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下解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2014-07-14陶隐宁
陶隐宁
女性视角下解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陶隐宁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的小说家,是公认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但不幸的是,他出生时家族已经开始走向没落。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好赶上法国和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战后莫泊桑去了巴黎,一边在国家机关工作一边进行文学创作。1880年,莫泊桑发表了小说《羊脂球》,立刻就引起了法国文坛的关注。从此他便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专心地进行文学创作。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6个长篇和300多个短篇。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十分受欢迎,他的长篇代表作有《漂亮朋友》,中短篇则有《菲菲小姐》以及《我的叔叔于勒》等。他的作品对于资本主义的罪恶进行了大胆的讽刺和揭露,尤其是对于人们思想的堕落进行了批判。
莫泊桑在188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项链》是其短篇小说中的经典。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名普通公务员的妻子,为参加一次奢侈的舞会借了朋友的钻石项链,不幸的是,舞会结束后项链却不翼而飞了。为了及时把项链还回去,她只有借钱买了一串一模一样的还给朋友。因此她欠下了大量的债务,为了偿还这笔钱她省吃俭用,到处给别人打工,辛苦工作了十年才还清这笔债务,但最后却发现她借的项链只是一串假的钻石项链。项链作为本文的线索贯穿了整个故事,通过项链的故事,读者们了解了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对于19世纪法国普通民众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残酷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一)法国社会的腐朽堕落
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转变,由自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的大权,政府极度腐败,社会道德遭遇了空前的危机,上流社会的人唯利是图,生活奢侈糜烂,这样的风气对整个法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大部分民众都想尽办法混入上层社会,希望可以借此过上贵族的生活。玛蒂尔德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她的整个身心都被这种思想占据。我们从小说的描述中可以发现,玛蒂尔德对于奢侈的生活是十分向往的。在她看来,穿着普通朴素是一件十分不幸的事情,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在当时奢靡、追求享乐的思潮影响下,玛蒂尔德认为自己就是为了享受奢华高贵的生活而存在的,对于过普通的生活她感到十分的痛苦和难受。
另外,从小说中提到的其他人的言行和举止我们也可以发现法国当时的社会风气十分奢靡,当时的人虚荣、腐朽、思想堕落。就好比玛蒂尔德的丈夫那样,为了使妻子的虚荣之心得到满足,竟然想尽办法要来了部长家举行舞会的请柬。当天晚上,玛蒂尔德的丈夫和另外三个男宾早早地就在一间屋子里睡着了,而她们的妻子却还在疯狂地跳舞。如此的情节安排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社会到处都是崇尚浮华的人,也从另一面反映了玛蒂尔德的不幸并不是偶然的。毕竟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个人生活的环境以及周围环境对于个人造成的影响都是促使玛蒂尔德人生悲剧发生的因素。
(二)人物自身因素
玛蒂尔德拥有七个梦想,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造成玛蒂尔德不幸的原因除了当时法国的大环境以外,她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是主要的原因。在这里,我们认为客观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第一主因,但是其本身的主观原因是其发生这样的悲剧的必然原因。玛蒂尔德拥有七个梦想,但却没有一个是切合实际的。她梦想拥有豪华的厅堂,拥有时刻充满芬芳的小客室,梦想可以享受到美味的晚餐以及拥有发光的银器,梦想可以拥有上面绣有古人的壁衣,梦想奇异的花园和珍禽异兽,梦想着可以吃到放在名贵容器里的美食,梦想自己可以一边品尝美味的鲈鱼一边和客人们聊天。这几个愿望充分表现了她对奢华生活的向往,这也暗示了她日后生活的悲惨。玛蒂尔德对于生活的追求和想象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对于自由和美好的追求是我们的本能。但是对于物质的追求已经促使玛蒂尔德的思想出现了改变,并造成其精神上的痛苦。这些痛苦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自身生活与社会浮华的生活的巨大落差产生的痛苦,其次是玛蒂尔德要强的个性是她不满命运的安排产生的痛苦。女主人公对于上流社会的接受以及肯定充满了渴望。但是在当时,法国女性的 “唯一资格”就是 “出生” “美丽” “丰韵”以及 “娇媚”,决定女性命运的只有 “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对于玛蒂尔德来讲,自己除了出身以外,具备了进入上流社会的所有条件。她想凭借自身优势进入上流社会,从而可以享受奢华和高雅的生活,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发现,玛蒂尔德对于男性有着不错的诱惑力。但不幸的是,她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她只不过是一个薄命的女人而已。普通的出身,日常的生活,一般的墙壁,普通的家具和朴素的衣服,在其他女人看来并不算什么,但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和要强的性格使她对现实十分不满,从而使她极度痛苦并总是陷入幻想之中。
二、玛蒂尔德的转变
(一)生活态度和方式的转变
为了偿还债务,玛蒂尔德放弃了虚幻地对生活的奢望,从此开始脚踏实地地面对现实的生活。小说中描述到,她开始了解穷人生活的不易了。她表现出了豪迈的气概,毅然决定要想办法偿还自己的债务。因此她辞掉了家里的仆人,租了一个小阁楼更换住处。她开始亲自料理家务并且做饭。她亲自洗刷家里的盘子和碗碟,粉嫩的手指也因为从事这样的粗活变得粗糙。她开始用肥皂洗衣服,洗抹布并且亲自进行晾晒。她也不再讲究穿戴,和其他穷苦女人一样,每天提着菜篮子到市场上和各种铺子里的小商小贩讨价还价,毫不害羞地接受别人的嘲笑和怒骂,一分一分地积攒她需要的那一笔巨款。艰难的生活使她变成了一个为了生活而奔波的穷苦的家庭妇女。曾经整天幻想的她现在学会了洗衣服、买菜、做饭,曾经一心想过上贵族生活的她现在终于了解了生活的艰难。现在的她花钱分文必争,而不是大手大脚。十年的艰苦生活彻底改变了她,现在的她知道了勤俭节约,知道了吃苦耐劳的可贵,并且心态也变得平衡舒畅了。她不再因为梦想和现实的矛盾而感到伤心,对于那些虚假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主动将其抛弃,在真正的现实生活里,她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乐趣。还债是她生活的动力和目标,她的生活不再是每天为了幻想和现实的冲突而难过,取而代之的是充实的生活,虽然物质条件降低了,但她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
(二)个性的转变
心理由原来的自卑变得自信,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我们可以发现玛蒂尔德已经变得十分的自信和轻松。十年以后当她再次见到以前的老朋友时,已经完全不像以前那样自卑和感觉低人一等,而是显得极度的从容。“要和她搭话吗?当然,既然债务都还清了就可以把事实告诉她了,于是她走了过去。”这是多么的豁达和自信,心态是多么的平和自然。十年前,因为生活上不如对方,她曾经感到自卑和痛苦。但是现在不同,当她来到佛来思节夫人面前时并没有因为对方依然年轻漂亮而自己变得沧桑感到自卑。十年前的玛蒂尔德会上前和这样的朋友说话吗?当然不会,因为那时的玛蒂尔德是那么的自卑。故事的结局并没有告诉我们,当她得知那串项链是假的以后有什么反应,但我们认为她并不会感到吃惊。有的只会是莞尔一笑,毕竟十年的充实生活使她在精神上得到了充实和坦然。
(三)爱情观的转变
在项链事件发生以前,玛蒂尔德对于丈夫的爱表现得很漠然,她总是抱怨和挑剔丈夫,对家里的所有感到厌倦。丈夫为了使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得到满足,想尽办法拿到了舞会需要的请柬,但是玛蒂尔德似乎不如预想的高兴,她有些生气地将请柬扔到桌子上,小声嘀咕着:“你让会怎么办呢?”她用恼怒的眼睛盯着他不断地重复着:“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呢?”为了让妻子有一件可以在舞会上穿的衣服,丈夫将自己原本打算买猎枪的钱给了她买衣服。当玛蒂尔德因为没有合适的项链而愁眉不展时,他又替妻子想办法拿主意。对于一个对自己如此体贴和爱护的丈夫,玛蒂尔德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十年的艰苦生活终于使她明白了丈夫无私的爱。在妻子因丢失项链而不知所措时,是丈夫第一时间马不停蹄地去寻找。当他们确认项链无法找回后,丈夫并没有责备妻子,发表任何怨言,而是想办法到处筹钱,并且还拿出了父亲留给他的全部财产,这才凑够钱买了项链还给朋友。为了还清所欠债务,丈夫选择了和妻子一起并肩奋斗努力偿还债务。丈夫时刻为妻子着想,体谅她的所有困难和不幸,为了还钱他深夜抄写书稿而无怨无悔。项链事件将玛蒂尔德带回了现实,也挽救了她的精神世界。在艰苦的十年里,她真实地感受到丈夫对她的关怀和呵护,这也是她可以坚持下来的一大主因吧。在项链事件发生以前,玛蒂尔德并不认为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不管丈夫对待自己是如何言听计从和放纵娇惯,她对丈夫有的只是抱怨以及没完没了的不满。如果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长期的抱怨无疑会导致离婚或者争吵,因此十年的艰辛对于他们来说是值得的,因为以后的日子他们可以过得踏实而轻松。他们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懂得了生活的真谛,知道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得到了满足和快乐。丢项链的不幸反而帮助他们发现了婚姻的幸福和人生的美好。
三、结 语
莫泊桑的《项链》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艺术表现上也显示了作者的独特匠心。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小说表现得波浪起伏又不失强烈的戏剧性。为了表现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和有幸,在悲剧的基础上塑造喜剧的效果,莫泊桑为女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经历逆境的命运,使广大读者在欣赏该作品的独到之处时不忘为主人公的命运惋惜。
[1]于良红.莫泊桑《项链》主题新探[J].社科纵横,2006(07).
[2]张玲.性格即是命运——《项链》中玛蒂尔德命运探源[J].小说评论,2010(S2).
[3]郭成杰.人生是多么变幻无常啊——试用“微扰论”分析《项链》的主题[J].名作欣赏,2003(02).
[4]张树生.人生命运的变奏曲——对《项链》内蕴的再认识[J].名作欣赏,2002(06).
陶隐宁(1980—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