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安塞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打捞核心技术

2014-07-16俞克东王海斌蒲新辉赵瑞元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3期
关键词:吨位管柱油管

俞克东,王海斌,蒲新辉,赵瑞元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井下作业监督站 (陕西 延安 716000)

1 安塞油田井下作业现状分析

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种种故障和井下事故,井下作业环境日益复杂,卡钻、断脱、管杆落井、套管变形撕裂等导致井下事故频发,迫使油井减产或停产,严重时致使油井报废。分析井下事故原因归纳如下:

1.1 结垢造成的卡钻

安塞油田采取早期注水开发,但注入水不断吸热使地层温度逐渐下降,同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油层中有机垢和无机垢生成;同时套损水和产层水在井筒相混合,也会产生结垢。

1.2 地层出砂造成的卡钻

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油层中的砂子会随着油流进入套管,使砂面逐渐上升,掩埋井内大直径工具及井下附件,从而造成出砂卡钻;注水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注水压力不平稳,或停注过程中出现“倒流”现象,致使地层中的砂子进入套管,造成砂卡;压裂后,作业队未按规定时间关井扩压提前放喷,或未使用规定的油嘴控制放压,导致地层压力和井筒压力不平衡造成出砂,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油水井正常生产运行。

1.3 套管损坏造成的卡钻

套管损坏类型主要有套管弯曲变形,缩径、破裂、错断等几种类型。当套管经历过套管补贴、套管修复、扩径等处理,井下套管柱或工具下过套管破损处,起下管柱时被卡死,上下不能,造成管柱、工具拔脱拔断而落井,使作业施工复杂化。

1.4 复杂井身结构造成卡钻

由于井筒结构的复杂性,受正压力、重力、井斜角的影响,加之长期注水,套管出现结垢,内外壁腐蚀,套管抗外挤和抗内压强度降低而使套管破裂,造成井下管柱、附件或工具卡钻,处理难度加大[1]。

1.5 封隔器卡钻

部分座封井结垢、结蜡导致修井作业时封隔器解封不彻底,胶片不能回收造成封隔器卡死事故,另有隔采井封隔器在射孔段下部时,油层吐出泥沙堆积造成封隔器卡钻。

1.6 施工作业造成卡钻

由于施工作业过程中猛起猛下,高吨位生拉猛提强行操作造成管杆及附件断脱卡钻、地面设备损坏。操作中,小工件器具不慎落井,如钢球、扳手、铁丝、卡瓦牙、毛毡等落入井后极易堆积在大直径附件上,使作业管柱卡死,或与结蜡、结垢、变形错位套管部位发生机械撕裂造成井下事故。

2 大修打捞作业核心技术

常规小修打捞技术是利用油管将通井机额定提拉载荷传递到井底,作用在落鱼上,以达到解卡的目的。

2.1 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方案

井下事故不可避免时,要冷静面对,分析事故原因,认清事故危害,确定事故级别,成立事故专案小组,根据不同的事故,制定井控方案和作业方案,选用适用工具,专人指挥及早进行现场事故解除,避免因地质动态变化和井下情况不清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恶化。

2.2 平衡井筒,严格方案施工,优化工具选择

1)任何大修、打捞、解卡事故的解除,在施工工序前首先进行放压或压井液循环替油工序,保证井筒压力大于井底压力,无井喷、井涌的情况下施工。

2)严格遵循井下落物打捞原则[2]。一是打捞过程中要保证油、水层不受污染和破坏;二是不破坏井身结构(套管和水泥环);三是打捞过程中必须使事故处理简单化。

3)打捞作业前应考虑的几个问题:一是落实井况,弄清井身结构,套管完好情况,井下有无落物及落井原因,分析有无变形可能及井下卡、埋等情况,计算鱼顶深度,搞清鱼顶规范、形状和特征;二是制定打捞方案,绘制管柱示意图,制定出施工工序及打捞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制定安全防卡措施;三是选择合适的工具,下井工具外径和套管内径之间间隙不小于6mm;四是下井工具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做到规格尺寸与设计一致;五是合理区分打捞作业难易程度,以便于施工准备和制定施工措施;六是优化工具选择,避免工具盲目下井[3]。

4)对已有工具的规格型号用途有明确的认识后,拓展思路,针对不同的套管、不同落物、不同的卡点、进行一些自制打捞工具的制作,以进行大修打捞解卡工作。2013年7月6日,侯157-25井检泵作业时管柱落井,从而造成扶正块落井,但队伍没有合适的打捞工具,转为大修作业。该井一级落鱼为抽油杆扶正块约453块左右,先后使用自制捞筒,自制单钩、自制三爪内钩、自制四爪内钩、自制老虎嘴等成功打捞出所有落井扶正块 (图1)。二级落鱼为Φ73mm油管×127根+Φ32mm管式泵+Φ98mm泄油器+Φ89mm球座+Φ73mm泵挂短节+Φ73mm油管×1根+Φ73 mm眼管+Φ73mm油管×2根+Φ89mm堵头,先后使用铅模、可退式捞矛、接箍捞筒等将落井油管全部打捞出。由于该井在作业前制定编写了合理的科学施工方案,并且进行了方案讨论和议,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优化打捞设计,删减不必要的工序,从而降低作业占井时间,提高打捞施工效率。历时6d,恢复了该油井正常生产。

图1 自制工具

2.3 案例分析

2.3.1 王19-17井基本情况

王19-17井2013年7月2日因泵卡上修,起出全井油杆后,提管柱12t,封隔器无解封吨位显示,但有轻微遇阻现象,吨位增加至15t又下降至12t,上提 Φ73mm 管挂+Φ73mm 油管×114根,末根为油管母扣,其余油管及尾管落井。井下落物为:Φ73mm油管×14根+Y211-114封隔器+Φ73mm油管×1根+Φ32mm管式泵+Φ73mm泵挂+Φ73mm尾管×1根+Φ73mm 眼管+Φ73mm 尾管×2根+Φ89mm母堵,鱼顶为Φ73mm油管公扣。

2.3.2 打捞过程

1)根据油管母扣损伤情况,判断落井油管公扣有损伤,下油管接箍对扣打捞,距鱼顶2m开始边旋转油管边下放,接触鱼顶后对扣100圈,上提油管无吨位增加显示,提出油管接箍未捞获。

2)下LT-T114卡瓦捞筒,接触鱼顶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2t,上提油管无吨位增加显示,提出卡瓦捞筒未捞获。

3)下Φ114mm铅印,管柱悬重为8.6t,接触鱼顶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2t,提出铅印后,发现鱼顶公扣有2cm未打印上,有缺口。

4)判断鱼顶已轻微变形,下LT-03TA篮式卡瓦捞筒打捞,管柱悬重为8.6t,接触鱼顶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2t,上提油管无吨位增加显示,提出LT-03TA篮式卡瓦捞筒未捞获。

5)下MZ-NC31母锥1次打捞,管柱悬重为8.6t,接触鱼顶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2t进行造扣,旋转管柱100圈后,上提油管时吨位无增加显示,提出母锥1次未捞获。

6)下MZ-NC31母锥2次打捞,管柱悬重8.6t,接触鱼顶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2t进行造扣,旋转管柱215圈后,上提油管时吨位增加至10t,提出母锥2次后捞获油管10根半,末根油管从中部断裂。

7)下MZ-NC31母锥3次打捞,管柱悬重为10t,接触鱼顶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2t进行造扣,旋转管柱220圈后,管柱悬重为10t,接触鱼顶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2t进行造扣,旋转管柱220圈后,上提油管时吨位无增加显示,提出母锥3次后捞获油管2根半,末根油管从上部断裂。

(8)下 MZ-NC31母锥 4次打捞,管柱悬重为10.1t,接触鱼顶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1t进行造扣,旋转管柱100圈,加压2t再进行造扣,旋转管柱135圈后,上提油管时吨位增加至10.5t,提出油管2m时吨位突然增加至15t,上提下放活动管柱无效,静吊1h,无解封显示;再次在10.5~15t间进行上提下放活动管柱,无效后上提吨位增至16t;再下放管柱至10t,上提吨位增至17t时吨位突然下降至10.5t,上提过程中经常有吨位增加、遇阻显示,限速提出母锥4次后捞获封隔器及尾管,先后顺序为:多半根油管+Y211-114封隔器+Φ73mm油管×1根+Φ32mm管式泵+Φ73mm泵挂+Φ73mm尾管×1根+Φ73mm眼管+Φ73mm尾管×2根+Φ89mm母堵。

分析该井打捞过程,发现该作业队伍对落物认识不清,对下井工具性能不了解,整个打捞盲目无序,未进行井筒平衡作业。在检泵上提管柱时起出油管发现有部分管柱落井,从起出部分母扣损伤情况可以判断出鱼顶公扣有损伤,损伤程度不清的情况下应当直接下铅印了解鱼顶。而该作业队在对扣未捞获的情况下又下卡瓦捞筒未捞获,才下铅印,发现鱼顶有2cm损伤,又分别下篮式捞筒1次、母锥造扣9次方将落物全部捞起。整个打捞作业过程耗时6d,起下钻14次,起下空钻10次。

1)由于各类卡钻和井下落物事故频发,造成油井采收率下降,注水井地层压力补充不足,严重影响着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为此,提升井下作业技术水平,迅速有效地处理井下事故,才可能保障油田正常生产。

从技术管理角度,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井史井况清,充分了解历次作业情况和本次上修目的;二是落物清,掌握目前鱼头规范、尺寸,是否残缺、是否紧贴套管;三是复杂情况清,鱼顶周围套管是否损坏、补贴、曲径,井内是否出砂,鱼头有无被砂埋等情况;四是井深数据清,送修数据,井下工具及附件规范长度,鱼头位置都要进一步核实等[4]。

2)深井、复杂打捞井解卡时提拉载荷往往超过井架许用最大工作载荷,不能满足打捞作业施工的实际需要。针对修井机动力不足的现状,应根据生产现场需求引进高吨位多功能修井机。

3)做好大修打捞工具库的管理工作,对目前已有工具做好使用后的维护保养和定期保养工作,不断根据生产现场需求引进新的大修打捞工具,充实工具库。

4)正确选用工具。尽可能选用强度较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工具,结合打捞实际,有必要加工切实可行的特殊工具,对以往自主研发的工具进行编号、对历次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根据其性能编写使用说明书[5],这样才能应对复杂打捞井的需要[5]。

3 结论与认识

提高对事故井的认识,更新修井动力设备,充实工具库,改革运行体制,提高人员技术素质是提升安塞油田大修打捞技术水平的最好方式。

[1]崔凯华,苗崇良.井下作业设备[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吕瑞典.油气开采井下作业及工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J.德吉尔,D.霍特,M.麦格克,等.油井打捞作业手册:工具、技术与经验方法[M].杨能宇,张兴福,王连刚,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吴奇.井下作业监督[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5]罗英俊,万仁溥.采油技术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吨位管柱油管
小吨位转炉降低合金消耗成本的工艺措施
大吨位钢结构模块整体提升及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某高压气井13Cr 油管挤毁和脱扣原因分析
水垂比对管柱摩阻和扭矩的影响实验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大吨位基桩静载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一种旧油管修复设备及其工艺
受井眼约束带接头管柱的纵横弯曲分析
浅析连续油管井控风险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