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陶瓷文化

2014-07-14朱彬

艺术评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运作景德镇生产力

朱彬

从历史上看,中国陶瓷生产一直围绕着技术进步在不断发展与提升,也可以说,生产力的发展,对陶瓷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近现代以来,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更加促进了中国陶瓷生产及其文化的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对陶瓷生产及其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于是,在中国陶瓷生产领域建立了近、现代工业化生产体系,以及由工业化生产倡导的陶瓷艺术设计及其文化教育在中国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与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发生了矛盾。一方面,早年在中国陶瓷生产领域全面抛弃了陶瓷生产的传统思维及其运作模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及其学术界也将重点放在了现代设计领域。

在经过长期实践之后,这种思维及运作模式无不与中国陶瓷文化发生一定的矛盾冲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变,在陶瓷生产领域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生产革命,生产组织者将中国传统生产陶瓷的流程几乎全部抛弃,而采用了近现代工业化生产线。这样,与陶瓷工业化生产相适合的劳动力就需要更新换代,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当时,基本上采取技术培训的方式,甚至将劳动力选送到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进行学习。然而,这种劳动力的主观变革,将一大批具有传统技术的瓷工搁置一旁。

时过境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步伐的逐渐加快,在陶瓷生产行业中又一次面临着生产力的变革,那就是属于公有制性质的陶瓷厂家开始转轨,缩小生产规模,甚至一些厂家纷纷倒闭。这样,原本工作在国营瓷厂中的工人开始走上了自谋生计的道路。在中国社会如此的变革中,瓷都景德镇是历经巨变最为深刻的地方,从传统手工艺瓷工到产业工人,再从产业工人到小陶瓷作坊技师,人们在百感交集与无奈中经受这种文化巨变洗礼。在经过两次摇摆之后,景德镇陶瓷生产基本恢复了传统时代的平静。这实际上也代表了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方向,它是基于传统文化厚重积淀及其持续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历史与环境中所具有生产力资源,而不是依照主观愿望来进行建构的。

为迎合现代化的陶瓷生产发展,在中国高等教育中,摒弃了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而全部采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以至培养了大量闲置的陶瓷文化人才。这样,陶瓷文化教育不得不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即恢复以工艺美术为主要内容的陶瓷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在文化运作体系中,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故此,文化变革需要符合社会客观的规律,否则,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文化资源浪费。例如,原本在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倾向于工艺美术教育方向的陶瓷文化教育,为了适应一种所谓的现代化需要,很快为倾向于现代设计的陶瓷文化教育所取代,例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于清华大学,随之专业设立与建设也倾向于设计教育。于是,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工艺美术文化教育销声匿迹了。

然而,经历过去这种文化巨变尴尬的人,与目睹当今中国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多元实际的人,都可以明确地证实:在中国现实的陶瓷文化领域,仍然存在并将长期延续的劳动力资源,绝大多数依然是具有精湛技术的传统手工业者,这是现存的巨大的劳动大军。这里,我们并不否认客观存在的、符合现代化生产的文化环境及其影响下的陶瓷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前者。在此,举一个最为现实的例子,景德镇陶瓷学院培养一批又一批属于现代艺术设计的陶瓷文化人才,其中,走向外地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不是转行,就是在陶瓷文化运作中 “小打小闹”,而留在景德镇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在内),几乎没有脱离手工艺制作的文化范畴。因此,摆在陶瓷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专业设置如何适合当今陶瓷文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现实中,传统文化因素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发展史,并且积淀了大量优秀文化遗产,这是世界其他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但是,这既不是我们坐享其成的理由,也不是我们妄自菲薄的谈资,而是我们发展陶瓷文化的现实基础。因而,就目前陶瓷文化教育而言,基于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基础,在陶瓷文化教育的专业设置中,倾向于陶瓷工艺美术文化教育方向应该属于重要内容。

陶瓷生产的发展与逐步扩大化,与任何生产的发展一样,均必须结合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进行,并在逐步提高现实生产力的基础上,以适合之的思维及运作模式进行。

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生产力水平十分先进,这是由传统社会文化现实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在生产上,主要表现在手工制作技术方面,它以陶瓷材料为媒介,一方面体现在对陶瓷造物材料的认识及其发展水平上,另一方面体现在造型创意及其实现的思维及方式和方法上。就历史与现实状况看来,陶瓷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是持续不断进行的。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制作与利用陶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了。随后,在制陶过程逐渐认识与利用材料并发明了瓷器。瓷器的发明与利用,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标示,也是中国社会文明逐渐进步的标志。可以说,瓷器的不断发展,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

然而,世界工业革命,实质上是生产力及其技术的革命,它以生产力革命为标志极大地促进了人类造物水平的提高。在西方,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引起的一场技术革命。而在相对落后的东方民族,适合现代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社会生产力的客观环境并没有发展成熟,此时,所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生产力显然与西方民族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换句话说,在东方民族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因素进入自身生产力体系,是有选择性的。因此,在中国传统陶瓷生产领域采用西方设计理念及其运作,充满了盲目性。这在乘改革之潮流行进中的景德镇陶瓷生产之发展状况中看到了实际文化经济效应。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制,恢复了昔日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劳动力组织与运作形式调动了属于手工制作的劳动力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智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规模性退出,恢复了昔日景德镇陶瓷制作以手工为主的造型与装饰制作方式,使闲置起来的劳动力重新回到生产岗位之上。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在景德镇陶瓷生产中逐步恢复适合客观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陶瓷生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陶瓷文化教育所取得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总之,陶瓷文化逐渐发展与丰富的事实,证明它是围绕社会文化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合乎社会生产规律的文化运作体系,人们只有按照它所具有的规律性进行生产与利用,方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陶瓷生产及其文化运作有其合乎社会性的规律,这不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思考都是这样的:陶瓷文化之所以发展,是基于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与非物质文化生活之需要并围绕生产与利用展开的。它具有客观的依据及其生产运作方式,任何企图突破甚至取代这种客观存在的生产力的思维及其策略,事实上都是不明智的。当然,这是在犯了错误之后并得到沉痛教训之后的心理感应。

参考文献:

1.

李蒲星:《西方美术文化发展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3.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作景德镇生产力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来不及生产力
我的家乡景德镇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公共组织运作如何防止机会主义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中市场营销策略与运作的更新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