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工区快速钻井工艺技术
2014-07-13俞宪生
俞宪生
(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吉林 长春 130062)
松辽盆地南部的彰武断陷资源潜力巨大,随彰武2、3井的油气突破,已成为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主力上产区块。钻井统计资料表明,受井斜、井漏、上部地层掉块、含砾岩段PDC钻头选型困难等诸多地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钻井平均机械钻速低,周期长,钻井提速困难。彰武区块要快速上产钻井提速势在必行,为解决这些影响钻井提速的问题,首先从认识地层入手,建立可钻性及三压力剖面,然后依据地层特性优选钻头、钻进参数、钻井液性能,配套相关工艺技术,最后推广应用优选和试验成果,以实现区域钻井整体提速。
1 彰武断陷地层特性
1.1 可钻性剖面的建立
结合前期地质工作,按行业规范,采用微钻法对收集的岩心进行岩石可钻性测定与分级(见表1、表2)。对比测定结果与实钻资料符合性,除义县组因所选岩心局限性导致测定结果偏差外,其它层段测定岩石可钻性与现场实钻资料符合率均在90%以上,建立的可钻性剖面具有工程使用性,符合使用标准,也为后续的钻头选型及钻井参数、钻井液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表1 彰武断陷岩石可钻性等级测定结果
表2 彰武断陷岩石可钻性等级测定结果
1.2 三压力剖面的建立
彰武工区为低压低渗易漏储层,且上部地层胶结性较差,为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控制合适的漏失压差,利用已有声波测井资料求取漏失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实测沙海组、九佛堂组、义县组的地层压力系数分别为0.89、0.94、0.85。结合地质分层,采用伊顿法求取孔隙压力建立地层孔隙压力剖面;鉴于区域地层倾角较大,在考虑弱面的滑动摩擦系数的基础上,采用摩尔库仑准则求取地层坍塌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建立地层坍塌压力剖面;结合区域岩石抗张强度很低,利用已有钻井、测试资料及实测破裂压力数据建立地层破裂压力剖面。
三压力剖面的建立(图1),为确定钻井液漏失安全窗口,解决压差性漏失问题奠定了基础。
图1 彰武地区三压力剖面
2 影响快速钻井的因素分析
2.1 井漏
彰武断陷裂隙发育、地层承压能力低,井漏一般发生在沙海组与九佛堂组,地层垂直裂缝较发育,裂缝面粗糙、张开、无充填,存在多段漏失。
截止2012年底,有12口井在钻井或固井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漏失。其中,4口井钻进漏失,8口井固井漏失(见表3)。漏失多发生在1000~1900 m段的白垩系沙海组、九佛堂组和义县组,漏失形式主要为裂缝性漏失,实物岩心显示裂缝面粗糙、张开、无充填(见图2)。彰武3井井壁取心显示平行裂缝比较发育(见表4),成像测井资料解释九佛堂组高导缝、高阻缝发育(见表5),全井段高导缝倾向以北倾为主,走向东西向,倾角在65°以上,为高角度至垂直裂缝。
表3 彰武断陷2012年井漏情况统计
图2 岩心实物裂缝照片
2.2 井斜
彰武断陷地层呈东南高西北低向,电测资料显示地层走向基本保持在330°左右,且地层倾角较大(见表6)。针对易井斜段轻压吊打、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等问题,从导致井斜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防斜纠斜试验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表4 彰武3井井壁取心岩心段裂缝统计
表5 彰武3井成像高导缝统计
表6 彰武断陷地层倾角统计
2.3 地层的不均质性
阜新组、沙海组及九佛堂组普遍含砾,含砾层累计厚度660~680 m,岩性以灰色、杂色含砾泥岩及砂泥岩、砂砾岩为主。钻进时无论PDC钻头或牙轮钻头,如钻井参数选择不当极易造成崩齿、断齿等导致先期损坏,钻头的优选和优化难度大,高效钻头难以发挥作用。
3 针对性措施的研究
为解决彰武地区制约钻井提速问题,从优化钻井液性能入手,开展防漏堵漏、防斜打直、优选钻头等工艺技术研究和现场试验,经过数口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3.1 堵漏工艺研究
3.1.1 漏失原因分析
造成彰武地区井漏主要原因,一是地层压力低,地层压力系数多在0.95~1.0之间,实钻钻井液密度多高于1.0 g/cm3,因地层承压能力低极易诱发漏失;二是天然裂缝发育,岩性和成像测井资料显示地层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选择堵漏材料颗粒复配级差的难度大。
3.1.2 防漏堵漏试验
从降低漏失压差和堵漏材料级差复配入手进行防漏堵漏试验。2012年,在易发漏失的3井区试验了中空微珠低密度钻井液,控制钻井液密度<1.05 g/cm3时基本不发生漏失。针对微裂缝性漏失或漏速<5 m3/h时静止堵漏效果尚可;针对大于2 mm裂缝性漏失静止堵漏则完全失效;针对漏速<5 m3/h的井使用5% ~6%随钻堵漏剂+2% ~3%复合堵漏剂的桥堵浆堵漏效果不太理想。采用段塞堵漏工艺技术试验的刚性堵漏材料(见表7),彰武7井复配的刚性材料堵漏浆(颗粒级配C∶D=1∶1),彰武3-3井复配的刚性材料堵漏浆(A、B、C、D四种刚性堵漏材料0.5 t,C、D二种刚性堵漏材料0.4 t)都一次堵漏成功。
表7 刚性堵漏材料颗粒等级与尺寸对比
据统计,采用刚性堵漏材料前,平均一次堵漏费时17.2 h,消耗堵漏泥浆45 m3;采用刚性堵漏材料后,平均一次堵漏费时0.21 h,消耗堵漏泥浆8.5 m3。
3.2 防斜工艺研究
3.2.1 井斜原因分析
地层倾角较大,地层均质性及常规钻具组合、钻进技术措施、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是井斜的主要原因。
3.2.2 防斜纠斜试验
在大倾角地层,钟摆钻具、塔式钻具防斜试验效果不理想,只延缓了增斜速度,不能彻底防斜、纠斜;满眼钻具因上部地层坍塌掉块,易发生掉块卡钻,从作业安全考虑未进行试验。钟摆钻具虽然吊打有一定效果,但严重影响机械钻速,延长钻井施工周期。
典型的常规钻具防斜纠斜不理想,从提高防斜纠斜效果、提高机械钻速出发,试验应用了“螺杆+PDC”复合钻具。利用复合钻具转动时,下部轴偏移产生的离心力,改变钻头受力状况,以增加钻头降斜侧向力、钟摆力与离心力周期性的分离重合,产生周变性纠斜力来控制和纠正井斜。控制井斜效果比钟摆钻具稳定,防斜效果更明显,同时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机械钻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钟摆钻具小钻压、钻速偏低等问题。
“螺杆+PDC”复合钻具适用低钻压、高转速,相同进尺情况下,PDC钻头切削下井壁次数是常规钻具的2~4倍,实际上也就增加了复合钻具的防斜和纠斜能力。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优化下部钻具组合,短钻铤由3 m调整为6 m后,钻头的侧向力更大防斜效果更明显。
3.3 钻头的优选
钻头优选的实质是比较钻头使用效果的优劣,一般把机械钻速、钻头进尺、钻头工作时间、钻压、转速、泵压、泵排量及井深等作为评价参数,把进尺、机械钻速、钻压、转速、比能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上述方法将已完井钻头资料,按井眼尺寸及所钻地层等进行钻头评价(见表8)。为使各项指标在综合指数中产生正效应,将钻压、钻速、比能等参数采用倒数的形式。
表8 彰武断陷钻头、钻具优选序列
(1)第四系、孙家湾组岩性主要是风成沙、亚沙土、亚粘土,平均机械钻速高,可钻性好。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最高的是HJT127G的滑动轴承金属密封特别保径牙轮钻头,综合指数为2.42,平均比能0.56 MJ/m3,平均进尺 179.2 m,平均机械钻速39.82 m/h。彰武3-1HF井GX52型PDC钻头,平均机械钻速25.13 m/h,仅次于HJT127G的机械钻速,钻井平均进尺201 m,钻进效果良好。
(2)阜新组岩性以杂色含砾泥岩、砂泥岩、砂砾岩为主,平均机械钻速较高,可钻性比较好。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最高的是W644型PDC钻头,综合指数为3.51,平均比能1.87 MJ/m3,平均进尺803.4 m,平均机械钻速15.16 m/h。
(3)沙海组岩性以灰色、杂色砾岩和粗砂岩为主,夹薄层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以及泥岩为主,平均机械钻速波动较大,可钻性不稳定。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最高的是 W644型 PDC钻头,综合指数为2.20,平均进尺最高536 m;其次是S5445型彰武钻头,综合指数1.97,平均进尺269 m。
(4)九佛堂组岩性以深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灰色粉砂岩和砂砾岩,平均机械钻速低,可钻性差,使用钻头较多。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最高的是S5445型PDC钻头,综合指数为2.55,平均进尺145.38 m。
(5)义县组岩性以灰绿色安山岩、褐色安山岩、绿黑色安山-玄武岩为主,平均机械钻速低,可钻性差。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最高的是HJ517G型牙轮钻头,综合指数1.29,平均进尺90.31 m,最高进尺122.61 m。
4 应用效果
通过优选钻头、“螺杆+PDC”复合钻具试验及改进钻井液体系、优化泥浆性能、优选新型堵漏材料,2013年平均机械钻速较上年有了显著提高,钻井周期有明显缩短(见表9)。基本实现二开2只钻头完钻的提速目标,有4口井创造了1只钻头一趟钻完钻的纪录。
5 结语
(1)单弯螺杆加PDC复合钻具在彰武工区能有效防斜,并能加快钻井速度。
(2)尽量低的钻井液密度及加入随钻堵漏剂能有效地防止渗透性漏失。钻遇大的裂缝性漏失地层时,复配的刚性堵漏材料比较有效果。
(3)通过优选大复合片PDC钻头加螺杆钻具能有效地提高彰武工区的机械钻速。
[1] 龙刚,刘伟,管志川,等.元坝地区陆相地层钻井提速配套技术[J].天然气工业,2013,33(7):80 -84.
[2] 刘志鹏,曾恒,周学军.适用于特定地层的PDC钻头个性化设计[J].2013,33(3):59 -63.
[3] 李萌,于兴盛,罗西超,等.螺杆钻具的前沿技术[J].石油机械,2011,39(9):19 -22.
[4] 魏宏超,唐志进,张凌.裂隙性储层堵漏剂配方优选实验[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0,27(3):38 -40.
[5] 何涛,颜娟,左鹏.龙岗3井快速钻进钻井液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8,25(2):26 -28.
[6] 张克勤.元坝地区钻井难题分析与技术对策探讨[J].石油钻探技术,2010,38(3):27 -31.
[7] 毛志新.保德区块煤层气丛式井快速钻井技术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2,39(2):12 -14.
[8] 柯学,冉照辉,陈建,等.苏里格气田苏77区块丛式井优快钻井配套技术[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2,39(8):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