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术后护理

2014-07-12孙丽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桡骨活动度远端

张 璐 鲁 丹 孙丽丽

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术后护理

张 璐 鲁 丹 孙丽丽

目的 探讨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术后护理及其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 60例行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 C型骨折患者对其提供术后常规护理及功能训练,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ROM)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经一段时间护理后,患者的ROM明显改善,与护理前存在显著差异,且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明显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提供术后护理和功能训练,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背侧切口;桡骨远端C型骨折;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较多。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往往需要背以及掌侧进行同时复位治疗[1]。我院通过对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 C型骨折的术后护理和功能性训练,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资料抽取我院于 2008年 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行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27~79岁,平均年龄为(47.2±6.6)岁;致伤的原因包括:跌伤21例,坠落伤14例,其他原因致伤25例。根据骨折AO分型标准包括:C2型32例,C3型28例。

1.2 手术方法①于前臂桡骨背侧取纵向切口,使其呈弧形,切口末端至桡骨茎突处,分离桡侧伸腕肌腱以及周围组织,充分暴露骨折部位。②行组织分离期间,操作应轻柔,避免对桡神经造成损伤。观察患者的骨折情况,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取克氏针进行适当固定。③分析掌侧组织,于拇长展肌腱侧行骨膜下剥离术,显露桡骨掌侧骨折,以手指或者手术器械进行协助复位处理,与此同时给予背侧骨块的复位处理,在复位过程中应注意桡骨的长度以及掌倾角与尺偏角,并注意观察骨折块平面的平整度。④对于出现骨块缺损的患者,可行同种异体骨或者人工骨移植进行治疗。于背部设置T型钢板置时,应先对患者进行重力牵引,再取 2~3玫螺钉远近端对T型钢板置进行远端固定。⑤检查骨折的稳定性,同时使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检查正侧位骨折复位以及螺钉位置的相关情况,缝合切口时钢板与肌腱之间需要使用软组织加以阻隔。⑥术后前臂石膏拖固定于腕关节功能位。待麻醉作用消失之后,即可做掌指以及指间关节功能活动,4~6周之后拆除外固定,做腕关节功能性锻炼。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①患肢护理:行手术治疗后,辅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为平卧位、健侧卧位,并将患肢太高,该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对患肢的压迫,还有利于促进置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的现象。②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行手术治疗后,定时测量患者的脉搏、体温等。同时,观察手术部位渗血、温度、供血情况、颜色等,若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伴随出现疼痛紧张的患者,应检查石膏绷带包扎的松紧情况,缓解临床不适感。③固定支架的护理: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妥善放置患肢。翻身时,动作应轻柔缓慢,尽量选择向健侧翻身。每天定期观察固定支架,观察外固定针及螺母的固定情况,若固定过松或患者主诉存在肿痛感,应及时进行调整。

1.3.2 早期功能锻炼 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功能锻炼,不仅能够促进血液流通,消除肿胀症状,还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对预防肌肉萎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术后第1天,可辅助患者进行创伤运动,指导其进行关节前屈、外展等运动。活动初期,患者可能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订康复计划,进行适度运动(肌肉微有酸痛即可),若运动量过大,可能会造成二度损伤,若运动量过小,则无法达到功能锻炼的预期效果。

1.4 观察指标本组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自觉症状、活动情况、心理因素、躯体生理功能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以及护理前后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研究数据予以系统化处理,计量数据利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所得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若差异P<0.05,则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护理前后关节活动度(ROM)对比,护理前患者ROM为(41.2°±11.3°),明显低于护理后(117.2°±33.4°)。由表1可知,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比较,护理后各项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χ2=4.238

心理情绪状态躯体生理功能状态时间 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 总得分护理前 57±8 10±5 17±6 16±4 20±7 111±5护理后tP 66±9 --25±7 12.523<0.05 24±6 13.142<0.05 14±6 12.523<0.05 23±7 11.242<0.05 135±7 15.423<0.05

3 小结

背侧切口内或外固定是临床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常用方法,该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单一切口的局限性,且较掌、背侧联合切口较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同时,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复位效果好,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因此,笔者认为,术后加强观察,保持有效固定。重视术后护理,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综上所述,对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提供术后护理和功能训练,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朱仰义,章年年,毛金朝,等.改良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 C型骨折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5):503-504.

[2] 俞哲飞,朱仰义.改良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术后护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733-734.

R473.6

A

1673-5846(2014)05-0270-02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猜你喜欢

桡骨活动度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