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7-16郭永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应用型

郭永明

(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南岸 400061)

1 引 言

随着国家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重视和大力发展,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相关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也不断扩张.但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却进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目前软件产业早已经从手工式的作坊作业转变成一种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所以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遵照工程教育的规律.但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相关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缺乏工程性训练.(2)占软件人才需求绝大多数的应用型软件人才(相对于系统软件而言,是指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行业应用软件),不仅需要具备软件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具有较强的行业背景知识.而高等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却千篇一律,不能充挥发挥各自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针对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指导下,结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行业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我院进行了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2 总体原则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学院定位、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到相关的学校和企业调研,最终确定软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按照工程教育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依据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本校在财经类等经济管理专业较强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加强行业应用背景等经济管理理论和技术的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本科人才培养,以学校和中软国际签约的校企一体化人才联合培养为主要的培养方式,以本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课程体系为实施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与素质为目标(即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工程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2].

3 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3.1 基于CDIO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改变传统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追求知识完备为目标,转变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通过与企业沟通,按照软件行业对工程人才在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由具有工程背景和产业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制定“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过程中贯穿CDIO[3]的“构思、设计、实施、操作”教育理念,围绕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生产维护的生命周期,组织课程设置模块,构建课程设置体系.[4-5]

本专业设置“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工程基础模块、工程核心模块、工程综合模块和工程实训模块.课程设置体系见表1.

表1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模块化设置体系

3.2 基于CDIO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制定了“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中心、以突出财经特色为优势、强化创业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实施”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3.2.1 基于CDIO的三阶段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全面贯彻CDIO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三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编程技能实训、专业核心编程能力实训和应用信息系统综合实训的实践课程体系.基础编程技能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编程能力;专业核心编程能力实训主要通过面向对象程序课程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开发课程设计三个模块培养学生的核心编程能力;应用信息系统综合实训选取企业真实的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案例,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到运行维护的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仿真实践训练,培养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

3.2.2 突出财经特色的软件工程项目综合训练

突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财经特色优势,加强行业应用背景等管理理论和技术的教育培养.在应用信息系统综合实训中,选取电子商务系统和 ERP系统两个项目作为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训案例进行仿真实训,着重培养学生从事财经等管理类软件的设计、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等软件工程从业人员必备的团队合作能力.

3.2.3 强化创业创新能力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依托学院“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素质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学院“应用技术实训与创业中心”市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软件专业从业职业资格认证,举办软件专业校内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大赛,开办学生软件开发公司与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方面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第二课程实践教学学分;对于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程序设计、软件设计大赛并取得名次的,给予学分奖励;积极引导和培训学生参加全国性质的软件设计大赛以及ACM 等国际程序设计大赛,开阔视野,增强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3 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校企一体化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建立了“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校企一体化合作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企业学习、实习和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年.通过与中软国际紧密合作的校企一体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企业从职业认知、职业规范、职业规划到职业技能全方位深入参加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全程合作培养.

制定了详细的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企业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实施企业、企业实施方案和企业师资保障等.企业通过提供参观实习、企业讲座、综合项目实训、课程设计实训、企业工程师授课、教材编制、互建基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推荐以及教师培训等各种方式,从职业认知、职业规范、职业规划到职业技能全方位深入进行卓越软件工程师大学4年的全程合作培养.

除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作为联合培养企业外,还与多家软件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

4 问题与进一步的研究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根本途径是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道路,也是探索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虽然我院与中软国际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卓越软件工程师的联合培养,相关的合作机制也已经建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合作办学效益.但是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办学的机制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1]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2010-06-23.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

[3]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16-19.

[4]苏日娜,等.“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国情国力,2010(12):29-31.

[5]唐掁明,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41-43.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应用型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