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里的收获

2014-07-14白阿莹

艺术评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画坛笔触百姓

在古城南郊一间清静的小茶馆里,我有些惊奇地盯着这位嘴角紧抿着的商洛汉子,他就坐在我的对面,只有短短两米的距离,但是我感觉到了遥远和深邃,感觉到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在我的心海里掀起的波澜。而这种感觉是从旁边椅子上那一捆画作掀起的,我惊讶他笔下这些淳朴的写意人物,居然挺起胸脯高昂头颅,大踏步地朝我走来。

记得那是在十多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们聊兴正浓,他忽然淡淡地说他开始画画了,说几天后会送我一幅人物画。我想说人过四十不学艺,你都多大岁数了,现在才想起学绘画,我那些画家朋友哪一个不是从小上手,搞了快一辈子了,才在社会上有了些许名气。但我没言声,心想他这绝对是在仕途上摸爬滚打得累了,想寻找个转移情绪的优雅方式。因为我知道这个艺术门类的甘苦,想玩玩可以,但要想在这里挖掘出金子来,那不但要付出超凡的精力,还要有天才的悟性。不过几月后他倒是真的给我送来一张人物画,不但裱糊了,还镶了镜框。画面上一位少女半倚半靠在一棵树下,神情轻松地绽放着稚嫩的微笑。坦率地说,我对这幅画没有太多的感觉,只感觉这位行为拘谨的老兄,大概是为了趋风附雅,便哼哼哈哈地没有评价。

以后我从没主动问过他的“绘画生涯”。但周一波居然很执着,尤其是到榆林主政后,不断传来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成就”,什么田畔吹埙了,什么村头拉二胡了,更有意思的是,《人民日报》接连刊载出他创作的一幅幅人物素描,把当地的劳模和名人艺术地推到了全国的视野里。我略微有些惊讶他在绘画上的进步,那些人物素描还真有些味道,已经看不出稚嫩和生涩,笔触已显得沉稳与成熟。后来我去榆林,发现在大漠深处更立有几块他的题词,笔力遒劲,潇洒自如,昭示着一位官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倾注的心血与走过的艰辛,也使任何踏足荒漠的人不由得肃然起敬。真真想不到那吝啬而又稀缺的艺术细胞几乎灌满他的全身,他用极富人情味的文化内涵影响了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百姓。当他的笛声飘到哪里,哪里就会安顿下来静静地倾听;当他的大笔挥向哪里,哪里就会展露雄奇的新姿;当他的画笔描向哪里,哪里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知道他几乎把每个夜晚都奉献给钟爱的形象艺术了,几乎每天要钻研到深夜两三点才睡觉,时常挥毫到天亮以后,而天亮以后繁忙的政务又在等待他。看来有人将他的画作归为“子夜画魂”是贴切的,而一个对艺术如此钟爱的人彰显任何奇迹都应该只是一个期待了。

果然,他回到省城工作以后,我们又在那个小茶馆见面了,随他进门的还有一大卷人物画卷,这些画作依然是写实的,我有些吃惊他的刻苦和执着,也对那一批笔力精致的人物肖像表示恭维。我感觉他已站到了画匠和画家的分界点,往前一步就会成就画家,停滞不前就只会是一位庸俗的画匠。所以我们的交谈就围绕着一个话题:画家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家,是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才能在画坛站住脚。他对此居然已有深刻的认识,显然说明他对跃上新的艺术高峰已有了充分的准备。

我知道,多少画家为了找到独特的绘画语言,纵然勤奋一辈子也一无所获,然而让我吃惊的事发生了。那是相隔了两年之后,还是在一个平庸的晚上,还是在那个清静的小茶馆,周一波又抱来一大卷宣纸摊到椅子上说,你再看看这些画,语气中充满了自信。我起身一幅一幅地欣赏,不由地眼前一亮,不由地对面前这位执着的商洛人凝视起来。从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眸里,我看到了他多年来学古通今,孜孜不倦追求和奋斗的身影,看到了一位对艺术倾注了心血的艺术家的追求。而且他显然还钻研了美术理论,对西画和国画的差异和发展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我明白,面前的这些作品已经不是趋风附雅的习作,而是一位艺术家在艰难跋涉后的靓丽收获。我知道这些年中国画坛也是风起云涌,而这批画稿可以说是在绘画艺术上孜孜以求的重要突破,在陕西乃至在中国的画坛上,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泥土味浓郁的作品了。我几乎激动地对他说:“成了,你成了! ”

首先,他的作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极具时代气息,将笔触深入到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从时代大潮中摄取素材和养分,以表达对人世间真善美的感受。而这个特点恰恰是当前中国人物画创作让人遗憾的短板,记得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赵望云就是首先将笔墨对准了乡村百姓,才使得他与当时的绘画界拉开了距离,而后的画家们也注意描写时代人民的幸福生活。然而阅遍今天铺天盖地的画卷,我们的画家们似乎对沸腾的时代生活麻木了,或者是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激宕得浮躁了,几乎少有人愿意将笔墨投向百姓甘甜苦辣的生活,纵使浅尝辄止有所斩获,也只是挖掘出一两个形象就复印起来,整个画坛弥漫着一股才子佳人的娇气和追逐贵族的铜臭,画家们愈来愈喜欢举着“纯艺术”的旗号,钻在那脱离生活的象牙塔里揣摩人物形象。而周一波的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农村的生活,农民的辛酸,他不是在摄取农民的愚钝和丑陋,而是将农民身上可爱的淳朴与追求生动地夸张出来。所以我说他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他的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鲜红而又执着,爽朗而又深沉,用一句当下时髦的话,很“给力”啊。我认为艺术家就应该这样把画笔瞄准时下火热的生活,描写当代人民奋勇前行的脚步,而不是在那里蜗居一处无病呻吟。所以周一波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作品紧紧地盯着当下的生活,以艺术家的思维和笔触去感叹人生感叹生活感叹辛劳,笔墨瞄准的是底层百姓的生活,实在给当下充斥着娇柔之气的人物画坛吹进一股清新之风。

其次,周一波创作的人物形象幽默酣然,独具一格,可以让欣赏者在轻松中获得艺术的陶冶和享受。很多艺术家在穷其一生追求着具有个性的绘画或曰风格,但是很多人难有收获。周一波是幸运的,他找到了极具艺术个性的绘画语言,创造了一种夸张而又幽默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画家对生活的认识。这些绘画作品是难忘而美丽的,那些演奏秦腔的老乡们神态各异,活脱脱表现出新农村百姓悠然自得而又极易满足的精神生活;那些上市之前的妇女手端簸箕在挑拣杂质,生动地反映了农村百姓丰收的喜悦和对市场的期待;那位打电话接订单的老乡,则把一个初涉市场小有成就的关中老乡极为逼真地展示出来;那一幅“喊楼”的作品用深刻的笔触,刻画了百姓对当前楼价飙升显得愤怒而又无奈的呐喊;那对衣着丰满的“走西口”的夫妇和那一对“吹太阳”的夫妇更把对新生活的赞美和渴望吹奏得活泼动人,是真正来自百姓的春天里的赞歌。幽默是智慧者的创造,这些用幽默的笔触表达的思想经过艺术提炼和概括,可以给欣赏者轻松的享受和会心的笑容。而且这些形象既没有像许多画家笔下的那种夸张的艰涩和丑陋,也没有照相似的模仿和娇柔,这无疑是中国绘画领域一个新鲜的收获。

当然,周一波的画作依然存在继续突破的空间,但我必须强调的是,他的作品不仅将现实中有关民生的重大题材定格出来,让任何一位阅读者感到亲切和熟悉,而且创造了一种新颖的绘画语言,每个人物形象独特而又熟悉,似乎是随意落墨又极为精到地透出人物的精神。所以周一波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一面世就引来一大批喝彩者,许多国内外的美术机构热情地邀请他去办展讲座。于是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他的作品在罗马尼亚、奥地利隆重展览,还在美国的嘉士德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了高价,这让许多专业画家很是羡慕呢。

那晚听说周一波的作品又将在奥运会举办地伦敦极富盛名的达利奇美术馆隆重展出,便匆匆去看了些将展的作品,眼前居然又是一阵惊喜,画风依旧,人物依旧,但笔墨更见功夫,更显老到了,艺术概括力更强了。

白阿莹: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endprint

猜你喜欢

画坛笔触百姓
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
艺术之春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拥挤豆豆林
百姓看家“风”
梵高:笔触与激情
百姓腰包更鼓了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