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医学生进入儿童口腔科初期焦虑状况调查

2014-07-14李伯琦孙大磊热甫卡提地力毛拉提刘奕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习医生口腔科口腔医学

李伯琦, 孙大磊, 王 璇, 刘 佳, 热甫卡提·地力毛拉提, 刘奕杉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 乌鲁木齐 830054)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面对患者、直接参与临床工作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医学生转变为医生并独立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阶段。口腔医学是一个理论结合操作,同时又跨学科、有很强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儿童口腔医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三级学科,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儿童及其家长,在特有的医患关系中,实习医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医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 人们对疾病的诊疗要求也越来越高, “病人不让看,学生不爱看”是如今医学生临床实习期的真实写照。随着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患者维权意识逐渐提高以及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医学生在面对患者时显得小心翼翼、无所适从,随之而来压力也不断增大。在心理学中, 焦虑是人们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分为状态性焦虑和特质性焦虑。焦虑是人们对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本研究对口腔医学专业医学生进入儿童口腔科实习初期状态性焦虑状况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儿童口腔科带教老师更好地帮助进科实习医师出色完成儿童口腔科实习提供信息。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09级口腔医学专业新进入临床的实习医师89名,其中女生47名, 男生42名,汉族43名,维吾尔族46名。 年龄22~25岁。

1.2研究方法(1)实习医生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进行自评,测评焦虑状况,然后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SAS包括20个条目,按1、2、3、4等级评分,各条目得分为总粗分,总粗分×1.25为标准分,总粗分>40分为轻度焦虑,≥48分为中度焦虑,≥56分为重度焦虑。(2)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ter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T-From Y)包括状态焦虑问卷和特质焦虑问卷[1]。其中状态-焦虑问卷(STAT,FromY-I,简称SAI)主要用于反映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阶段的恐惧、紧张、忧虑等的体验或感受的状态,可以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焦虑水平,焦虑原因调查:根据可能导致焦虑产生的原因, 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3)填写方法:为实习医师详细说明此次填写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让实习医师能充分理解,并以不记名方式尽量快速填写,以确保填写的准确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9份,收回87份,有效85份,回收率97.7%,有效率为97.8%。

2 结果

2.1口腔医学生SAS、SDS评分比较进入儿童口腔科的实习医生其SAS、SDS 总体评分较全国常模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实习医生的SAS、SDS 评分高于女实习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实习医生SAS、SDS评分高于汉族实习医生(P<0.05),见表1。

2.2口腔医学生SAI得分情况全国常模SAI得分(39.71±8.89)分,85名实习医生总得分为(42.95±9.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实习医生得分为(43.87±9.72)分, 女生得分为(42.13±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实习生得分为(43.2±10.05)分,维吾尔族实习生得分为(44.36±8.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儿童口腔科实习医生SAS 、SDS评分结果比较

注:与全国常模比较,*P<0.01;与男实习医生比较,#P<0.05;与汉族实习医生比较,△P<0.05。

2.3口腔医学生焦虑发生原因发生焦虑相关原因依次为担心患儿不合作(100.00%)、担心医患关系(97.65%)、担心患儿家长为难(95.29%)、担心发生医疗差错(94.12%)、担心理论知识不够扎实(94.12%)等,见表2。

表2 焦虑相关性原因

3 讨论

口腔专业临床实习是将书本知识与临床操作相结合的时期,也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独立诊疗患者的重要时期,是医学生向医师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口腔医学生产生诸多心理压力和出现心理问题的阶段。本研究结果显示,口腔专业实习医生进入儿童口腔科实习前的SAS、SDS 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提示实习医生的心理状况已经存在问题。

实习医生从一个简单的学校人际关系进人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医院),一个全新的人际关系易使部分学生产生焦虑及紧张。同时,对新科室的新鲜感、陌生感、求知欲望等都会不同程度地让刚进科室的实习医生产生焦虑状态。

实习医生进入科室后,身份由学生立刻转变为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他们发现临床上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 很多不是教科书中讲授过的,病人病情也是多种多样,有些症状也并不像教科书中写的那样典型;再面对患儿家长的询问, 实习医师常感觉无从回答, 从而感到自己知识面狭窄, 无所适从,压力很大。另外在儿童口腔科,医生除了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以外, 还要具备儿童心理学、行为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人文学知识, 以满足患儿及患儿家属对诊疗的要求。进入儿童口腔科的实习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再加上儿童心理学、行为管理学知识的欠缺,导致实习医师进入儿童口腔科初期一方面不会对患儿进行行为管理;另一方面害怕操作不规范而损伤患儿或被带教老师训斥, 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患儿家长不满意等而不敢操作。实习生既担心自己操作能力差不敢动手,又担心没有足够的机会去锻炼, 从而加重了紧张的情绪。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在儿童口腔科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患儿的恐惧、不合作以及家长的不信任是他们临床工作中最头疼、最紧张的问题,尤其以女实习医生更为明显。儿童口腔科医患沟通具有自身的特色,与口腔其他临床专业医患一对一的关系不同,患儿、医护人员及患儿家长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并且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儿,还必须注重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儿童口腔科医生在治疗前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治疗计划、疾病预防以及治疗中存在的风险、费用等问题,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与此同时,患儿在牙科治疗中很容易产生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 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是其典型的行为表现[2]。这种现象在初次就诊或有不良就诊记忆的患儿身上尤为突出。因此需要通过对患儿进行适当行为管理来完成临床操作。实习医生由于进科时间较短,一方面不能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工作融会贯通,对病情把握不到位,对患儿病情交代不清楚;另一方面家长多陪伴在患儿旁边,可以清楚看见医生操作过程,而实习医生临床操作技术运用不够熟练,操作较慢,自信心不足,常常引起家长的不满;再加上与患儿沟通技巧的欠缺、不会适当应用行为学管理、患儿配合程度降低等进一步加重了实习医生在儿童口腔科的紧张情绪。

随着高校扩招,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的口腔专业医疗人才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口腔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同时口腔专业就业可选择性也相对其他专业小。虽然社区医院、县乡级医院及私人诊所对口腔专业医学生有较大的需求,但由于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都希望进入大城市、三级医院工作,但三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临床科室基本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人员。实习医生不可避免会对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问题产生焦虑等情绪[3],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但考研是在实习期间进行,考研复习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临床工作势必会影响考研复习,但临床实习又是难得的实践机会,这种矛盾的心理对实习医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疆为多民族地区,一部分民族同学在汉语读写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口语是薄弱环节。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过程中,语言沟通也是增加实习医生焦虑情绪的因素之一。

针对以上造成实习医生进入儿童口腔科焦虑的现象,带教老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减轻实习医生的焦虑:(1)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在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组织实习医师学习儿童行为学管理、儿童心理学等知识,提高儿童口腔诊疗技术及接诊技巧, 以增强自身在此专业领域的自信心。(2)强化口腔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重视实习课,要求学生多动手,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反复训练;适时安排学生临床见习,让学生尽早感受临床工作氛围;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可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临床诊疗程序、临床规范操作及无菌操作等,使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尽快胜任临床实习期的各项工作,避免学生进入实习期后因对诊疗程序生疏而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且可减轻实习医师的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

总之,儿童口腔医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带教老师应告诉刚进科的实习医生作为一名儿童口腔科医生, 首先要热爱孩子,愿意为之付出, 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累临床工作经验。对于儿童口腔科特有的医患关系以及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医学生应当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学习适当的行为学管理方法,提高与儿童的沟通技巧,这是医疗行为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也是降低儿童口腔科实习医生焦虑情绪的必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94-196,235-238.

[2] AAPD.Clinical Guideline on behavior management Pediatr Dent[J].Reference Manual,2003,25:69-74.

[3] 唐军栋,李秀玲.某医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88-689.

猜你喜欢

实习医生口腔科口腔医学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鼓励自己
门诊口腔科消毒效果与有效干预措施分析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的应用
新冠肺炎疫情下江西省口腔科专业住院医师KAP调查研究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思想准备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