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管理研究
2014-07-15任扬帆
任扬帆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国家实力迅速增长,经济蓬勃发展。不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在不断扩大和充实国内市场的同时,也积极的参与国际间的投资与经营。与此相对应,中国的跨国企业在数量和投资额上急剧增加,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中国的跨国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为全球化贡献力量的过程。
关键词: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本土化”管理;培训
1 中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本土化还不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企业本土化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只有通过在海外雇用当地员工,利用当地资源,建立制造中心,销售网络和研发中心,充分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并结合自身的文化优势,创造出全新的管理模式,才能成功融入当地社会,才能真正走上本土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2 我国跨国企业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说,中国的对外经营不论从投资的规模还是从投资项目上,都还处在初始阶段,大部分企业离国际化的标准相去甚远。另外中国人在海外投资的方式及管理习惯与其他民族有很大区别 ,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难以独立开展海外市场,缺乏经济活动中的冒险精神。我国跨国企业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
(1)文化差异认识不足
(2)企业文化整合能力缺乏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3 中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管理实施要义
3.1 选拔能适应和应对文化差异的“本土化”管理人才
“本土化”管理能否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选拔出一批高素质的“本土化”管理人才,他们必须能够贯彻总部的战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海外管理人员的选拔,更应侧重于考察其能否承受异国文化的冲击,是否善于控制和调节自身去适应不同的民族文化,即对不同文化的适应和协调能力。因此,选拔一位合格的海外管理人员非常重要。
3.2 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的来源
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管理的实践表明,海外机构的人员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经过本国母公司教育培训,具有管理经验的本国公民,二是经过东道国子公司的教育和培训,取得管理经验的东道国人才,三是从第三国选拔管理人才。
3.3 选拔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的标准
管理者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指挥,带领,引导以及鼓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奋斗。随着经济活动更加国际化,加速了对新型的世界性管理人员的需求。具体而言,一个优秀的跨国公司管理者应具备以下能力:
1. 全球化的心理定向
2. 创造学习的环境
3. 促进组织的变革
4. 授权技能
5. 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与风俗禁忌
6. 承受和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7. 文化悟性
4 建立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它可以确定人的行为模式和交往准则。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要尽可能地消除文化价值观上的优越感,尊重对方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交流。在此基础上,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立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减少内部冲突,发挥文化差异的优势,创造整体的经营绩效。
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等对待我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二是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企业文化不是母公司企业文化的自然延伸,而是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指导下的企业创新,三是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要具有明确性,能被具有不同文化的职员所理解和接受,四是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跨国公司通过文化的整合与一体化机制,逐步培育出为企业不同文化职员所接受,反映企业全球战略,引导企业成员努力奋斗的企业文化。
5 进行“本土化”培训
5.1 培训目的
这种培训除了要让来自中国的外派人员获得国际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外,主要针对的是文化敏感性培训。文化敏感性是“本土化”管理能力的一项主要内容,可以使我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充分理解东道国国民的价值观与行为观,增强对东道国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寻求文化整合一体化的途径。
5.2 培训内容
文化敏感性培训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系统培训有关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二是培训外派管理人员对东道国文化特征的分析能力,掌握东道国文化的精髓。较为完善的文化敏感性培训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代替实际的国外生活体验,使外派管理人员在心理和手段上做好准备。
5.3 培训形式
跨国公司针对外派管理人员制定的培训计划主要有外部培训,内部培训和在职培训三种形式。外部培训计划由独立的培训机构设计,例如工商管理学院开设的国际管理课程。内部培训计划一般根据跨国公司自己的需要制定而成,培训效果较为直接和明显。培训计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公司遇到的不同问题灵活地进行改变。在职培训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工作需要的个别管理者,强调实践性,由更有经验的上级监督受训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系统的文化敏感性培训虽然可以提高学员对东道国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但并不能保证他们能够在东道国有效应付不同文化和各种冲击。因此,外派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以尊重和接受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灵活地处理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各种摩擦和冲突,在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
6 结论与展望
世界市场的消费者偏好多样,人文,法律环境迥异,跨国公司只有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实施本土化战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中去才可能在东道国拥有立足之地并获得持续拓展市场的空间。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战略的内涵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了人才本土化,品牌本土化,营销本土化,产品研发本土化,企业文化本土化,原料和生产的本土化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时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东道国不同的国情实施不同的经营策略,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法律规范,尽可能地雇佣当地专业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在当地设立研发部门开发适应当地风土文化的特色产品,在当地搭建自己的原料供应链条和营销网络,最大限度的实现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融资,并成功的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去,力争得到当地居民的广泛认同。
但是,任何战略都既有优点又含有缺点,采取任何一种战略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不同的战略都有成功的案例,也都有失败的案例。“全球化”与“本土化”虽然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但是跨国公司的成功并不是取决于它采用了何种战略,而是因为它采用了适当的战略,达到了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达到平衡是跨国公司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基本原则,也是获得全球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保障。这所谓“全球化与本土化间的平衡”实质上就是建立在适度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是选择全球化战略还是选择本土化战略不仅取决于跨国公司自身的经营目标,竞争实力和企业所在行业的特性,而且与资本与资源的性质,各种经营活动的特点以及跨国公司子公司所面临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由于不同的跨国公司在以上所述的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应当选择不同比例的适合自身的全球化与地方化相结合的战略。
参考文献
[1]史稼菁,《中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以中资企业购并美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为例》
[2]刘善仕,周巧笑,黄同圳,刘学,《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8 06
[3]符绍丽,《浅析中国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企业技术开发》,2012 01
[4]向中兴,庄道军,《中国跨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经济师》,2002 8
[5]林娟,《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实?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