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顶岗实习的师范生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研究
2014-07-16王慧
王 慧
(玉林师范学院 教务处,广西 玉林 5370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同时成为推动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而师范生专业发展属于教师专业化范畴,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职前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岗实习是对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一种创新,顶岗实习时间长,顶岗实习生将完全顶替教师的职责,将有更多机会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已经成为目前师范教育实习的重要模式。
一、顶岗实习的理论基础
所谓顶岗实习,即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到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1]。这一实习模式的提出,深刻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以及陶行知的做中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同时实践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我们更好地将理论作用于实践的唯一途径。传统教育实习长期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及教育技能相脱节的现象。教育实习生拥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知识,却在教育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很难独立处理好教育实习中遇到的事情。因此,要使教育实习生获得丰富的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实习生应对多变情境的能力,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区别于传统的教育实习,不仅要求实习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顶岗实习更具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性质,通过实践使顶岗实习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
2.陶行知的做中学。
陶行知先生非常强调“做”和“学”的结合,也就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强调师范生不但要学到专业知识,还要学会教学技能。而我国的教育“重理论”,“轻技能”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因此顶岗实习恰好可以调节二者的关系,不仅让师范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实践知识。
陶行知强调“做学合一”,此方法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不在做上下工夫,教故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2]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是解释人类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影响重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3]。顶岗实习的过程是师范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并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形成新的知识。顶岗实习改变以往虚拟的教学情景,而是深入真实的教学现场。
二、顶岗实习在强化师范生专业发展方面的优势
师范生专业发展属于教师专业发展范畴,其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是通过专业训练,使师范生具有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育专业理念[4]。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师范生专业发展主要属于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入职前以教师为导向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为此,师范生专业发展即指师范生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通过专业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从事教育职业及培养职业道德情感的过程,也是从学生的角色向准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
1.专业知识得以应用:顶岗实习搭建了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
师范生专业知识的获得,一般认为是通过高等师范院校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获取,事实上,教师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是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师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充分论证了这一点。顶岗实习给师范生提供了更多锻炼机会,使实习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锻炼、打磨,充分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有数据显示,我国教师获得课程知识和技能的途径7.6%得益于专家讲座,11.8%来自到高等院校进修,19.7%是自己学习的结果,60.9%则靠在实践中的学习和体会[5]。
由此可见,大量知识的获得并不是仅从理论学习中获得,主要的还是来自于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恰恰以其实践性丰富了师范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技能得以提高:顶岗实习拓展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经过调查显示,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在顶岗实习中切实得到了提高。
表1 顶岗实习师范生专业技能调查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师范生的三笔字这一教学技能上有59.9%的顶岗实习生认为比实习前有进步;有80.3%的同学认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这里的突发事件主要指上课讲话,上课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打架逃学,等等。
除此之外,调查还发现,在实习生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技能上,只有4.1%是不太认同的,而认同的比例达72.1%。可见在顶岗实习中,师范生自行处理教学上遇到的问题,正确运用教学方法这方面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再者,通过顶岗实习,师范生教案的编写能力增强。师范生在高等师范院校学到知识只是在虚幻的环境下进行的实践,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状态,是模拟课堂、教案设计等。在调查中发现72.6%的实习生认为顶岗实习后,可以写出成熟的教案,所以说理论知识还是要与当时当地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3.专业情感得以丰富:顶岗实习震荡了师范生的心灵和追求。
专业情感的主要体现表现为专业道德与专业信仰。尽管师范生已经接受了三年的教师教育,但从站在讲台上那一刻起,作为教师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等各种情感才真正开始萌发。
与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相比,顶岗实习更具有真实性、体验性、情境性等特征。有学者曾深刻地指出:“教育是引导人朝向精神自由的阶梯,它通过传递知识使人不断获得解放,它通过引导人经历不同的境界而使人不断跨越现状,它通过精神的交往而使人不断追求和探索新的精神和自由。”[6]历史学班刘晓夏说:“我第一次看到他们,他们拿着笔让我写下名字,围着我、牵着我的手问‘老师,你家乡在哪呀?’‘老师,你会唱歌吗?’,他们的笑让我觉得很有亲切感。尽管早上五点半要起床看学生做早操、晚上还要熬夜备课、写教案、改作业,实习生活很辛苦,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每当看到学生开心的笑脸,我就很有动力。”正是这种真实的教育情境激发了实习生从教的信心和热情,产生了沉重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
三、提高顶岗实习工作效率,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的策略
1.政府部门:落实保障政策。
(1)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顶岗实习需要相当的经费支出,因此建立健全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是必要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实习学生的生活补助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费。具体包括学生生活补助、人身保险、交通补贴、教师培训资料、住宿及生活补助与高等师范院校培训经费等。教育实习经费的投入,可以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师范院校和地方政府三者之间的比例投入,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配比。同时,要加大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力度,高校和各级政府应设立 “顶岗置换”教育实习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教育实习的顺利实施[7]。
(2)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减少实习生的后顾之忧。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必须面临的压力之一。顶岗实习由于时间较长,实习生面临着实习与找工作的冲突,往往会使其意志和行为受到影响。所以只有为顶岗实习生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才能减少顶岗实习生的后顾之忧,安心投入实习工作。因此,地方政府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生从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顶岗实习结束后,联系用人单位在高等师范院校举办专门的顶岗实习生招聘会、顶岗实习生报考本省内某些岗位的考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宣传当地的实习工作,能吸引更多师范生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
2.高等师范院校:彰显关爱性和实践性。
(1)丰富教育课程内容,重视传统实践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所需各种技能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因素。加强实习生的职前专业技能培训是使他们具备教师技能的主要举措。因此,对师范生的培训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应着重培训师范生如何撰写教学计划、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备课和上课等。也应注重对师范生进行“三字一话”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严格考核,提高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2)加大实习岗前培训力度。
在进行一项新的工作时候,要进行相关的岗前培训。顶岗实习生第一次以一种“全职”教师的身份从事教育工作,完善的岗前培训才能保证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首先应该加大教学技能的培训如板书设计、导入技巧和提问技巧等。其次要加强实习生的心理辅导力度,在培训中应该增强实习生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对实习中可能的问题给予一定的解决办法策略,减轻实习生的心理压力。
(3)加强实习指导工作。
要达到较好的指导效果,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指导老师的资格认定,聘用考核,明确指导老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保证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目前,师院指导工作方式是送下去,接回来,中间巡回指导,就是指导老师定期到实习学校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指导。但有时候只是像走过场一样,指导效果不是很好。这就要指导老师在巡回指导时经常检查实习生的实习手册和教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指导意见。
3.实习学校:公平对待,积极接受。
(1)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实习学校是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实习学校的环境会影响实习工作的效果。为了强化顶岗实习工作的效果,要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一,实习学校与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合作沟通,可以提高实习学校的教育教研水平,有利于学校之间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第二,实习学校要尽量合理安排好实习生的教学任务和实习生的食、宿等生活方面的问题。
(2)平等对待实习老师。
在顶岗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进行实习期间,实习生也是作为实习学校的一名教师,对实习学校同样付出劳动的努力。因为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更应该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指导实习生的工作。而不应该分彼此,错误地把实习学校老师和顶岗实习生分开。
4.实习生自身:展现主体性。
(1)转变传统的实习目标观。
顶岗实习属于职前教育阶段对于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相关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及高等师范院校的误导,实习生经常把顶岗实习的目的定位于提高教学技能,能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即可。这样不但会贬低顶岗实习的价值,而且会影响到实习生的实习效果[8]。为了在实习阶段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实习目的就不应该单单局限于形式上的教学技能,而应当让自身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改善过去传统、不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及教学观,进而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精神等方面走向成熟,顺利过渡和跨越到正式岗位。
(2)全面提高个人理论修养,高度重视顶岗支教实习。
顶岗实习生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更应在日常学习中多接触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加深自身对顶岗实习的理解,从思想上重视顶岗支教实习。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不仅能够充实实习生的学习生活,更能使实习生深入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尤其是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和解释。同时,全面提高个人理论修养更有利于顺利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从而为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
(3)强化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
顶岗实习服务对象是农村中小学,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条件方面都逊色于城市学校,条件相对艰苦。因此,顶岗实习生要调整好心态,把顶岗实习当做走上教师岗位前的岗前培训,当做人生中宝贵的经历。首先,顶岗实习生要给自己定好位,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实习生应该持着谦虚、实干的态度,把在大学里学到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传播给实习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同时要向实习学校的老师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其次,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要遵守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想着自己只是暂时扮演教师的角色就如走形式一般。
[1]李秋晨.高师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与思考——基于“红土地支教”的调查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叶俊生.信息技术“情境-驱动-探究”数学模式[J].铜陵职业技术学报,2009.
[4]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试验,1998﹙1﹚.
[5]沈兰.浅析教师参与校本培训课程开发的困惑和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3(3).
[6]王坤庆.精神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7.
[7]孙刚成,乔刚.西部农村“顶岗置换”教育实习探究[J].延安大学,2011.
[8]陈宏岗.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理念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