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课程体系及教学探索

2014-07-16梁快胡顺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14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教学

梁快 胡顺仁

摘要:计算机教育是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现代工程意识已成为工程应用型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文章基于工程教育大背景,结合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现状和培养目标,详细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针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特点全面分析了专业计算机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方法。系统地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从而符合国家工程教育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工程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4-3346-02

Abstract: Computer educ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o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 promote the modern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students applied engineering colleges. Combined with the disciplines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which bases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ckground, the computer Course System is elaborated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engineering colleg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method of computer teaching, which systematically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Accordingly it meets the needs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hich satisfied the idea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Courses System; Computer Teaching

1 概述

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门教育[1]。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使命是将接受了基础教育的大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现代工程意识、实践能力、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工程应用型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作为二本院校的重庆理工大学,将人才培养定位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符合当前工程教育改革主题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路径。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计算机技术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此针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深入研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加强计算机技术教学已为行业共识。如何在电子信息工程总学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在本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内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内容,培养适应地方及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2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为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现有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中已深入融合了计算机教育理念,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工程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相关专业应用软件的使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软件,并设计开发面向本专业特定问题的模块。因此,对应上述层次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计算机系列课程的开设也应分为如下层次[2-4]:

1)基础类计算机课程

基础类计算机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等、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等。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思维方式,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学生的程序设计、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2)专业基础类计算机课程

专业基础类计算机课程主要有: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及计算机通信网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系统的开发技能,培养开发应用的能力,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以满足本行业工作或是局部工作的需要。

3)应用基础类计算机课程

应用基础类计算机课程主要有:软件工程、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设计、MATLAB高级编程及应用、DSP技术和EDA技术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软硬件技术融合的系统设计方法,为电子信息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打下基础,为大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开发等课外知识竞赛奠定知识基础,达到综合培养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能力。endprint

4)本学科新技术紧密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与电子信息新技术紧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不断涌现,目前可开设虚拟仪器、软件无线电、FPGA及片上系统、网络协议开发等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前沿新技术、新动态,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全方位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3 本专业计算机教学应重视的环节

高校计算机教学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的指导标准和行业的专业标准,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作相应调整。作为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应针对专业特点,根据计算机教育规律,合理组织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促进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发展,应在计算机教育中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5-7]。

1)明确教育培养目标,重视计算机技术融合

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特点及趋势,并结合本专业计算机应用情况,必须明确本专业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比较完整的本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在电子信息技术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衔接中,必须注重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充分地结合计算机技术。

2)围绕培养目标强化应用型本科特色教学

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所任教的课程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分科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树立完整的课程观,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和分解,以准职业人的衡量标准来进行工程化教学。在教学前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分科课程的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逐一进行细化,并能够结合实际工程任务对课程进行重新的整合,使学生的培养更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这样既注重了认知目标的培养,又实现了技能目标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分地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的转化,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明确了学习目标,通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技能和创新性,促进对其职业素养的形成,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计算机软硬件内容并重,注意计算机教育内容体系的更新

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各种高性能专用微处理器及单片机芯片在电子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软硬件的紧密融合。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须注重计算机软硬件两方面技术融合,将计算机软硬件新理论、新技术导入到电子信息工程理论及实践教学,并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及更新,使学生能不断更新计算机新知识和具备新技能,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新需求。

4)将科研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加入研究课题

计算机技术的科研前沿引导计算机新技术不断发展,使计算机教学内容也应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中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科研成果及实例引入电子信息工程理论及实践教学[8],通过科研理论结合工程应用实例,使建立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的目的。

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发现一些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引导他们对一些自身感兴趣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对其中深入研究价值的内容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5)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围绕完整的电子信息理论主线,结合工程应用实际,针对目前计算机课程体系封闭式、验证性的实验内容,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求,整合计算机各课内实验内容,设计计算机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综合实验实践环节等系列实验项目,构建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创业、竞赛型培养模式[9]。并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结合专业工程实际需要,由学生自主选题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和完成实验题目,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教师构建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鼓励他们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 挑战杯”、足球机器人等全国性和市级大赛,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多样性需要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队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提出了紧迫的挑战。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根据学生专业计算机能力需求,及时地发展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在突出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主体地位的同时,加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工程应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参考文献:

[1] 陈益林,何小其,马修水. 应用型大学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体系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4):50-53.

[2] 赵纪平.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分类设置与教学[J].现代计算机,2011(6):22-24.

[3] 冯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教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6):10-12.

[4] 赵瑞. 信息特色高校中光信息科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育的思考[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7):149-150.

[5] 尚华,丁向朝.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课程改革初探——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J].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5(2):32-34.

[6] 潘大胜,覃焕昌.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141-142.

[7] 李神,李用普.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7(3):79-81.

[8] 刘艳丽,张恒,汤兆平.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模式初探[J].时代教育,2012(9):4-5.

[9] 袁震寰. 浅谈计算机课程一体化教学环境设计[J]. 职业,2011(12):155-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教学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