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接近临界点
2014-07-12
【美】罗伯特·A·曼宁继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加州会晤并宣布寻求创建“新型大国关系”一年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本周在北京举行。但与此同时,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行动,到美国抱怨中国网络活动及其在南海上的激进行动,一系列令人忧心的事件威胁着总体呈合作态势的中美关系的前景。不断加剧的紧张态势在最近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亚洲安全对话会上达到顶峰。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称中国的行为“破坏稳定、单边行动”。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则指责美国是“霸权主义”。战略与经济对话表明了美中关系的复杂程度,要应对包括贸易、货币、网络和气候变化等在内的各项事宜。中国年度双边贸易额达到5620亿美元,中国持有1.2万亿美元美国债券,中国在美直接投资为170亿美元,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则达到700亿美元。这是一种深深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同样也是地缘政治竞争之一。最为根本的问题是,美国和中国能否达到一种双方都接受的暂时妥协。这个问题的答案将会塑造21世纪的全球秩序。在中国于1979年开始实施经济改革以及冷战结束后,美中关系不断变化,变得愈发独特。从历史上看,当一个主流大国成为崛起力量的债务国时,两国的军事规划者都在为军事意外作准备。很难找到一个相类似的对比: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拥有不同的文化和政治体系,融入同一个经济体系内,但同时又是战略竞争对手。尽管抱怨美国的遏制战略,中国如同其它国家一样从当前的全球体系中获益匪浅。由于美国的安全角色为东亚提供稳定支持,中国经济从1980年的2000亿美元规模跃增至今天的8万亿美元规模,中国也加入到了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全球机构。如果两国能够达成双边投资协定,中美经济的相互融合有望进一步加强。中国再度崛起成为大国使得双方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并由此带来了战略竞争。中国视美国的亚太政策是协商好的遏制战略,如再平衡战略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等。而美国则担忧,中国的地区政策目标是削减华盛顿的存在,阻挠美国海上介入和建立同盟。在过去一代人看来,美国及其亚洲盟友对中国一直采取避险战略。一方面经济合作,加大贸易和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制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军力。美国国防部预计,中国的国防预算为145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采取了相似的策略,与美国及其亚太盟友进行经济和政治合作。与此同时,也在获得军事实力,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核心利益。这两种相互矛盾的道路——经济一体化与安全对抗是否可以持久,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中国只是想寻求更大的战略脚印以及更大的塑造全球秩序的话语权,这能够被接纳。然而,如果北京寻求推广自己的规则并在亚太地区让美国边缘化,这不符合美国的核心利益,双方的分歧就将十分难以管控。中美构筑更加合作的双边关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核心问题如何演变。对美国而言,核心问题是基于规则的体系以及全球空间的无障碍畅通,包括海洋、天空、网络和太空。对中国而言,则主要是主权和尊重。当前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属于中国和西方双方。美中关系正在接近临界点:要变得更加合作,而非更加激烈竞争。如果新型大国关系成为可能,双方都需要政治意志来寻找利益的平衡点。▲(作者是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2008年至2012年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工作。本文由王晓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