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分析

2014-07-12张盛男

关键词:单亲单亲家庭问卷

张盛男,焦 宏,孙 琳

(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及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所面临的竞争日渐激烈,其心理压力亦不断加大,如何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1]。单亲大学生在大学中占一定比例,为调查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单亲学生有何异同,选取在校本科生中的单亲学生,选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的《学生自然状况问卷》对单亲学生进行测试,观察其心理健康状态,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高校基础医学院2011—2013年入校63名在校本科单亲学生为调查组,按1∶3比例选择189名非单亲学生为对照组,共252人。配对标准:两组年龄、性别、年级、居住地、家庭收入、是否是独生子女等条件基本一致。调查组年龄19~25岁;男31人,女32人。对照组年龄19~24岁;男95人,女94人。

1.2 方法

调查采取不记名集中测试的方式,范围涉及心理健康状态、个性、应对方式和容纳他人程度。所用的测量工具有:①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调查学生的一般心理状态,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②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从内外倾向 (E)、情绪稳定性 (N)、精神病性 (P)及掩饰 (L)4 个方面描述个性特征;③ 《应对方式问卷》:将人们处理问题方式分为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种类别;④自然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班级、家庭住址、月收入、家庭成员、父母学历、职业、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单亲的原因、时间、影响程度、与继父母相处情况等。

2 结 果

2.1 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SCL-90心理测试结果

单亲组学生与非单亲组学生SCL-90结果比较显示,各因子的分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表1 单亲与非单亲大学生SCL-90结果比较 (±s)

表1 单亲与非单亲大学生SCL-90结果比较 (±s)

因子 单亲组 (n=63) 对照组 (n=189) t值 P值1.34±0.29 1.58±0.31 0.36 0.72强迫 1.93±0.23 1.87±0.24 0.56 0.57敏感 1.84±0.34 1.77±0.40 0.54 0.59抑郁 1.66±0.41 1.59±0.31 0.71 0.48焦虑 1.54±0.22 1.49±0.37 0.68 0.50敌对 1.57±0.31 1.52±0.28 0.55 0.58恐怖 1.35±0.26 1.37±0.45 0.21 0.84偏执 1.67±0.43 1.63±0.39 0.38 0.71精神病性 1.53±0.36 1.46±0.29 0.80 0.43其它躯体化1.57±0.35 1.49±0.21 0.95 0.44

2.2 单亲时间长短对单亲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调查组按离婚或丧亲的时间以小学为限分为两组,小学之前者 (含小学)23人,小学之后者40人,两组比较,结果显示EPQ-E、解决问题和求助方面的分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三项分值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表2)。单亲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精神病性 (P)以及自责、退避、幻想等消极应付方式,两组间分值差异虽然无显著性,但在进行与单亲时间长短的相关性分析中也看到,虽然相关程度很低,也呈现出负相关的趋势 (r=-0.158、r=-0.169、r=-0.197)。

表2 单亲大学生EPQ、应对方式与单亲时间关系比较 (±s)

表2 单亲大学生EPQ、应对方式与单亲时间关系比较 (±s)

量表 因子 小学之前单亲 (n=23) 小学之后单亲 (n=40) t值 P值EPQ E 52.01±8.32 33.47±7.25 3.01 0.02 N 43.81±8.01 44.79±7.51 0.64 0.51 P 48.56±9.04 47.22±9.76 0.83 0.47 L 44.21±9.86 43.14±10.52 0.25 0.62应付方式问卷 解决问题 7.96±1.32 4.25±1.01 1.99 0.04自责 3.89±0.74 3.01±0.64 0.82 0.41求助 2.01±0.46 0.95±0.21 3.66 0.00幻想 5.99±0.43 4.96±0.86 0.89 0.40退避 4.86±0.35 4.12±0.39 0.91 0.21合理化4.22±0.76 4.56±0.386 0.76 0.53

2.3 单亲与非单亲大学生EPQ 各因子及应对方式的比较

单亲与非单亲大学生在EPQ-P 因子以及应对方式的合理化方面两组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分值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在应对方式上单亲大学生更倾向于自责、幻想、退避,而对照组更倾向于求助、解决问题。在人格基本因素方面,单亲大学生比起对照组更趋于内向、焦虑、难以适应环境 (表3)。

表3 单亲与非单亲大学生EPQ、应对方式问卷的结果比较 (±s)

表3 单亲与非单亲大学生EPQ、应对方式问卷的结果比较 (±s)

量表 因子 单亲组 (n=63) 对照组 (n=189) t值 P值EPQ E 43.26±8.64 55.18±9.23 2.98 0.03 N 43.45±7.22 53.44±8.45 1.74 0.04 P 47.89±9.61 46.34±6.99 0.79 0.43 L 44.84±10.31 34.08±8.96 2.17 0.02应对方式问卷 解决问题 6.19±1.32 8.16±1.45 1.90 0.04自责 3.95±0.91 2.08±0.89 1.86 0.03求助 1.16±0.31 2.33±0.34 1.36 0.02幻想 5.85±0.39 4.13±0.21 1.94 0.04退避 4.95±0.42 3.04±0.50 1.82 0.03合理化4.16±0.95 4.39±0.36 0.62 0.54

3 讨 论

完整的家庭结构、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产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研究表明单亲家庭是许多心理行为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学习成绩差、口吃以及青少年犯罪。而且许多以单亲作为研究群体的对照研究也反映出单亲子女在性格、精神疾病发病率及学习成绩上与非单亲家庭有明显差异[2]。

有研究显示大学生SCL-90总均分高于全国青年组,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也均高于全国青年组,大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或症状[3-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单亲大学生在一般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应对方式等方面除极个别指标外与非单亲学生相比并无明显异常表现,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非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明显差异,显示出与以往多数研究不同的结果,国内有少量报道与本研究结果类似。有研究认为[5],单亲人群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与常模的差异不显著。另有研究认为[6],离异家庭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机率较高,而丧亲或分居家庭儿童未发现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单亲组学生能在父母离婚或丧亲的不利条件下克服困难考上大学,说明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强[7],是同龄单亲群体中的特殊部分,那些真正有问题的单亲子女很可能分散在社会的其他领域里,毕竟大学生在同龄青年人中的比例相对较小;②有研究提示单亲子女的心理状态与年龄、文化程度及单亲时间成反比,也就是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单亲时间越长对心理的影响越小,本次调查的群体是在校的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单亲时间较长 (小学之前17人,小学6人,初中11人,高中24人,大学5人,最短也有两年),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1]黄艳苹,李玲.高校心理普查危机因子检测系统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37-39.

[2]刘建勋,黄建军,毛富强.父母离异子女精神卫生问题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2):846-847.

[3]姚斌,汪勇,王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2):201-204.

[4]何杏桃,邹文华.大学生心理社会因素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067-2069.

[5]张东宁,王欣.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0):5949-5951.

[6]徐秀梅,刘磊,彭志珍,等.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575-1577.

[7]吴燕.单亲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06-110.

猜你喜欢

单亲单亲家庭问卷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单亲爸爸育儿经:军事化管理收服“公主心”
问卷网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卫生学校不同类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