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2014-07-16莫月香
莫月香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同时,指出了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定位为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上教研公开课时,我发现许多教师都是把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当成生搬硬套的模式进行套用。在教案、板书及教学中严格照搬科学探究中的七个要素,一个都不敢少,而且先后顺序不变。这样,把鲜活、生动的创造性活动变成索然无味的八股文式的流程图。究其原因是某些教师对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片面理解。
我认为,要素不同于环节,一个过程缺少必要的环节就会中断,而要素是科学探究的标志,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一两个科学探究的要素,它就有了探究性,也就是说,学习中科学探究的每个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新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而且还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贯穿到教学的始终。而上述把科学探究当成生搬硬套的程序进行教学,无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
1.在做“探究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可重点突出“猜想、分析论证”两个要素,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分析实验数据,寻找规律是物理实验必不可少的环节。“探究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首先,认真做好实验,准确记录数据;其次,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简单比较,发现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从大量实验数据中归纳总结出规律。
2.在做“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可主要突出“猜想、设计实验”两个要素。教学时,可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用力重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然后保持压力相同,使手分别在桌面和桌面的背面(较粗糙)滑动,提问:这两次滑动有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黑板擦擦黑板,体验摩擦力。学生从实验中就容易猜想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这个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记录实验数据及设计相关表格。因此,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设计实验表格的一般方法,设计表格应从实验步骤入手,根据实验中要测量的量和需要计算的数据来确定表格的列数及每一列所填写的内容。
3.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可突出“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两个要素,在进行实验时要提醒小组内同学间密切配合,防止杠杆翻倒和钩码脱落。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从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教材在给出的记录数据的表格中就没有设计FL项。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寻找数据间关系,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要提示学生去计算FL,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各种想法、观点互相碰撞,与前面的猜想对照,与同学的结论对比,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找到规律。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验设备选择科学探究的形式
在教学中,选择科学探究的要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验设备而定,不可盲目跟从。不同学习条件下进行科学探究的形式可以不同。实验设备少,难以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可以用演示实验代替,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来代替。教师在科学探究中应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猜想,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即使是教师一个人在演示实验,只要教师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学习者,剖析自己,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也能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所体会,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之,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态度、精神、方法和习惯等。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验设备选择科学探究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