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的紧急应对策略
2014-07-16时毓民
时毓民
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宝宝呕吐。哪些情况可以在家观察,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诊治呢?
生理性与饮食不当呕吐
婴儿呕吐较常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胃呈水平位,胃的上端开口贲门较松弛,下端开口幽门较紧张,如果吃奶过多或咽下了气体,不久后便会从口角流出奶液,这叫溢乳,量多则称吐奶,宝宝到了1岁左右溢乳就会消失。这种情况,妈妈不要紧张,可以在家中观察。
较大的宝宝常见的是伤食呕吐,只要给予适当饮食调整,宝宝就可以恢复正常。
疾病性呕吐
有一种常见的呕吐叫胃食道返流,在婴儿中大约有9%~25%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呕吐。正常小儿食道上下端的肌肉呈收缩状态,分别称为上括约肌和下括约肌,下括约肌可防止胃内容物向食道返流。当下括约肌功能不全时,胃内容物就会倒流入食道,引起呕吐。胃食道返流的主要症状是呕吐。长期呕吐,宝宝容易营养不良,最终影响生长发育。
此外,胃肠道感染、消化道畸形等也可导致呕吐。这些呕吐不会自然痊愈,妈妈不要“麻痹大意”,需及时送宝宝就医。
呕吐后的护理要点
?防止呛咳很重要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这时,让宝宝侧卧,头侧向一边,将浴巾垫在宝宝身体下面并保持上身抬高。让宝宝卧床休息,不要频繁变动体位,以免再次呕吐。对大一点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他坐起来,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
?不要立即补充水分
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宝宝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呕吐。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宝宝喂些白水,多次少量地补充为宜。
防吐提醒
无论哪种喂养方式,喂奶时都要让乳头或奶嘴填满宝宝的口唇,避免宝宝吃奶时咽下大量空气。喂奶后,除拍拍宝宝的后背外,还要将宝宝置于偏右侧卧,头位抬高,这样有利于乳汁顺利通过胃的幽门进入肠道,能减轻或避免呕吐。
宝宝吐奶后,不要急着补足量,否者会引起再次呕吐,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来补足需要。对胃食道返流引起呕吐的宝宝,平时宜给较稠的食品,少量多餐,在入睡前不要给食物,入睡时上半身略垫高30°,向右侧卧,都能减少呕吐。
饮食调理
对吃奶的宝宝,要适当控制每次的喂奶量,通过少喂、勤喂达到每日的需求。已经会吃饭的宝宝要少食多餐,以富有营养容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宜,不要吃油腻酸辣、糕点等食品,以免刺激胃肠而呕吐。
民间对于易呕吐的宝宝也常用食补,如用大米或黄小米100克、山药150克加水一起煮成粥,分次食用。大米、黄小米养胃,山药健脾。又如牛奶250毫升、姜汁15毫升、丁香2粒、白糖适量,前三味同煮沸,去丁香后加白糖饮服,1日1次,连服15天。牛奶养胃,姜汁止吐,丁香降逆理气。
中医辩证使用食疗
伤食吐:表现呕吐物酸臭,不思乳食,恶心腹胀,气出秽臭,吐前不安,吐后安静,大便酸臭。
【山楂神曲粥】
取山楂30克、神曲15克、粳米50克、红糖10克,先煎山楂、神曲,取汁去滓。后煮米沸开,和入药汁,煮成稀粥,加糖,趁热食。
【鸡内金谷芽水】
取鸡内金10克、炒谷芽12克,水煎,频饮,治一切饮食所伤。
胃热吐:表现为食入即吐,吐物酸臭,口渴喜饮,牙龈肿痛,口臭,面红唇赤,小便黄少,大便秘结。
【芦根菊花汤】
取芦根60克、菊花10克,水煎浓汁,代茶饮。
【竹茹银花粥】
取竹茹15克、银花1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竹茹、银花,取汁去滓,入米煮粥,少量多次服。
胃寒呕吐:多由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引起,表现为呕吐物不消化,无明显腥臭,呕吐时发时止,腹胀,不思饮食,大便亦稀薄。
【丁香姜粥】
取丁香粉2克、生姜末5克、粳米50克、白糖15克,将粥熬稠,放入姜末、丁香粉、糖调匀后服用。
【苏叶山药饮】
取鲜紫苏叶30克、山药100克,水煎,少量多次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