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参与现状人口学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4-07-16关进国吕争荣

关键词:芜湖市体育锻炼比例

关进国,吕争荣

(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2;2.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于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关心,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很多国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也由专业运动队形式逐步向居民广泛参与形式转换,我国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各级地方政府和体育部门也非常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1]笔者针对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芜湖市当地群众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居住在芜湖市市区一年以上的16岁以上的居民。该调查对象涵盖了在校大学生,在芜务工的流动人口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力求达到尽量覆盖各种类型的居民,使得最后调查结果能贴切实际,并且所得结论可靠可行。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在整个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过程中都较为规范,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问卷1 500份,回收调查问卷1 412份,其中符合调查问卷填写方法的有效问卷1 382份,回收率94.13%,有效率达97.88%。本研究中发放的调查报告在回收率和问卷有效率方面都是满足社会学分析和统计样本额的有关要求。

二、结论与分析

在1996年,为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本课题组成员曾经对芜湖市的群众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因此在分析相关调查结论时,对本次数据与上次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以期获得近十几年来整个芜湖市居民体育锻炼的一种变化情况。

1.从人口学角度分析居民体育参与情况

(1)性别与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据课题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1996年时,芜湖市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中,男子的比例要高于女子的比例,但是自从1996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芜湖市参与体育活动的居民数量比例明显上升。其中在性别方面总体上显示为男女均有上升趋势,但是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上升幅度较大,而且在很多年龄段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已经超过了男性居民。这说明芜湖市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范围在扩大,大多数城市居民都能参加体育锻炼,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与积极性要超过男性。

(2)年龄构成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通过图1的数据能够反映芜湖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比率为年轻人和老年人居多,中青年居民相对偏少。这种总体态势与1996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对比,总体趋势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从各年龄段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来看,居民参与度是在上升的,而且上升幅度也是不小的,可见我国全面健身运动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是有很好效果的。我国居民参与体育运动在年龄结构上,依旧呈现的是两头大中间小的马鞍型,从数据中反映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到马鞍形的中间的年龄段出现了缩小的情况,这说明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在提升。不同年龄层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比率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这也能说明我市全民健身势头迅猛。

图1 芜湖市1996年与2012年16岁以上居民按年龄段划分体育参与结构百分比

(3)文化程度与参与体育活动。根据图2的信息显示,芜湖市居民的总体文化水平比1996年有了较高提升,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居民比例达到了59.01%,基本上占据了6成比例。随着居民学历的提高,居民受到的体育教育程度也在提升。

图2 2012年芜湖与1996年全国各学历群体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比较

(4)行业与参与体育活动。芜湖在清代就成为大米交易的市场,是四大米市之一,因此芜湖市一直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商贸类城市。由于居民从事的行业不同,就会使得居民有不同的闲暇时间、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2]。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芜湖作为传统的商贸城市,其居民中从事行业也较偏向于商贸行业。按照调查数据,芜湖市辖区内居民从事较多的行业依次是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建筑业等,但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除教育文化艺术业外均低于其他行业。居民参加体育活动频率较高的行业按照顺序为房地产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业、金融、保险业、地质勘察业。从这两个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芜湖市居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业与居民从事行业的顺序是不同的,芜湖市居民体育活动受到行业重视的程度不容乐观。

(5)收入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情况。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的需求层次也会不断地提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层次较高的需求,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作为后盾的。在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芜湖市居民的月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 500~4 000元,该部分居民约占整个居民比例的78.20%。从最后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而逐步提高。在数据中还有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在收入1 500元以下的居民中,参与体育活动比例也达到67.15%,这说明在芜湖市拿养老金的老年人中,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比例是很高的。

2.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中也设置了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研。在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方面,排名在前六名的因素是缺乏时间(22.79%)、工作学习很疲劳(14.59%)、缺乏活动兴趣(12.51%)、缺乏场地与器材(11.26%)、缺少合作人群(8.48%)和缺少运动技术技能(7.16%)。综合芜湖市居民的实际情况,调查组进行了综合分析。首先是芜湖市居民大部分是从事服务行业,该行业的特点是工作强度不大,但是工作的时间较长,而且休息时间不确定,因此劳动者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就影响了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其次就是在城北和城南的开发区中,大部分居民从事的是制造业,这些居民的工作强度大,而且每日的工作时间较长,身体在高强度的劳作后,对运动缺乏必要的基础,因此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就较少。第三,芜湖市居民中按照年龄层次划分,大部分居民都处于20~46岁的中青年阶段,该阶段的居民身体素质较好,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难以短期显现,因此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就较底。最后,地方政府鉴于财力的缺乏,在芜湖市的很多老旧小区没有建设相关的体育锻炼设施,这就使得居民没有相关器材和场所进行体育锻炼。这就需要政府在财政资金中划拨相应资金来进行设施的建设。此外,由于很多居民还比较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的技能,这就要求主管体育的机构要发挥其各自作用,建立和完善体育指导员制度,有效指导居民的体育锻炼,从而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相对于1996年的居民体育锻炼的调查情况,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在居民体育参与率上,呈现升趋势。在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年龄结构上,虽然仍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但是整体的参与度在提高,而且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从学历层次上观察,不同学历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都在提高,而且提升的幅度都不小。从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业集中度来看,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居民从事的行业比例与参与体育锻炼居民从事的行业比例不相同,说明行业和企业在体育锻炼的投入与之不协调。在收入水平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上,可以看出明显的正相关,就是收入越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越高。在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上,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依次是缺乏时间、工作学习很疲劳、缺乏活动兴趣、缺乏场地与器材等。

2.建议

(1)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加大体育场地及公共产品的投入。在城市商业开发中,很多地段都被开发为居民小区和商业区,这就使得居民可以进行锻炼的场所变得很少。仅有一些零散的健身环境,这些小型体育场所是很难满足居民锻炼需要的。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如给予中小学一定的补助,让其开放体育运动场所,满足附近居民的体育锻炼需要。政府在开发新的商业小区的时候,也要注意小区的体育设施建设,这样才能满足居民体育锻炼的需要。

(2)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居民的闲暇时间。芜湖市属于商贸城市,服务业、餐饮业、制造业等行业吸引了很多的居民。而这些行业人群上班的时间长,甚至没有双休日,居民闲暇时间较少。因此,政府及企业应采取措施,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法的落实,保证员工的基本休息时间,防止变相加班,这样才能促使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给予劳动者足够的休闲时间,使之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3]

(3)鼓励与支持各种形式的体育组织。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很多公司对利润非常关注,对于企业员工的体育锻炼等业余活动不是很关注。但随着独生子女在劳动者中的比例不断提升,这些劳动者更关注自身的健康和个性发展,因此就造成了现在很多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及各级部门应该采取一定的财税政策,扶持单位建立符合其自身情况的体育锻炼组织,如羽毛球员工俱乐部,健身跑协会等,这样才能有效组织企业内的体育活动,活跃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提升生产力。现有的体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各种体育协会和体育指导员,为企业内部的和居民自发组织的各种体育协会、体育健身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提升其体育锻炼的技能。

(4)壮大健身指导员队伍,指导居民科学健身。体育社会指导员为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芜湖市拥有三所高等体育院校,建议在高校成立体育健身指导志愿者,鼓励学生有组织地在闲暇时间去指导附近小区居民如何健身,以提高居民的健身兴趣。各社区机构和公司企业可以给予这些体育技术指导员一定的补助,让他们能够为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公司员工等提供体育运动指导,这样既能提升体育指导员的收入、也能使他们实现其社会功能,这样就能保证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相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居民自身锻炼的需求也会逐步提高,这样体育指导员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宽广。

[1]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3] 方新普.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4):64-66.

猜你喜欢

芜湖市体育锻炼比例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人体比例知多少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芜湖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悄悄地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