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的意大利作战战略初探
2014-07-15熊世豪
摘 要:汉尼拔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罗马人称他为“战略之父”。他大胆远征,对意大利的整个作战过程体现着战略的过人之处,本文对其做了阐述,但同样分析了战略的不合理之处,这也是汉尼拔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汉尼拔;战略;意大利
在古代世界军事史上,迦太基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著名史学家吴于廑教授称“汉尼拔是一位在世界古代军事史上可以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和古罗马的凯撒并驾齐驱的军事统帅”。目前国内外汉尼拔的研究较丰富,如杜普伊所著的《汉尼拔》。但单就其意大利作战战略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所以笔者希望能给广大学者提供一点参考。
汉尼拔大军出征,与意大利作战的过程将其战略战术能力和思想表现地完美至极。有学者曾总结其战略特点是“善于正確判断军事政治情况并利用敌人营垒中的矛盾,分化敌人···”里面很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但在探讨汉尼拔在意大利作战战略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评价既要强调其战略优点,但也应不忘揭露它的弊端,反思其中的问题。
1 战略的过人之处
1.1 大军出征
为了维护本土的安定和本国人民的安全,汉尼拔想尽一切办法把战争导向罗马本土。其次,汉尼拔熟练掌握多种语言,减少交流障碍,有助于带领部队。
利用敌人的弱点使得原本优秀的敌人陷入不知所措的盲目,正是一位优秀军事家的过人之处。汉尼拔出征意大利的战略及路线充分利用了罗马人固步自封的弱点。如汉尼拔在过高卢的过程当中,西庇阿在得知汉尼拔越过比利牛斯山后便上岸,“扎营于马西利亚和罗纳河口之间,他显然不知道汉尼拔已近在咫尺”。1很显然,罗马的军官有时对汉尼拔的真正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一无所知,处于一种盲目状态。
汉尼拔大军出征意大利不失为一次壮举,是军事史上的一次富有勇气的冒险行为。
1.2 实战战略
善于利用天时地利的战略特点在汉尼拔领导的各种战役中表现地非常充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汉尼拔曾充分运用天时的作战战略让罗马军官曾望尘莫及。在卡内地区,汉尼拔与罗马军队作战。当地正值风季,而且常有强劲的东南风沿海袭来,汉尼拔随机应变,决定以智取胜,借助风势作战,最终获得胜利。
特拉西米尼战役无疑彰显了汉尼拔高超的作战才能,他在已有的地理优势的基础之上,充分显示了他善用伏击战的特点。他随机应变的能力令人折服,“汉尼拔凭借其军事天才和灵活的战略战术,适时擂捉战机,选择有利战场,以少胜多。这次战役,是西方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伏击战”。
同时,汉尼拔充分利用自身的骑兵优势,不断击溃敌人从而获取胜利,坎尼大战是最好地证明。霍尔沃德曾说这是“汉尼拔的最高成就,它以其时机选择上的无比精确,骑、步兵战术的高度协调,表现出它是古代战争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军事艺术典范。”
1.3 战略信息与“间谍”
在整个作战的过程当中,间谍功不可没。间谍提供的情报和军事信息,使汉尼拔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锦上添花,他的战略充分体现了信息的获取和间谍的应用。
汉尼拔充分运用间谍的目的就在于摸清敌方的军情,他安排的间谍涵盖多个地方。汉尼拔还制定了一系列组织规则,工作十分严密。在正式开战前,就秘密对罗马派出了大量的间谍以打探地方的信息。同时,大量的信使被派出去寻找战略盟国。
鉴于间谍提供的信息,汉尼拔在南征之前就对罗马执政官的内部军情和计划有较充分的了解。因为间谍的关键作用,了解了一些陌生和隐秘道路的信息,汉尼拔在意大利的进军路线始终让罗马人摸不着头脑,处于一种盲目状态。同时,间谍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刺探军情,而且通过散布言论以及建立一些秘密组织等来离间罗马人和罗马同盟的关系。通过离间它们之间的关系,减少了汉尼拔作战时的很多障碍。
1.4 演说策略
虽然很多军事指挥家都会进行演说,但从汉尼拔的演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演说确实给将士们注入了不少力量,并且始终坚定攻打罗马的决心。“如果你们战胜,你们就能得到即使从永生众神那儿都不敢指望得到的最大报酬”、“在众神的庇护下,赶快拿起武器去赢得这笔丰厚的报酬吧”、“如果我们畏缩怯战,它们将使我们受到最严厉的折磨”。当然,我不可能在这里一一列举汉尼拔的演说,但是就从这些简短的话语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演说给将士的力量是巨大的。演说策略在汉尼拔的军事生涯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战略的不妥之处
2.1 轻敌与高估
在我看来,汉尼拔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迦太基总体国家战略的失策。汉尼拔的确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军事战略家和实干家,但他的政治能力与军事能力是不相匹配的。汉尼拔作为迦太基的一名优秀将士,他或许还很难准确把控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差异,比如它的真正的政治意图、同盟政策等。汉尼拔对罗马的一些细节没有正确把握,存在轻敌现象。汉尼拔也没有精确计算罗马人的民族精神,他以迦太基人的眼光和角度估算了罗马的民族精神,这无疑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
再则,汉尼拔虽然是精明的军事统帅,但是迦太基统治者内部一直矛盾重重,无法在国家对外战略中达成一致。他的某些作战计划缺少大局观,时常演变为孤立的局部性行动,无法得到国内强有力的支持。相反,我们来分析意大利的局势,很多盟国和罗马都曾发生过战事,以联盟体制为根基的罗马霸权固若金汤,“大多数盟邦之没有脱离罗马,是因为他们对于罗马还抱有希望,他们还在观望”。但汉尼拔的兵力一日得不到补充,这些本来的盟邦就越来越有背叛他的可能性。而事实也就像我们所想的这样如期发生了。
另外,他对突发状况考虑不周,也存在高估形势的现象。一次,汉尼拔想休整部队,“幸运的是他们走出阿尔卑斯山所来到的是山南高卢的一个地区,那里的部落人对他们持友好的态度”。3这种情况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倘若部落人对他们的态度恶劣,恐怕汉尼拔很可能会遇到一场巨大的灾难。
2.2 心理打击
汉尼拔凭借其超人的军事才能在短时间内确实撼动了罗马的根基,使罗马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但汉尼拔的胜利更多的在于对敌人心理的威慑和征服,而并非对其实力的打击。
战争初期,罗马人之所以陷入不利的地位主要在于其对汉尼拔进攻意大利未做好准备,且战术运用失误,加之对汉尼拔个人本身存在较严重的畏惧。汉尼拔在初期对罗马的军事打击远远达不到致命的境地。之后,當心理逐渐稳定以后,罗马人便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摸清对方的状况,进行绝地反击。罗马对汉尼拔采取牵制限制的手段,不断提高对汉尼拔的兵力,从而夺取西班牙并进入非洲,将汉尼拔在意大利的一切战略计划全部推翻。
另外,坎尼战争反而使罗马人使用费边战略,狠狠地拖住汉尼拔继续战争的趋势。汉尼拔对罗马人打击主要集中在心理层面,并且对罗马人的真实心理判断失误,他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基地地区,他原计划改变罗马人的意图,通过谈判实现一定程度的和平。但罗马人仍然坚定信念,不断斗争。“而且西庇阿已经居于强势,是否要给予汉尼拔最后的谈判机会,掌握在西庇阿的手中”。这都迫使汉尼拔不得不在意大利又停留了13年,造成严重损失。
2.3 缺乏后备军思想
后备军是军事队伍的补充力量,有时会扮演关键的角色。但不难看出汉尼拔有时缺乏后备军思想。在我看来,他可以在安排总体军队时,保存一部分军队比如老兵们,用来应对临时的危机及其他突发情况。趁与罗马进行正式激战的时候,想方法从侧面夹击罗马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削减和缩短罗马军队的总体阵线,同时也可以减轻正面的压力。另外,汉尼拔也可以充分发挥战象的作用,将其充当后备力量,在正面激战的时候突袭罗马军以给其出乎意料的打击。
3 结语
纵观汉尼拔的整个作战计划,汉尼拔是当之无愧的优秀的军事战略家,他的很多作战方式和思想对后世的意义非常重大,他的某些战略战术“至今仍被军事家们所效法。”4任何人都会受到当时所处环境的限制,汉尼拔也不意外,他的最终失败能证明这一点,当然他的战略也会存在不恰当之处,最终饮下自己酿成的苦酒。
参考文献
1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第102页。
2 赵宝华、杨喜兰:《外国名将事》,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6页。
3 [美]特·内·杜普伊著:《汉尼拔》,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27页。
4 张晓校:《战略之父—汉尼拔》,《军事历史》1992年第5期 ,第34页。
5 B.L.Hallward: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p56.
6 http://www.douban.com/note/210732217/,2014年3月3日。
7 王钻忠、王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试叙—试叙战略之父汉尼拔在进军亚平宁前的战略思考》,《现代兵器》2009年第9期,第63页。
8 同5。
9 [美]赛格·兰斯著:《汉尼拔—伟大的战略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5页。
10 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97页。
作者简介
熊世豪(1992-),男,土家族,湖北宜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主要从事世界历史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