择“保”的院校,也就是说院校之间的梯度可以小一点,4分、3分均可以,这就是所谓的“稳保保”;如果考生希望学习院校的王牌专业,那么A志愿项就要选择“保”的院校,也就是分数要接近或等于该院校往年的录取最高分,之后各院校之间梯度可以很小甚至“相等”,这就是所谓的“保保保”。
兼顾院校和专业,可以采取“稳稳保”或“稳稳稳”的策略。这种报考思路可以以院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为依据确立A志愿,则A志愿项属于“稳”的院校,之后的院校与A院校之间的梯度有6分左右的差值就可以了。当然这些分值都不是恒定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志愿填报有方法无定法”。
26.问:分析高校往年有关录取数据时有哪些方法?
答:填报志愿要有理有据。理,即科学得当,符合规律;据,即掌握录取数据、分数及排名依据。填报志愿的必修课是根据自己的考分(包括估分)结合高校近三年来(有“大小年”时还要多选几年)的录取走势进行预填报定位,通常有分差法、排名法两种。
分差法分为最低分差与平均分差两种。最低分差是院校录取最低分与同批次录取控制线的分差,反映的是当年考生被录取的最低分数要求。平均分差是院校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与同批次录取控制线的分差,反映的是院校平均录取成绩高出同批控制线的总水平。小结:分差法简单、易行、直观,但遇考试难度、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变化较大及学校“大小年”现象时,误差随之增加。
排名法即分数排序定位法,思路与投档原则基本相吻合,例如,对江苏考生来说,按照“依据文理、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依次对档案进行检索,这个“次”就是位次排名。由于每年省控线是按照“该批次、该科类的计划数×比例系数=省控线”的思路来划定的,所以每个高考分数都对应着全省排名,而全省排名也可大致预测一定的校控线。在选择学校时,其近三年的校控线所对应的排名区间是要知晓的。用排名法,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不仅要看自己考分所在段的人数和累计人数,还要对相邻若干段的情况综合加以分析和比较,甚至对比自己分数高但关联度大的所有情况都要大致把握。
27.填报高考志愿在选择院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第一,看高校的隶属。认清预报考的高校是部委直属高校还是省部共建院校,还是省属高校以及还是地市所属高校等。
第二,审视高校的实力水平。“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是中国高校办学实力的两个标志,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许多招聘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必须是“211工程”院校或者是“985工程”院校的毕业生;在报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时,某些学校也要求报考者的第一学历必须是“211工程”院校或者是“985工程”院校等。
第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国家重点学科以及硕博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一所院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数量和分布,有助于考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学校,以保证接受到高水平的专业教育,确保获取高质量的专业素质。
第四,选学校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居住、投资、求学的首选因素,甚至是颠覆性的因素。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特点、地理位置、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因素。社会环境包括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主导产业、人文条件等。之所以要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选学校所要考虑的因素,是因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涉及一个重环境还是重学校的问题,其与考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息息相关。
第五,选学校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了解大学的侧重。要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兴趣以及发展方向,了解大学的学科和办学侧重,这样不但能让自己接受到良好的专业学习,而且还能够为接下来的选专业打好基础。
第六,选学校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了解和认识大学的合并和更名历程。了解大学的合并和更名历程,主要目的是对学校的构成进行解剖,了解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发展脉络,使我们的选择更具针对性,从而避免误报。
28.填报高考志愿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第一,认识各个专业的分类,尤其是自己感兴趣和欲要报考专业的身份,要仔细探个究竟。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本科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在这么多的专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专业是有些不容易的。
第二,认识专业的发展演变。教育部分别于1993年、1998年、2004年和2012年分别对本科目录进行了修订与调整,所以现行的本科专业设置背景极为复杂,考生一定要仔细了解清楚。
第三,要了解专业的内涵,即这个专业都是做什么的,其就业应用领域如何。
第四,认识专业的性质和属性。所要报考的专业属于工学还是理学,是需要动手能力强,还是逻辑思维能力强。所选择的专业,将来的工作岗位是在室内,还是野外,或者经常需要出差等。
第五,对于某个预报考的专业,在选择时首先要看看都有哪些院校开设这些专业,哪些院校开设这类专业的实力比较强势等等。
第六,把专业与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综合评价后进行对接,确立自己最适合报考的专业。
29.问:如何处理选择专业和学校的关系?
答:志愿填报是以选学校为重点,还是选专业为重点,一直都是考生和家长无比纠结的问题。考生和家长在实际选择中,不能绝对地将二者对立起来,而要结合自身实力,综合考虑学校和专业两方面因素,慎重选择。以下是上文提及过的流传于考生与家长之中的三种志愿填报方法,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综合起来灵活运用。
(1)高分考生选学校,低分考生选专业。建议分数上了一本控制线的考生优先选择学校,因为在名牌大学就读,发展空间会更大,而且名牌大学换专业相对容易。而对于各批次中分数较低的考生而言,最好先考虑挑一个好专业,因为现有的分数不支持挑好学校,此时如果能找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对以后的学习和就业都有好处。
(2)文科考生优先选学校,理科考生优先选专业。因为理工科很多专业隔行如隔山,要改行很困难,而文科类专业彼此间包容性很强,考生可以更加侧重选择学校。
(3)没有明确方向的考生选学校,有明确方向的考生选专业。考生如果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倾向非常明确,可以将选择的重点放在与该职业有关的专业方面;如果觉得自己将来干什么都可以,可以将选择的重点放在学校的名气上。
30.问:如何理解“大小年”现象?
答: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着一种周期性的变化,即“大小年”规律,考生可根据此变化来确立自己的志愿选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要参照某高校前几年,特别是上一年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如果某高校上一年录取分数特别高,当年的考生会因为担心报考该校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从而导致该校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下一年的考生看到该校上一年报考人数少、录取分数低,于是就纷纷报考该校,导致该校的录取分数线上升,这就形成一所高校在当地录取分数线“一年高,一年低”的“大小年”现象。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正确把握“大小年”形象,全面分析某校前3到5年的录取分数的变化,找出相应的规律,避开高峰(大年),寻找低谷(小年)。
然而,“大小年”情况并非一定呈规律性变化,即上一年是“小年”,下一年未必会出现“大年”,有时甚至会出现连续两个“大年”或“小年”。另外,并非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个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现象。尤其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很高,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依据高校录取分数线等相关资料和各高校近3年的录取分数线进行详细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以免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大小年”现象主要出现在非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中,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中基本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31.问:压线生怎样填报志愿?
答:压线考生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一本压线考生;二是二本压线考生;三是三本压线考生,四是高职压线考生。
一本压线考生在一本要想保住批次,在选择专业服从调剂的前提下可以报考边远地区的院校或者本省省属一般院校,同时建议填报二本志愿,一旦一本落选,可以被二本较好的院校录取。二本压线考生要想考走二本,避免落选只有着重考虑位于地市的师范类院校或是农林类院校,同时建议填报三本志愿。三本压线考生可考虑省会城市或偏远省会城市的民办三本院校,同时要填报高职志愿。高职压线考生可考虑位于地市民办高职院校或者位于偏远省会城市的公办或者民办高职院校,建议高职压线考生在报考时不要贪高,以能够被录取为最佳选择。
32.问:填报提前批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很多考生对提前批次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提前批次就一定是好学校,其实并非如此。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将一部分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经教育部批准实行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录取,这部分院校即提前录取院校。提前录取院校一般包括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艺术类院校和体育等类别的院校。
填报提前批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端正态度,除去那些试试看的心理,认真对待每一批次的志愿。第二,弄懂各个批次含义和录取规则,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去明确选择。第三,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对提前批志愿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高分段的考生,尤其是那些有北大、清华情结或者是非“985工程”院校不读的考生,最好不要去冒险填报提前批志愿,否则就会被提前批志愿截走,造成自己和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的结局;而中等分数段的考生,则应该要考虑填报提前批志愿,而且还要适当填得高一些,冲刺一下,即使没被录取,也还有一批本科和二批本科接应。
33.问:填报平行志愿的必知内涵是什么?
答:平行志愿是一种分数优先的志愿填报模式,一般都设有3—6个并列的平行第一志愿,考生被这几个志愿的任何一个志愿录取,对于院校和考生而言都是在第一志愿被录取。但是,考生不能认为这几个并列平行志愿关系都是平等录取的关系。由于平行志愿里各个院校志愿之间是“依次检索”的关系,在实际的检索投档中是有先后之分的,因此根据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特点,一般要在平行A志愿位置填自己最想上的学校。当然,考生要把握好度,尽量避免学校过高专业又够不上而被退档的情况发生。
34.问:同一个批次中院校之间应该相差几分较为合适?
答: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以考后知分填报平行志愿为例,考生要根据报考愿望先确定主报批次的A志愿项,比如考生的主报批次是一本,那么一本的A志愿项就是最关键的。如果A志愿项按照往年录取分数是“冲一冲”的院校,B志愿项就要低于A志愿项10左右为宜;如果A志愿项是“稳”的院校,B志愿项可以低于A志愿项5分甚至3分。一言以蔽之,即A志愿项决定后面的B、C、D等志愿项是如何排列的。
35.问:非平行志愿填报基本技巧是什么?
答:非平行志愿填报模式是由一个一志愿和若干个并列二志愿组成的志愿填报方式。在填报这种志愿模式时,最为关键的是确立一志愿院校。一志愿一旦出现没有被投档或者投档后被退档的情况,那么即使不落榜,高分低录的结果也已经无法避免。在选择一志愿院校时,建议考生以院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作为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
36.问:填涂志愿卡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一是选择有质量保证的2B铅笔;二是按要求将志愿卡的空格涂满涂黑;三是不要将填涂卡折叠和污损;四是看清院校和专业代码,切勿填涂错误。如某省有一位考生,以文史类609分的高分位居全县文史类考生之首,然而,在填报志愿时,由于麻痹大意,她竟然将第一批院校志愿填到了提前批院校栏内,将第二批院校志愿填到了第一批院校栏内。这一失误导致的结果是提前批、第一批院校由于院校代码不符,而无法投档,第二批院校的志愿为空白,考生因此落榜。
录取后的后续工作
高考录取工作结束,即意味着三载高中生涯正式落幕,绝大部分考生都将于九月走进心仪的大学,翻开另一页崭新的篇章。当一切尘埃落定,准大学生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
大部分高中学校为确保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无误,都会要求高校先将其统一寄送到学校,再由学校通知考生领取。一般来说,大学录取通知书包含录取通知书、学校简介、收费单、家庭情况调查表、报名流程表等相关文件,以及银行卡和手机卡等物品。大学录取通知书是考生入学的凭证,考生领取后应妥善保管,并详细阅读相关文件。
收费单详细介绍了考生入学所需缴纳费用,考生们可以先将学费和生活费预存进学校已经办好的银行卡,这样可减少携带现金的风险。
家庭情况调查表有助于学校了解考生的实际家庭状况,可为学校的奖助学金的发放提供事实依据,考生应如实填写。近年来,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考生顺利入学,教育部规定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在报到时持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以上政府所开贫困证明,高校为其办理入学手续提供便利,入学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措施予以资助。所以,有需要的考生应根据文件要求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以保证自己顺利入学。
报名流程表详细介绍了入学当天的报到手续,一般分为以下步骤:新生资格审核——办理住宿手续——缴纳学杂费——户口迁移——办理保险——办理校园一卡通——办理党团关系——绿色通道等。考生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可节省不少时间。
二、展望未来,充实自我
“蟾宫折桂”后该如何继续奋斗,是莘莘学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关于未来,我们都会有疑惑,但迷茫太久只会让我们落后于别人,趁早规划方是明智之举。你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你想拥有什么样的未来?这些都需要结合我们的自身实际、兴趣和专业从长计议。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听从长辈的建议,学习过来人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尽早找到通往理想的路。
当然,我们不必匆匆忙忙给自己的未来下定论,当你还是一头雾水时,充实自我是唯一的出路。虽然高考已经结束,但学习不能随之止步。大学是一个注重能力与个性培养的地方,优秀的口才、渊博的知识和让人折服的人格魅力等都能够让你在人群中散发出耀人的光芒。所以,在大学入学之前的这段时间,广泛涉猎书籍,多与人打交道,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人,可以让你在入学之后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三、购置物品,整装待发
许多新生都会为该带多少行李而苦恼不已,特别是跨越南北的同学们,总会在衣服和被子上有诸多疑问。新生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路途远近、学校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等来确定行李的多少,列出清单逐一购买,则不会有所遗漏。现在许多高校的通知书上都会注明可到校后统一购买生活用品,由新生自由选择。除了带齐生活所需品,新生还要注意带上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及所规定要带的相关证明,如身份证、成绩单、个人档案、准考证、团员证或党员证等。若学校与家庭条件允许,新生还可携带个人电脑,以满足日后学习所需。
温馨提醒:每年新生入学期间都是盗窃案件高发期,故新生到校后应保管好贵重物品,切勿因粗心大意而造成财产损失。
四、选择交通工具,确定到校路线
当行李已经准备妥当,就该为自己到校的路途做一次周密的安排了。
首先,可确定同行人数。是父母陪伴,还是朋友相随,抑或是独自前行?目前许多高校都提倡新生独自到校报到,意在让新生做到真正独立,所以,新生和家长们不妨考虑这一提议。
其次,可根据路途远近、家庭条件和个人喜好来选择乘坐的交通工具。坐火车是大多数新生的首选,不仅有购票优惠政策,到站时间还比较准确。乘飞机比较舒适快捷,但费用也相对较高。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各大航空公司每年都会为新生和家长推出机票优惠政策,感兴趣的新生可关注各大航空公司网站信息。坐汽车没有新生购票优惠,但胜在班次多、发车快,离校路程较近的新生可以选择搭乘汽车。
最后,不管是独自前往还是有人相伴,选择何种交通工具,新生们一定要注意安全,通过正规途径购票,路途中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或者与他人发生冲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大学门槛主持人:发条兔子
现代版真情流露:偶(我)是发条,里(你)是兔子。没有发条,兔子无力;没有兔子,发条无用。发条悠悠开启,兔子翩翩起舞,上了发条的兔子,猛劲十足,跳一跳,跳一跳,就跳过了门槛。
美美窝:本社地址+邮编+发条兔子收
E-mail:qiu_xu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