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行为对基层医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2014-07-12钟文娟罗汝琴黄之玉
钟文娟 罗汝琴 黄之玉
艺术行为对基层医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钟文娟 罗汝琴 黄之玉
目的 探讨艺术行为在基层医院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10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工娱治疗,试验组配合艺术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康复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艺术行为治疗在基层医院是精神疾病康复较好的手段。
艺术行为治疗;基层医院;精神疾病;康复
艺术行为治疗是指应用各种艺术手段、结合心理行为治疗等技术,以矫正不良行为、促进康复为目的的治疗方法,简称艺术治疗,又称特殊工娱疗[1]。本文选取110例患者给予艺术行为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等状况进行了评价,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住院时间超过6个月的精神疾病患者110例,其中女36例,男74例;本科及以上10例,高中44例,初中38例,小学12例,文盲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平均年龄(43.6±11.5)岁,平均病程(4.7±2.3)年;试验组55例患者,平均年龄(45.2±10.9)岁,平均病程(4.9±2.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试验组患者每天到艺术行为治疗室进行系统治疗,内容有音乐、舞蹈、戏曲表演、书法、绘画、制插花艺术等,根据患者病前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特点,由各专业的艺术治疗师为其提供合适的治疗内容,并结合心理治疗进行指导。此间,治疗师不断给予患者鼓励、指导,提高其自信心,指导教师根据每例患者作品完成的进度、完整性、独立性等方面进行评分统计,并组织相互讨论和交流,对表现优异的患者给予奖励。每周进行3~5次训练,每次 60min,艺术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对照组患者则在科内的娱乐室由工娱教疗教师进行普通的康复治疗,未组织任何有奖励活动。
1.3 评定方法治疗3个月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2]和日常生活能力(ADLPI)[3]评定两组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评定生活质量,问卷包括生活满意度、自我概念、健康和功能、社会经济因素共52个条目,每项条目均采取1~5级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所用问卷均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4 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由表1可知,试验组较入组前阴性症状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阴性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1)。对照组 3个月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前虽有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05)。
表1 两组患者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前比较,▲P<0.01
组别 n 3个月前 3个月后对照组 55 65.85±7.63 62.71±7.24试验组 55 66.47±7.12 30.19±6.67*▲
2.2 治疗前后SSPI、ADLPI、生活质量比较试验组患者3个月后SSPI、ADLPI评分较入组前明显降低(t=14.30,t=23.76,P均<0.01),且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t=11.64,t=7.06,P均<0.01);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增高(t=18.95,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t=11.66,P<0.01),表明艺术行为治疗提高了患者生活功能,改进了患者生活质,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PI、ADLPI、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PI、ADLPI、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前比较,▲P<0.01
项目 对照组(n=55) 试验组(n=55) 3个月前 3个月后 3个月前 3个月后SSPI总评分 14.72±1.78 14.38±2.24 14.93±1.97 10.20±1.44*▲ADLPI总评分 81.86±11.03 79.61±10.34 81.90±11.52 65.41±10.75*▲生活质量总评分 124.36±17.25 123.50±18.22 125.08±17.93 169.84±23.16*▲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各类精神疾病的治疗模式也由单纯的药物治疗过度到药物-心理-社会康复的多渠道治疗模式,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已成为精神医学的一门分支科学;基层医院人员及设施配备多欠缺,长期住院、慢性疾病患者偏多,更需要开展不同的康复治疗手段,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艺术行为治疗强调治疗师与患者的心灵沟通,包括手部操作技能指导、肢体活动协调的动作模式培训、社交沟通能力学习、通过使用工具获得观察环境的能力引导、善于情绪释放的调控能力、鼓励想象发挥、创造和使用的开拓、强调创意和提供有意义的经验等,让患者通过学习、参与绘画、音乐、舞蹈、制插花艺术等表现形式,达到动脑、动手的目的,使其信心得以增强,促进社会功能恢复,以矫正和消除不良行为来调控情绪、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功能的目的。董自强等[4]报道,艺术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能起到促进康复、改善社会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开展艺术行为治疗能够取得较单一用药更好的疗效;对于药物治疗较难解决的阴性症状,艺术行为治疗更显示其优越性,根据患者患病前的兴趣爱好而制订的方案,深受患者喜爱,其自信心、人际沟通技能等明显提高,基层医院若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此举将会改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促进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值得在基层医院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1] 薛殿凯,李恒芬,赵敏.康复科艺术行为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99-999.
[2] 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99-101.
[3] 盛嘉玲,丁关元,孙忠,等.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2):201-203.
[4] 董自强,石丽雅.艺术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干预研究[J].甘肃医药,2012,32(1):38-39.
R749
A
1673-5846(2014)05-0135-02
武汉市武昌医院精神科,湖北武汉 43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