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书重新审视“古代中印友谊”

2014-07-12

环球时报 2014-07-12
关键词:印中佛教边界

美国《外交》杂志网站7月11日文章,原题:亲如兄弟的谎言——中印友谊的虚假说法 西方常认为中国和印度是对头,但在这两个国家,政府和一些学者有意把两国关系描绘成另一副样子。至少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若干中印精英热衷于“泛亚洲主义”。它假定亚洲两个最大国家存在一种深厚的文化和政治纽带。这类说法的核心始终不变:它总是基于所谓古代和谐关系,证明当代印中友谊是合理的。不过,越来越多的学者承认,这种说法不仅歪曲了历史现实(如1962年中印军事冲突表明的),而且也不具备解决两国紧张的持久能力。一部新的文章合集——《中国想象中的印度》更准确描述和考察古代中印关系。作者认为,中国经常拒绝印度文化中不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因素。对常见说法的第一个纠正,出现在该书的引言。该书的编辑认为,古代时两个地区的直接接触实际上十分有限,大多是通过中间人进行的,包括一些中亚民族以及中东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编辑还点出,中国和印度在20世纪之前并非作为连贯或独立国家存在。使用当代国家这个概念描述古代世界,掩盖了亚洲边界曾经非常模糊的事实。过世的佛教学者麦克雷写到,常被认为是中印文化交流使者、将武术介绍到中国并在少林寺住过的达摩祖师,在中国最早记录中来自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管辖区。中印在公元第一个千年的互动与当今双边关系存在三大不同。其一,古代佛教僧侣和商贩往来于中国和印度时,不存在领土化的国家概念。虽然印度各政体与中国王朝进行交流,但总的背景和交流目标与当今政治议程迥异。20世纪中叶,中印作为两个民族国家的形成首次催生“共同边界”。正是这个边界构成印中冲突关键。其二,使用佛教促进当代交流和理解很复杂。佛教向中国的传播涉及对教义和实践的若干修改和拒绝。事实上在10世纪,中国佛教徒就另起炉灶,形成了自己的教义学派。在当代关系中谈佛教,没有考虑到这种重要的差异。最后,必须认识到,过去2000年来,中国和印度各自的世界观、自我看法、关心的社会和政治议题,以及地理轮廓,都已发生巨大变化。说这两个地区有不间断的关系是错误的。中印并提或许服务于当代国际关系和政府宣传的目的。但一旦碰到《中国人想象中的印度》这种一流的研究,它就崩塌了。▲(作者是印度学者沈丹森,汪析译)

猜你喜欢

印中佛教边界
守住你的边界
佛教艺术
有边界和无边界
印度期待印中领导人会晤
OF MALLS AND MUSEUMS
莫迪:印中边界40年没开过一枪
人蚁边界防护网
看中国·在浙江
本 期 导 读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印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