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及防排烟设计要求
2014-07-17薄涛
薄涛
摘要:介绍了地下建筑的火灾特性,说明了火灾烟气的危害,讨论了地下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和防排烟系统的设置要求。希望通过相关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地下建筑防排烟系统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在地下建筑中合理设置防排烟系统,减轻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造成的危害,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地下建筑;防烟分区;机械防烟;机械排烟
中图分类号:TU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8-011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多,为了解决城市用地日趋紧张这一问题,一方面,不断向高层空间发展,建起了许多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向地下发展,建起了用途各异的地下建筑,例如地下车库、商业街、旅馆、餐厅和娱乐场所等。地下建筑不仅为解决城市生存危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而且还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展现了广阔的前景。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其构筑特点与地面建筑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更容易发生火灾,且在火灾发生后不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最大的不同是:①地下建筑处在封闭状态,不利于热量散失,易出现高温状况;②没有直接和大气相通的门和窗户,人员仅能利用与地面连接的通道入口逃生,而人员疏散方向与火灾烟气的流动方向一致,使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会因吸入烟气窒息而死。因此,对地下建筑烟气的危害性进行研究,设置必要的烟气控制系统对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1.1发烟量大
发生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和供气程度有关,而地下建筑一般供气不足,因此,阴燃时间较长,所以发烟量较大。随着地下建筑物内烟气的增加,空气量逐渐减少,中性层面不断降低,一部分刚排出的烟,稍微冷却又被吸入地下空间。这一现象的出现增加了烟的浓度,使其能见度降低。此外,由于地下缺氧,只要局部有阴燃存在,浓烟将就会有增无减。
1.2毒气重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严重缺氧,使高温下的可燃物燃烧不完全,而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增加毒气。现代地下建筑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高分子材料和塑料制品,在发生火灾时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毒气,增加了烟气中有毒物质含量,加大了火灾对生命的威胁。
1.3温度升高快,且容易形成高温
由于地下建筑的排烟、排热性差,发生火灾时很难将热烟气排出,散热缓慢,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快。在我国地下建筑先后发生的几十次火灾中,均出现过高温现象。比如山西某地下
位为职工建立各种补充保险。积极推动企业和单位为职工建立各种补充性医疗保险,比如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互助保险等,来解决发生大病的参保人员个人自付费用过重的问题。
4.2建立递进式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递进式医疗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内容: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是保障职工基本医疗的基础。医保基金由国家、用人单位、职工三方共同负担。②采取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事业单位员工补助政策一般由政府规定,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操办完成。③职工个人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医疗保险。另外,还可以考虑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比如工会组织举办的职工互助补充保险,这样会对困难职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4.3运用科学合理的结算方式和监管手段
科学合理地结算医疗费用是医保基金正常使用和运行的重要因素。在医改中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和保障职工基本医疗的原则,探寻不同的结算方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复合型的结算方式代替单一的结算方式。保证结算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医疗成本核算,坚持医疗保险财务和业务的对账制度。要将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由整个定点医疗机构细化到临床科室,甚至到执业医师个人。这样可以从根源上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保险监督管理的效率。
5结束语
一个好的医疗保险制度,就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在执行过程中,政府既要发挥强有力的管理职能,同时又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以科学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手段确保医疗保险制度走上良性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钱秋华.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现状的分析[J].现代商业,2008(33).
[2]马侠.农村医疗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8(8).
[3]王安红.我国医疗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商,2007(24).
〔编辑:刘晓芳〕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Discuss Measures
Jia Haihong, Song Yong
Abstract: Medical insurance is to compensate for the disease caused by a type of insurance medical costs in workers due to illness, injury, maternity, the provision of necessary medical services or material assistance from the social insurance or social enterpri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health insurance for this security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Medicare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overall social stability and walks of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expensive”and“difficult,”the majority of peopl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encountered in medical treatment. Starting from this phenomenon, to talk about the status of health insurance, problems and reform measures exist.
Key words: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medical insurance; urban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NCMS
仓库着火后持续燃烧41 d,温度维持在1 000 ℃左右。
1.4易较早出现“轰燃”现象
当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缺少窗口和与外部相连的通道,热烟气在封闭空间内排不出去,排热性差,热量积累较快,地下建筑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更易发生“轰燃”,且出现的时间更早。
1.5泄爆能力差,易形成爆炸事故
地下建筑基本上是封闭体,当易燃易爆的物品发生爆炸时,爆炸压力泄放能力差,容易破坏地下结构和地面上的建筑。
1.6安全疏散困难
地下建筑内安全疏散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①地下建筑不能进行自然采光,完全靠人工照明,正常照明时就比地面建筑的照明差。如果发生火灾时正常电源被切断,就要完全依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来保证疏散安全。②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路线比地面建筑少且疏散距离较长。有的地下街长达数百米或数千米,只有进出口,从最远点到出口一般超过100 m,长的达数百米。③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会严重缺氧,阻碍人的正常呼吸,从而影响人们逃生。④在地下建筑内,各种可燃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和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难以排出,这不仅严重遮挡了视线,大大降低了能见度,还会使人中毒,影响疏散速度。
2地下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任务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发烟量大、热烟气不易排出是此类火灾最大的特点。据统计表明,火灾伤亡者中大多是烟气毒害所致。因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他有毒烟气熏死者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而被烧伤至死的人中,多数也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的。所以,了解和掌握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动规律,有效控制烟气流动,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地下民用建筑的房间起火引起火灾时,一般的疏散通路为:房间→走廊→楼梯间前室→楼梯间→室外。
起火房间所产生的烟气主要扩散流动路线:起火房间→走廊→楼梯间前室→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
一旦烟气进入疏散通道,就会给疏散带来困难,增加疏散通道的危险性。特别是当烟气大量侵入楼梯间时,着火楼层以上各楼层的人员将无法疏散,从而造成重大伤亡。如何使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气迅速排出,从而有效地防止烟气从着火区域蔓延扩散,特别是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以确保有一个安全、可靠、畅通无阻的疏散通道和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这些都是防、排烟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
为了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就需要对建筑物内各部分防、排烟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人们常常按照疏散通道的顺序,把各部分之间进行必要的分隔,即在房间与走廊之间、走廊中某处、走廊与楼梯间前室之间、楼梯间与楼梯间前室之间等四处设置具有防火隔烟性能的设施,使着火房间和楼梯间由直接连通变成间接连通。这样一来,疏散通路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为了区别安全性的不同,通常以走廊作为第一安全区,楼梯间前室作为第二安全区,楼梯间作为第三安全区,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疏散通道的安全性按一、二、三分区依次增大,疏散通道的防、排烟情况如图2所示。
3地下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相关要求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地下建筑划分合理的防烟分区,设计适用的防、排烟系统是保证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的重要前提。
在设计排烟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火灾时,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了提高排烟口的排烟效果。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2005)规定,地下室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 m2。对于单层的地下建筑,一般按面积进行水平分区,而对于多层的地下建筑,除了水平分区外,还应进行垂直分区,防烟分区不允许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应用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 m的梁或挡烟垂壁、隔墙开始划分。②在每个防烟分区内必须设置排烟口,并应设在顶棚或墙面上部等有效的排烟部位,且与该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 m。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可采用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开启。排烟风机与排烟口应设有联动装置,当任何一个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自动起动。③在走廊或房间等发生火灾概率较大的区域,宜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采用自然排烟时,其排烟口总面积(当利用采光窗、井排烟时,为窗口排烟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防烟分区面积的2%.采用机械排烟时,排烟风机的风量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 m3/h计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 200 m3/h。当排烟风机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 m3/h计算。④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宜采用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⑤对机械排烟和加压送风管道的风速有相应的要求。当采用金属风道时,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 20 m/s;当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风道时,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5 m/s。由此可知,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 m/s,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5 m/s。⑥排烟口、排烟阀门和排烟管道必须采用非燃材料制成,并且其与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 cm。
图1疏散通道的安全区示意图
图2疏散通道防、排烟结合示意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 50045—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 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张吉光,史自强,崔红社.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通风与防排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编辑:白洁〕
Features of Fire and Smoke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Design Requirements
Bo Tao
Abstract:In the city,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quantity increases unceasingly. The function is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layers are much more. When the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catches fire, the incomplete product of combustion and the virulent gas are much, which makes a very big danger to the person. Therefore, studying the smoke management in the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has a very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has outline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fire characteristic, the different type of the smoke management and its characteristic. It can enhance the people through this article of the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mportant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reasonable establishment of the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reduces casualty, reduces the economic loss.
Key words: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divisions of smoke prevention; mechanical smoke prevention; mechanical smoke venti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