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设计
2014-07-16张应文
张应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推进物理学的动力。初中学生大多好动、好学、好思,对未知的领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初次接触物理,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仍相对不足,所以常无法顺利完成实验。为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下面笔者就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目的性与科学性原则;二是直观性与简便性原则,包括物理过程的直观与简便性;物理器材的直观与简便性;实验原理的直观与简便性;实验现象的直观与简便性;三是启发性与探究性原则。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策略
下面以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为例谈谈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
(一)了解教材中的实验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的实验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缺少过程与方法及价值观的培养
(1)教材中的实验已设定好线路让学生去操作,即学生只是印证实验结论,给人一种“教材绑定学生思维的感觉。线路已画好,学生只要按线路就能走出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2)教材中“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各点的电流”似乎偶然性成分比较大,这使得学生学会简单了事,受表象的支配而错过一些本质的东西。
2.教材中的实验不明确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很多教师将其当成演示实验
教材中“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教师常将其当成演示实验,教师做给学生看,把数据告诉学生,最后由实验数据结果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把物理规律告诉学生的过程,不是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只教给学生物理知识,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比较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 进行实验的有效设计
1.把教材的实验设计成分组探究实验,在开始时创设情境,激智启疑。先是教师演示,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两极,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同时强调一些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然后发给各小组不同的灯泡,有些小组两个灯泡规格一样,有些小组两个灯泡规格不一样。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各小组获得的数据是否一样?
这样设计,促进学生对未知的规律有目的性、科学性地进行探究,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规律的得来是靠多次的实践,而不是一两次偶然获得的。
2.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由于每一组的灯泡规格不一样,学生的结论就有可能分歧较大。对此,教师可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经历一次根据测量偏差发现某一事实或规律的过程(体会发现“海王星”的愉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存在的事实。
4.以“从生活走向物理”结束新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实验操作让学生按下面设计思考。如图所示,某公园有两个游览点(用亭子表示),其游览的入口和出口都已确定。请按以下要求设计游览路线:①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先后经过两个游览点,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画出游览路线;②游客由入口到出口,每次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请在图乙中用笔面线画出游览路线。
由此联想到我们所学的电路知识。现有两个小灯泡和相应的电器元件,怎样连接使它们都亮起来?回应开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总之,观察与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是抽象地套用某个理论还是进行具体分析,这是一个重要的解题习惯。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后劲”的重大因素,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综合素质和以创造性为主要品质的物理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推进物理学的动力。初中学生大多好动、好学、好思,对未知的领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初次接触物理,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仍相对不足,所以常无法顺利完成实验。为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下面笔者就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目的性与科学性原则;二是直观性与简便性原则,包括物理过程的直观与简便性;物理器材的直观与简便性;实验原理的直观与简便性;实验现象的直观与简便性;三是启发性与探究性原则。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策略
下面以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为例谈谈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
(一)了解教材中的实验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的实验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缺少过程与方法及价值观的培养
(1)教材中的实验已设定好线路让学生去操作,即学生只是印证实验结论,给人一种“教材绑定学生思维的感觉。线路已画好,学生只要按线路就能走出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2)教材中“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各点的电流”似乎偶然性成分比较大,这使得学生学会简单了事,受表象的支配而错过一些本质的东西。
2.教材中的实验不明确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很多教师将其当成演示实验
教材中“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教师常将其当成演示实验,教师做给学生看,把数据告诉学生,最后由实验数据结果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把物理规律告诉学生的过程,不是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只教给学生物理知识,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比较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 进行实验的有效设计
1.把教材的实验设计成分组探究实验,在开始时创设情境,激智启疑。先是教师演示,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两极,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同时强调一些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然后发给各小组不同的灯泡,有些小组两个灯泡规格一样,有些小组两个灯泡规格不一样。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各小组获得的数据是否一样?
这样设计,促进学生对未知的规律有目的性、科学性地进行探究,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规律的得来是靠多次的实践,而不是一两次偶然获得的。
2.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由于每一组的灯泡规格不一样,学生的结论就有可能分歧较大。对此,教师可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经历一次根据测量偏差发现某一事实或规律的过程(体会发现“海王星”的愉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存在的事实。
4.以“从生活走向物理”结束新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实验操作让学生按下面设计思考。如图所示,某公园有两个游览点(用亭子表示),其游览的入口和出口都已确定。请按以下要求设计游览路线:①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先后经过两个游览点,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画出游览路线;②游客由入口到出口,每次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请在图乙中用笔面线画出游览路线。
由此联想到我们所学的电路知识。现有两个小灯泡和相应的电器元件,怎样连接使它们都亮起来?回应开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总之,观察与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是抽象地套用某个理论还是进行具体分析,这是一个重要的解题习惯。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后劲”的重大因素,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综合素质和以创造性为主要品质的物理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推进物理学的动力。初中学生大多好动、好学、好思,对未知的领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初次接触物理,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仍相对不足,所以常无法顺利完成实验。为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下面笔者就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目的性与科学性原则;二是直观性与简便性原则,包括物理过程的直观与简便性;物理器材的直观与简便性;实验原理的直观与简便性;实验现象的直观与简便性;三是启发性与探究性原则。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策略
下面以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为例谈谈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
(一)了解教材中的实验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的实验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缺少过程与方法及价值观的培养
(1)教材中的实验已设定好线路让学生去操作,即学生只是印证实验结论,给人一种“教材绑定学生思维的感觉。线路已画好,学生只要按线路就能走出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2)教材中“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各点的电流”似乎偶然性成分比较大,这使得学生学会简单了事,受表象的支配而错过一些本质的东西。
2.教材中的实验不明确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很多教师将其当成演示实验
教材中“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教师常将其当成演示实验,教师做给学生看,把数据告诉学生,最后由实验数据结果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把物理规律告诉学生的过程,不是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只教给学生物理知识,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比较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 进行实验的有效设计
1.把教材的实验设计成分组探究实验,在开始时创设情境,激智启疑。先是教师演示,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两极,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同时强调一些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然后发给各小组不同的灯泡,有些小组两个灯泡规格一样,有些小组两个灯泡规格不一样。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各小组获得的数据是否一样?
这样设计,促进学生对未知的规律有目的性、科学性地进行探究,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规律的得来是靠多次的实践,而不是一两次偶然获得的。
2.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由于每一组的灯泡规格不一样,学生的结论就有可能分歧较大。对此,教师可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经历一次根据测量偏差发现某一事实或规律的过程(体会发现“海王星”的愉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存在的事实。
4.以“从生活走向物理”结束新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实验操作让学生按下面设计思考。如图所示,某公园有两个游览点(用亭子表示),其游览的入口和出口都已确定。请按以下要求设计游览路线:①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先后经过两个游览点,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画出游览路线;②游客由入口到出口,每次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请在图乙中用笔面线画出游览路线。
由此联想到我们所学的电路知识。现有两个小灯泡和相应的电器元件,怎样连接使它们都亮起来?回应开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总之,观察与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是抽象地套用某个理论还是进行具体分析,这是一个重要的解题习惯。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后劲”的重大因素,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综合素质和以创造性为主要品质的物理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