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是大学问
2014-07-16清风慕竹
清风慕竹
末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北宋大军灭了后蜀。班师之日,太祖赵匡胤在金銮殿召见了出征的将领们。他们本以为会受到封赏,可等到的却是,包括副帅王全斌等人在内的诸多人都被交付司法部门惩处,唯独对归州行营都监曹彬予以奖赏,授予他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原来,这些将军在战争中滥杀无辜,虽赢了战争,却失了民心。曹彬则不然,他所率领的军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对于杀戮降兵的决定他是坚决反对,王全斌拿着文案让他签字,他誓死不从。
现在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好多人都为曹彬逃过一劫而感到庆幸。没想到他不但不谢恩,反而向前一步,连忙推辞:“征西的将士都被惩罚,只有我受赏,恐怕难有‘惩劝之效。”
太祖说:“你立了大功,又不居功自傲,假使你有什么过失,他们那些人还能不把你说出来?惩劝本是国之常典,就不必谦让了。”曹彬仍然固执地争辩:“杀降兵,是我们集体讨论决定的,罪责难逃。作为监军,第一个应判我死罪。”曹彬主动请罪,有点出乎太祖的意料,他沉吟了一会儿,说:“朕看在你的面子上,姑且饶过他们这一回。”听了这话,那些早已汗流浃背的将军们无不向曹彬投来感激的目光。
不久,宋太祖为征伐江南的事召见曹彬,提起征蜀时的滥杀暴行还十分气愤。到了此时,曹彬才向太祖说明,他曾经是极力反对杀戮行为的,并且拿出了那份没有他签字的文案。太祖看了,非常奇怪地问他:“既然如此,那你当时为什么还要坚持服罪?”曹彬回答:“我与王全斌同是您委任的征西将军,与全斌可谓同生共死的战友。倘他获罪,我却置身事外、独能全身,恐怕不利于军心稳定和同僚们的团结。”太祖又问:“既然主动承担责任,那干吗还留下文案?”曹彬说:“我以为当时您必会判我们死罪,并且株连家族。留下文案,让我母亲届时呈给您,说不定还能救她老人家一命啊。”
宋太祖听了,非常感慨,后来果断决定将平南主帅的大印交给了曹彬,就是看中了他能够替别人承担责任,勇于担当,有与大家同生共死、患难与共的大将之风。事实证明,宋太祖的眼光没有错,曹彬果然不辱使命,兵不血刃地平定了江南。
本来受到奖赏,却要主动将罪责承揽到自己身上,一旦皇帝动怒,后果自然难以设想。可明摆着吃亏的事,曹彬却偏要去做,因为他把一个团队看作一个整体,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张之洞曾撰对联说:“能忍耐终身受用,大学问安心吃亏。”一个勇于为别人担当的人,看起来会吃些个人利益上的小亏,却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而这是所有成功的基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