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杀苹果蠹蛾老熟幼虫试验分析

2014-07-15王庆波等

山西果树 2014年3期

王庆波等

摘 要: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的诱杀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公害防治技术。通过刮老翘皮方法消灭幼虫,一年只能用1次,越冬幼虫钻进老翘皮里的数量极少,大多数幼虫下树寻找合适的越冬场所。而用诱集带诱杀老熟幼虫有很多次防治机会,捕杀数量也是刮老翘皮方法的13倍以上。

关键词:苹果蠹蛾;老熟幼虫;老翘皮;诱集带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inne)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杏等果树,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诱杀脱果老熟幼虫是一项重要防治措施。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一般在树干老翘皮或树洞、果园中的石头缝、建筑物和其他杂物中作茧越冬。盛果期的大树老翘皮是苹果蠹蛾主要的作茧场所。刚刚进入结果期的幼树,由于树干上很少形成老翘皮,大部分脱果幼虫下树在地面上寻找作茧场所。在树干上设置诱集带能诱引大量的脱果幼虫作茧。2011年我们在东宁县转角楼村一家苹果蠹蛾发生较重的果园中(品种杂),选数株17年生金红苹果树,在树干基部绑缚旧衣物,到秋季解布调查越冬幼虫数量,其中一株树上发现有290多头越冬幼虫。树干上设置诱集带会影响老翘皮下越冬的幼虫数量,不同诱集带影响程度也不同。2013年我们通过试验具体分析了不同诱集带(普通旧衣物和药剂处理的旧衣物)诱杀老熟幼虫效果及影响老翘皮下作茧的老熟幼虫数量的相关性,供大家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黑龙江省东宁县转角楼村一家果园中进行,果园为东南坡向,坡度5°,海拔高度120 m,面积0.8 hm2。主栽品种金红苹果树龄19年生,栽植密度4 m×5 m。2013年该果园苹果蠹蛾发生较重,金红苹果蛀果率达到22.4%(8月11日),树上喷药次数4次。试验果树为结果量基本一致的金红苹果树,试验所用布料为蓝色牛仔布,化学药剂为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48%乐斯本乳油。另外还有水桶、刮皮刀、1.5 m×3.0 m塑料布等材料。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在果园中随机选10株树在其树干基部设置诱集带(用旧衣物);处理2,随机选10株树把诱集带用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浸泡5 min后取出绑缚在树干基部。处理3为对照,随机选 10株树不做任何处理。

诱集带于7月10日设置,方法为:在果树主干基部主枝以下0~0.5 m处将准备好的诱集物绑缚在树干上即可。

从7月20日开始,每隔10 d进行幼虫数量调查。11月9日对处理树全部刮老翘皮,刮老翘皮时树下铺塑料布收集翘皮,调查越冬茧的数量,不准漏查树洞中的幼虫,每株都做好记录。试验树周围的果树都设诱集带,也隔一定时间解布处理幼虫茧,但不做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表1),试验期间对照共捕捉幼虫34头,处理1和处理2分别捕捉到幼虫466头和614头,捕获量分别是对照的13.7倍和18倍。说明19年生以下的苹果树,单一通过秋季刮老翘皮的方法防治苹果蠹蛾老熟幼虫,只能消灭极少数在老翘皮下越冬的老熟幼虫,而大部分苹果蠹蛾老熟幼虫在无设置诱集带的情况下,通过树干下树并在树下寻找合适的场所做茧。诱集带能诱引大量的幼虫作茧化蛹或越冬,便于人工捕捉。药剂处理的诱集带(处理2)诱引效果更为明显,诱捕的幼虫中有99%以上的幼虫全部死亡。说明普通的诱集带也有部分幼虫可能从诱集带中出来寻找更合适的场所有关。

从老翘皮下捕捉的越冬幼虫数量中,处理1平均每株1.2头,处理2为0.6头,对照为3.4头。说明树干上没有任何诱集措施的情况下,幼虫钻进老翘皮下越冬的机会就大,而在树干上设置诱集带的情况下,老翘皮下越冬的幼虫数量明显变少。在设置诱集带的情况下只有捕捉总数的2.58%~0.98%的幼虫钻进老翘皮里越冬。

3 讨论

对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的诱杀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对树干上无老翘皮或老翘皮少的果树,大部分脱果幼虫是通过树干下树,在地面上寻找化蛹和越冬场所。在树干上设置诱集带,特别使用布料较厚且颜色较深的旧衣物设置诱集带,对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有很强的吸引作用,用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处理后的诱集带,对幼虫的杀伤效果达到99%以上,药效期长达2个多月。通过刮老翘皮方法消灭幼虫,只有1次捕杀机会,而用诱集带诱杀老熟幼虫有很多次防治机会,捕杀数量也是刮老翘皮方法的13倍以上。苹果蠹蛾老熟幼虫从一代变为另一代时对作茧场所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藏身的地方都能作茧,所以只有通过刮老翘皮和树干基部设置诱集带相结合,才能很好地发挥苹果蠹蛾老熟幼虫的诱杀作用。

(收稿日期:2014-01-27)

摘 要: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的诱杀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公害防治技术。通过刮老翘皮方法消灭幼虫,一年只能用1次,越冬幼虫钻进老翘皮里的数量极少,大多数幼虫下树寻找合适的越冬场所。而用诱集带诱杀老熟幼虫有很多次防治机会,捕杀数量也是刮老翘皮方法的13倍以上。

关键词:苹果蠹蛾;老熟幼虫;老翘皮;诱集带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inne)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杏等果树,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诱杀脱果老熟幼虫是一项重要防治措施。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一般在树干老翘皮或树洞、果园中的石头缝、建筑物和其他杂物中作茧越冬。盛果期的大树老翘皮是苹果蠹蛾主要的作茧场所。刚刚进入结果期的幼树,由于树干上很少形成老翘皮,大部分脱果幼虫下树在地面上寻找作茧场所。在树干上设置诱集带能诱引大量的脱果幼虫作茧。2011年我们在东宁县转角楼村一家苹果蠹蛾发生较重的果园中(品种杂),选数株17年生金红苹果树,在树干基部绑缚旧衣物,到秋季解布调查越冬幼虫数量,其中一株树上发现有290多头越冬幼虫。树干上设置诱集带会影响老翘皮下越冬的幼虫数量,不同诱集带影响程度也不同。2013年我们通过试验具体分析了不同诱集带(普通旧衣物和药剂处理的旧衣物)诱杀老熟幼虫效果及影响老翘皮下作茧的老熟幼虫数量的相关性,供大家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黑龙江省东宁县转角楼村一家果园中进行,果园为东南坡向,坡度5°,海拔高度120 m,面积0.8 hm2。主栽品种金红苹果树龄19年生,栽植密度4 m×5 m。2013年该果园苹果蠹蛾发生较重,金红苹果蛀果率达到22.4%(8月11日),树上喷药次数4次。试验果树为结果量基本一致的金红苹果树,试验所用布料为蓝色牛仔布,化学药剂为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48%乐斯本乳油。另外还有水桶、刮皮刀、1.5 m×3.0 m塑料布等材料。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在果园中随机选10株树在其树干基部设置诱集带(用旧衣物);处理2,随机选10株树把诱集带用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浸泡5 min后取出绑缚在树干基部。处理3为对照,随机选 10株树不做任何处理。

诱集带于7月10日设置,方法为:在果树主干基部主枝以下0~0.5 m处将准备好的诱集物绑缚在树干上即可。

从7月20日开始,每隔10 d进行幼虫数量调查。11月9日对处理树全部刮老翘皮,刮老翘皮时树下铺塑料布收集翘皮,调查越冬茧的数量,不准漏查树洞中的幼虫,每株都做好记录。试验树周围的果树都设诱集带,也隔一定时间解布处理幼虫茧,但不做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表1),试验期间对照共捕捉幼虫34头,处理1和处理2分别捕捉到幼虫466头和614头,捕获量分别是对照的13.7倍和18倍。说明19年生以下的苹果树,单一通过秋季刮老翘皮的方法防治苹果蠹蛾老熟幼虫,只能消灭极少数在老翘皮下越冬的老熟幼虫,而大部分苹果蠹蛾老熟幼虫在无设置诱集带的情况下,通过树干下树并在树下寻找合适的场所做茧。诱集带能诱引大量的幼虫作茧化蛹或越冬,便于人工捕捉。药剂处理的诱集带(处理2)诱引效果更为明显,诱捕的幼虫中有99%以上的幼虫全部死亡。说明普通的诱集带也有部分幼虫可能从诱集带中出来寻找更合适的场所有关。

从老翘皮下捕捉的越冬幼虫数量中,处理1平均每株1.2头,处理2为0.6头,对照为3.4头。说明树干上没有任何诱集措施的情况下,幼虫钻进老翘皮下越冬的机会就大,而在树干上设置诱集带的情况下,老翘皮下越冬的幼虫数量明显变少。在设置诱集带的情况下只有捕捉总数的2.58%~0.98%的幼虫钻进老翘皮里越冬。

3 讨论

对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的诱杀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对树干上无老翘皮或老翘皮少的果树,大部分脱果幼虫是通过树干下树,在地面上寻找化蛹和越冬场所。在树干上设置诱集带,特别使用布料较厚且颜色较深的旧衣物设置诱集带,对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有很强的吸引作用,用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处理后的诱集带,对幼虫的杀伤效果达到99%以上,药效期长达2个多月。通过刮老翘皮方法消灭幼虫,只有1次捕杀机会,而用诱集带诱杀老熟幼虫有很多次防治机会,捕杀数量也是刮老翘皮方法的13倍以上。苹果蠹蛾老熟幼虫从一代变为另一代时对作茧场所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藏身的地方都能作茧,所以只有通过刮老翘皮和树干基部设置诱集带相结合,才能很好地发挥苹果蠹蛾老熟幼虫的诱杀作用。

(收稿日期:2014-01-27)

摘 要: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的诱杀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公害防治技术。通过刮老翘皮方法消灭幼虫,一年只能用1次,越冬幼虫钻进老翘皮里的数量极少,大多数幼虫下树寻找合适的越冬场所。而用诱集带诱杀老熟幼虫有很多次防治机会,捕杀数量也是刮老翘皮方法的13倍以上。

关键词:苹果蠹蛾;老熟幼虫;老翘皮;诱集带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inne)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杏等果树,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诱杀脱果老熟幼虫是一项重要防治措施。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一般在树干老翘皮或树洞、果园中的石头缝、建筑物和其他杂物中作茧越冬。盛果期的大树老翘皮是苹果蠹蛾主要的作茧场所。刚刚进入结果期的幼树,由于树干上很少形成老翘皮,大部分脱果幼虫下树在地面上寻找作茧场所。在树干上设置诱集带能诱引大量的脱果幼虫作茧。2011年我们在东宁县转角楼村一家苹果蠹蛾发生较重的果园中(品种杂),选数株17年生金红苹果树,在树干基部绑缚旧衣物,到秋季解布调查越冬幼虫数量,其中一株树上发现有290多头越冬幼虫。树干上设置诱集带会影响老翘皮下越冬的幼虫数量,不同诱集带影响程度也不同。2013年我们通过试验具体分析了不同诱集带(普通旧衣物和药剂处理的旧衣物)诱杀老熟幼虫效果及影响老翘皮下作茧的老熟幼虫数量的相关性,供大家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黑龙江省东宁县转角楼村一家果园中进行,果园为东南坡向,坡度5°,海拔高度120 m,面积0.8 hm2。主栽品种金红苹果树龄19年生,栽植密度4 m×5 m。2013年该果园苹果蠹蛾发生较重,金红苹果蛀果率达到22.4%(8月11日),树上喷药次数4次。试验果树为结果量基本一致的金红苹果树,试验所用布料为蓝色牛仔布,化学药剂为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48%乐斯本乳油。另外还有水桶、刮皮刀、1.5 m×3.0 m塑料布等材料。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在果园中随机选10株树在其树干基部设置诱集带(用旧衣物);处理2,随机选10株树把诱集带用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浸泡5 min后取出绑缚在树干基部。处理3为对照,随机选 10株树不做任何处理。

诱集带于7月10日设置,方法为:在果树主干基部主枝以下0~0.5 m处将准备好的诱集物绑缚在树干上即可。

从7月20日开始,每隔10 d进行幼虫数量调查。11月9日对处理树全部刮老翘皮,刮老翘皮时树下铺塑料布收集翘皮,调查越冬茧的数量,不准漏查树洞中的幼虫,每株都做好记录。试验树周围的果树都设诱集带,也隔一定时间解布处理幼虫茧,但不做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表1),试验期间对照共捕捉幼虫34头,处理1和处理2分别捕捉到幼虫466头和614头,捕获量分别是对照的13.7倍和18倍。说明19年生以下的苹果树,单一通过秋季刮老翘皮的方法防治苹果蠹蛾老熟幼虫,只能消灭极少数在老翘皮下越冬的老熟幼虫,而大部分苹果蠹蛾老熟幼虫在无设置诱集带的情况下,通过树干下树并在树下寻找合适的场所做茧。诱集带能诱引大量的幼虫作茧化蛹或越冬,便于人工捕捉。药剂处理的诱集带(处理2)诱引效果更为明显,诱捕的幼虫中有99%以上的幼虫全部死亡。说明普通的诱集带也有部分幼虫可能从诱集带中出来寻找更合适的场所有关。

从老翘皮下捕捉的越冬幼虫数量中,处理1平均每株1.2头,处理2为0.6头,对照为3.4头。说明树干上没有任何诱集措施的情况下,幼虫钻进老翘皮下越冬的机会就大,而在树干上设置诱集带的情况下,老翘皮下越冬的幼虫数量明显变少。在设置诱集带的情况下只有捕捉总数的2.58%~0.98%的幼虫钻进老翘皮里越冬。

3 讨论

对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的诱杀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对树干上无老翘皮或老翘皮少的果树,大部分脱果幼虫是通过树干下树,在地面上寻找化蛹和越冬场所。在树干上设置诱集带,特别使用布料较厚且颜色较深的旧衣物设置诱集带,对苹果蠹蛾脱果老熟幼虫有很强的吸引作用,用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处理后的诱集带,对幼虫的杀伤效果达到99%以上,药效期长达2个多月。通过刮老翘皮方法消灭幼虫,只有1次捕杀机会,而用诱集带诱杀老熟幼虫有很多次防治机会,捕杀数量也是刮老翘皮方法的13倍以上。苹果蠹蛾老熟幼虫从一代变为另一代时对作茧场所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藏身的地方都能作茧,所以只有通过刮老翘皮和树干基部设置诱集带相结合,才能很好地发挥苹果蠹蛾老熟幼虫的诱杀作用。

(收稿日期: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