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改革公益化模式研究

2014-07-15李萍

卷宗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构改革模式事业单位

摘 要:公益类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公益化建设,转变管理体制,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是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模式;研究

1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

社会公益类是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主体,为社会提供“质优量足”的公共产品,满足国家长远发展和提高人民大众福利待遇的需要,其发展方向是成为非营利性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是未来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公益化模式,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通过公益化建设,逐渐走向社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结构布局,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通过改革,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及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合理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革管理体制,完善运营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单位的发展活力。

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说,其改革方向即是通过公益化,建立现代公共服务组织,解放生产力,释放事业单位中存在的“潜生产力”,为社会提供“质优量足”的公共产品。

1、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由各级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某些事业单位已不是单纯的公共事业服务组织,成为具有市场化的一个载体。因此,当前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与举办主体除了具有业务关系,同时还具有利益相关性的色彩。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要通过公益化,逐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

2.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具有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监督有力等优点,通过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的形式,把目前存在于事业单位中庞大的资源或有待开发的“潜生产力”发挥出来,达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3.将公益类事业单位改为社会公共服务组织,通过公益化,建立社会公共服务组织,释放“潜生产力”,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质优量足的公共产品,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2 转变政府职能,抓好管理重点

(一)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的原则,逐步扩大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自主权。在业务运营和用人、分配等方面,确立其社会公共服务组织法人的地位,建立科学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内外部管理体制。

1.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的初期,政府或政府部门是事业单位的主体,主管事业单位的设立、发展和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各种管理人员,包括负责人和一般职工的配备、调整和工作安排等,事业单位自主权极其有限。

2. 明确事业单位的完全隶属或附属控制关系。一方面,政府部门管理幅度扩大,增加了“信息”传递层次或时空,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管理得过多过死,而监督又不能及时跟进,降低了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生产效率,无法为社会民众提供“质优量足”的公共产品。

3.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进行放权,赋予其业务运营和用人、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使其成为真正的独立事业或公共组织法人,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外都管理体制,一方面降低政府或政府部门的管理幅度和餐理尽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或政府部门决策效率事发挥专业分工的优点;另一方面,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获得社会公共组织法人资格,拥有用人、分配自主权,按照组建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调整内外部管理林制,有利于提高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政府部门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或社会公益类组织的管理

通过政策引导、依法监督、搞好服务,重点抓好其管理团队或法定代理人,监管其国有资产并使之保值增值,不再干预其日常事务。

1.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减少政府或政府部门的管理,发挥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应有潜力,要在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成为事业或社会公共组织法人的基础上,转换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由行政管理方式变为政策宏观引导,加强监管,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加强监管,搞好服务,积极转换管理方式。政策引导即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各种促进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急需公共产品的生产,或者是限制某些社会公众不需要或需求量较少的公共产品生产,引导各种公共资源向有需求的方面流动。依法监督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依法加强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或社会公共服务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其公开日常工作信息,实现办公透明化,加强对其财务审计,严格各项财经纪律,合理利用公共资源。搞好服务即是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或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的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硬件设施,包括各种法律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社会公益类公共服务组织畅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3.确立管理重点。强化责任管理,着重做好对管理层或法定代表人的管理,加强对管理层日常工作和决策的监督,促使其按照政府政策和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来确定目标、制定计划、供给产品。要注意监管好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与管理层或法定代表人签订责任状,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防止流失。对于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或社会公共服务组织日常事务,则由管理层来具体执行,在能为社会公众提供“质优量足”、“适销对路”公共产品的前提下,政府完全放手,不予干涉。

3 事业单位公益化改革进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理事会或董事会是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基本组织形式,理事会由全体成员选出,并选出理事长一名和副理事长若干名,理事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全体成员大会制定组织章程、组织宗旨、目标、人力资源配置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如果是不同出资人共同组建,可以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聘请管理层来管理组织。

第二,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捐赠、企业个人捐赠以及组、织的部分经营收入。社会公共服务组织有自己的营销人员,由于其非营利性,收入不能在成员和出资人之间进行分配,只能作为后续发展资金使用。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提供社会满意的公共产品,否则政府和企业个人等不会进行捐赠,影响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提供质优量足的公共产品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组织人员构成多样化。可以分为日常人员和临时人员,日常人员主要维持组织的日常工作,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保证“公共产品”的长期供给;临时人员主要是包括为工作需要暂时招聘的志愿者或义工,他们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组织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要用共同信念和超强的服务理念把他们聚集起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第四,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应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市场营销,把组织宗旨、目标和内部管理制度、经营理念等向公众做好宣传,使民众更多地了解组织,提高知名度和声誉,获得更多服务对象的支持。要把社会公共服务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作为品牌来宣传,提供的公共产品得到公众的认可。

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组织章程、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分配制度等要公开透明,除了受自身依法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监督外,还要接受政府登记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接受社会媒体、企业和个人等的公开监督。

参考文献

[1] 易丽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踏入“深水区”[J];决策;2011年05期

[2] 刘晓苏,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兴,国有事业单位改革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作者简介

李萍(1968-),女,中共山东日照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机构改革模式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基层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趋势探究
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