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问题式情境教学法

2014-07-15包解放

卷宗 2014年5期
关键词:内涵原则高中数学

包解放

摘 要:自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种体现新课标的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涌现,如何在这种形势下使数学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教与学成为师生的一种共同享受?关键在于学生是被动的学还是主动的学, “盐需融化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所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所接受,特别是对于内容相对枯燥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有效高效的情境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共同目标,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本文就如何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谈了个人的肤浅观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式情境;内涵;原则;问题

1 问题情境的内涵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是教师通过设立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适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识需要,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联系、分析、比较的方法,捕捉每个机会,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想象、探讨,发展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又不能的“愤悱”状态,打破了他们暂时的认识平衡,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的认识需要,创设一种学习气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正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许多体验,而这种体验会深深地刺激他、引导他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对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能使数学学习内容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新课程提倡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已知,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和学习。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善于意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现在我们的大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教师说什么自己干什么的程度上,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实施创设问题情境后此类问题将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转。最后,创设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积极分子。

2 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创设数学情境是“情境、问题、反思、应用”,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必须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问题情境要有方向性。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问题情境要难易适度。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情境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4.问题情境要经得起推敲。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要有启发性,置学生于“愤”与“徘”的状态,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广泛的类比、联想与猜想:其次要有开放性,或提问开放,或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或解题策略不唯一,引发学生变换问题的观察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另外要有挑战性,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5.问题情境的创设≠情境的生活化、趣味化。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建构的主动发生。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是其数学现实的基本构成,因此,在情境创设中,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题材,其教育意义是明显的,然而,这种生活情境只是众多不同情境中的一种,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不意味着情境的生活化。事实上,随着学生身心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学内容抽象性不断增加,教师创设的情景应更多的立足于数学本身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在许多时候,一些教师关注的只是那些看似“热闹”却难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活动场景,使得情境流于形式,教师应把对外在于学生的“场景”关注转移到对学生数学思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场”。

3 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自主性。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因而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思考性。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 “数学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3.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要能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 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5.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与要讲解的内容联系要紧密、自然。

猜你喜欢

内涵原则高中数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