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渗敏感性油藏有效开发技术探索

2014-07-16尹兆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防砂泥质油层

尹兆娟

(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 257000)

现河采油厂低渗敏感性油藏主要分布在南坡带,其中,甲A地区为低渗透敏感性油藏,含油面积1.78×104km2,地质储量125.55×104t,可采储量18.83×104t,预测采收率15.0%.甲A地区从2004年11月投入开发,从投产至今一直为弹性能量开采,截至2014年3月,该区块开井12口,平均单井日产液1.2 t/d,日产油0.6 t/d,累积产油4.307 4万吨,累积产水4.409 1万方.采出程度3.44%,年采油速度0.2%,开采效果较差.

1 区块弹性开发,地层能量差,油井低产低能

甲A地区主力层沙四段平均有效孔隙度27.7%,平均空气渗透率95×10-3µm2,泥质含量为5.72%.沙四储层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粘土矿物组分:伊/蒙间层75.9%,伊利石19.8%,高岭石1.7%,绿泥石2.6%,伊/蒙间层比70.4%,具有潜在的敏感性.

同时,该区块在开发过程中,暴露出地层压力下降快,油藏压力保持水平低等问题(如图1、图2、图3),给油田开发带来很大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搞好南坡油田开发,开展敏感性低渗油藏产能提高技术研究成为必然趋势.

图1 采油曲线

图2 甲A地区各井初期产量递减对比

图3 各井目前日油量

2 地层潜在的损害多,储层改造保护难度大

(1)从油层物理方面看,该储层具有多重复杂性:该储层具有低渗透、非均质、裂缝发育、多重复杂性,使得该类储层油层伤害机理更加复杂,油层保护技术难度更大.

(2)从储层岩性上看,储层具有多种敏感性矿物,储层敏感性很强:本区孔店组岩石中稳定矿物含量低,不稳定矿物含量高,全岩矿物分析看:储层中的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较高,尤其是绿泥石易与酸液作用产生化学沉淀或酸蚀后释放出微粒引起储层渗透率下降,故在酸化或采取其他油层改造措施时予以注意.

(3)从地层水成分看,应注意防止无机结垢:通过化学分析看,该地区地层水钙离子含量多,总矿化度高,与外来流体容易反应,生成沉淀.

(4)钻遇地层复杂,对钻井液完井液性能要求高:该井纯下亚段,油层井.根据岩心观察描述结合录井资料,储层岩性灰色油斑灰质粉砂岩为主,夹白云质粉砂岩.岩性较均匀,胶结程度较致密,胶结类型属碳酸盐与泥质混合胶结.这些地层水敏性强,极易造成井壁不稳定问题,所以要求钻井完井液必须具备优良的钻井液流变性和防塌能力以及较强的抑制性.

3 储层敏感性强,开发方式的探索

3.1 开展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通过甲A地区储层伤害机理研究,地层水分别与三种不同水源水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室内检测可知:甲A地区地层水与明化镇水静态配伍;甲A地区地层水与大站污水静态配伍;甲A地层水与清水静态不配伍,结垢趋势较明显,结垢物是CaCO3和CaSO4的可能性较大.

储层岩心敏感性损害特征表现为弱速敏;盐、水敏实验表明甲A-斜1井水敏特征呈现为强水敏,其储层岩心的临界矿化度为80 000 mg/L,岩心碱敏损害程度均为弱伤害,酸敏伤害程度为强酸敏.

图4 甲A-斜1井隔层岩心

图5 甲A-斜1井储层岩心

3.2 结合敏感性实验结果,进行工艺技术攻关

根据甲A区块特点,制定实验项目及方案,以降低储层渗透率伤害为目标,筛选油层保护液类型,通过多项实验对比分析,筛选最优施工工艺,开展系列流体评价实验,明确油层保护技术攻关方向,通过压裂防砂注氮增能,强化冷采,提高区块采收率.

针对储层改造难点提出应对措施,储层渗透率较差,仅95 md(岩心分析),结合前期充填防砂效果,确定本次压裂防砂改造方式,提高改造效果;储层物性差,泥质含量高,采用清洁压裂液体系,降低储层伤害;储层跨度大、斜井多,易产生多裂缝与储层岩性不纯,上下遮挡层不明显,控高不易控制,均可能造成滤失过大,优化前置液比例,加入支撑剂,开展小型压裂测试并进行分析,确定闭合压力、滤失系数、压裂液效率等参数,同时开展地面微地震测试分析,指导区块整体规模优化.

总结压裂防砂工艺优势,分析认为压裂防砂注氮增能是适合该区块低渗、敏感、薄层油藏的有效开发方式.结合该区块特点,对压裂加砂程序、携砂液、施工参数、防砂管柱进行优化,形成了“少少大大,高中有优”的压裂防砂模式.“少少大大”:前置液少、交联剂少、大排量、大加砂量.“高中有优”:砂比高、优选携砂液、优选裂缝形态、优选防砂管柱.在强化冷采前,实施注氮增能.通过实施注氮参数优化,闷井周期筛选,实现增能助排,强化冷采.

全过程实施油层保护.针对油藏具有强敏感、低渗透的特点,油层保护是否到位是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更是整个钻采工艺配套的灵魂.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全过程油层保护,从钻井、完井、作业、开采这四个环节,节节入手,配套工艺保护措施,另外通过应用低前置、高沙比的施工模式,及时利用停泵压力进行洗井诱喷,下抽吸泵抽吸等方式,降低防砂工程中入井携砂液量,确保油层开发保护无缝隙,保障油田的有效开采.

4 总 结

通过前期低渗、敏感性油藏的研究,我们认识到要实现“低产低效”油藏得到有效开发,在研究“高精尖”技术基础上,要注重“基准”资料找取,在找准主要矛盾基础上,应用现有成熟技术进行创新优化、多技术并行结合,对症下药,同时需要注意过程控制,加强细节管理,才能实现“低产低效”单元的有效开发.

[1]白一男,惠晓莹.低渗透储层敏感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42-46.

[2]梁金禄.广西迎接天然气时代的若干技术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3):60-63.

[3]肖玲,张春生,魏钦廉,等.马朗凹陷二叠系卢草沟组储层敏感性分析[J].新疆地质,2004(4):422-424.

[4]郑彬涛.YQ8井异常高破裂压力成因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3):64-66.

[5]张玄奇.储层敏感性的灰色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6):60-62.

猜你喜欢

防砂泥质油层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泥质粉砂岩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护措施研究
基于WiFi便携式防砂车组生产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渤海油田“完井防砂”国产化曲折历程
不同防砂完井工艺技术及其特点研究
Petcom计算模型的在延长探区的对比及应用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