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的“铁”证:日军203指挥刀
2014-07-16华彩汉唐
华彩汉唐
“明治维新”使日本
走上军国主义之路,
其军刀形制融有欧洲风格
186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进行了自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场学习欧美技术和文化,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的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世界经济强国之路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十八年(1885年),以麦克尔少校为代表的德国军官前往日本陆军大学任教,日本陆军的战术和军制从此师从德国。
日军的佩刀也在发生变化。日军配备了大量欧洲风格的军刀,却又很快发现这些欧式军刀并不适用于肉搏战,于是开始对军刀进行改良。明治十九年,日本规定了军刀的统一制式,刀鞘和刀柄采用欧式风格,刀身可自由选择,刀刃的制造方法仍保留日本武士刀的烧刃工艺。通俗地说,烧刃就是用特制的土将刀胎包住,只露出刀刃,然后进行淬火处理。
日本是个缺少资源的国家,从江户时代起,一直苦于岛内没有合适的锻造武士刀的燃料,只能用松炭进行烧制。在无法获得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日本工匠总结出烧刃工艺技术。经过烧刃处理的武士刀,在淬火后刀身会自然弯曲,在空中挥舞时符合力学原理。
由于当时日本军队只规定了刀鞘和刀柄的统一制式,而刀身可由使用者自由选择。因此,一些贵族出身的军官就把祖传的名刀装上制式刀鞘和刀柄,带到战场上使用;家境贫寒者就只能使用便宜的机制刀身。
日俄战争的起因及
“203高地争夺战”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疯狂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中国成为各列强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一时期,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妄图吞并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并且在中国沿海寻觅不冻港(不冻港,是指冬季不会结冰,船舶能正常进出的港口。我国的大连、旅顺、秦皇岛属于不冻港)。与此同时,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怂恿下,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打败了中国清政府的军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这一条款威胁到了俄国图谋独占我整个东北的侵略计划,俄国统治集团大哗,不惜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同时,俄国对懦弱的清政府敲诈勒索。1896年,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密约规定:“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俄国为将来转运俄兵御敌并接济军火、粮食,以期妥速起见,中国允于俄国在黑龙江、吉林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俄国由此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中东铁路是沙皇俄国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该铁路于1903年建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km。
1897年底,俄国舰队擅自闯进中国旅顺口。1898年3月,沙皇政府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从而在远东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1904年2月5日,日本决定同俄国断交,日本天皇即指示日军开始军事行动。6日,日本联合舰队开赴黄海,准备攻击停泊在旅顺和仁川的俄舰。旅顺是俄国太平洋分舰队的主要基地,旅顺的内港较狭窄,水浅,只有一个出入口,大型战舰只能在涨潮时出入内港,而且要有拖船牵引。
此时的俄国官兵处于和平麻痹状态,太平洋分舰队停泊在旅顺外港,舰艇警戒仍执行“平时规定”。虽然俄国已经决定采取加强警戒的措施,但要到1904年2月10日才开始执行。2月8日白天,日本驻旅顺领事立即撤侨。俄国的阿列克塞耶夫等高级将领对此仍等闲视之,直到日军开始攻击时,俄国舰队仍在外港,而且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午夜时分,在海岸灯塔和俄舰探照灯光照射下,日本舰船盯住俄国舰队,在近距离上发射了16枚鱼雷,其中3枚命中目标,重创俄国最好的3艘舰船,从而揭开了日俄战争的序幕。当这场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打响时,无能的清朝政府被逼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
持续了一年多的日俄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旅顺西线制高点“203高地争夺战”,这是一场残酷的攻山头战役。日本任命乃木希典为第三军司令,负责攻打203高地。此人在甲午战争时担任旅长,曾一举攻克旅顺。
1904年9月19日,日军开始对203高地发起总攻,为夺取高地控制旅顺港口,日本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不惜以重大伤亡的代价攻占203高地,先后集中优势兵力和精良武器、调动第1和第7师团、各种口径火炮98门,日军久攻不克,撤换了4任占地指挥官,组织了70余次大小冲锋,向203高地倾泻了大量炮弹,企图在俄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攻占此地。在防守高地中,沙俄投入总兵力80多个连,近万人。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