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创作的立体空间
2014-07-12吴立新河南电视台卫视频道副总监050000
吴立新 (河南电视台卫视频道副总监 050000)
电视文艺创作的立体空间
吴立新 (河南电视台卫视频道副总监 050000)
电视文艺的元素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它将诉诸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和诉诸人们视觉的空间艺术综合起来,形成了多种艺术元素的兼容,形成了多种艺术元素构成整体的电视艺术。但因为这诸多元素一旦进入了电视艺术后,往往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电视文艺的“元素性”特征往往被人忽略,艺术的审美进入了一个盲区。其实,正是这种不断产生的艺术元素,融人和渗入了电视艺术的整体构思,承担起了重要的任务,让电视文艺立体化、生动化和时尚化,并使电视文艺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电视文艺的元素,其实就是电视文艺作品的血液肌肤和细胞。而不断发现和寻找新的艺术元素,不仅使电视文艺作品保持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也成为了电视文艺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一、元素创新是思维创新
就电视文艺创作来说,很多人的思维方式都是在顽强的经验型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创意性意见一出现,他们想象就会不断浮现。如有对立或功的先例,他们就会坦然接受.并想借助别人的成功再次去取得成功。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创作团队来说,他们不愿意重复别人,而是在多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总会有些奇思妙想。只有这种思维能力才是电视所需要的,才能保证构思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次荣获综艺晚会类一等奖的《梨园春》第694期特别节目《致敬人民艺术家——纪念国务院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八周年专场晚会》就是一个创新,其中的元素创新让我们过目不忘:当纪实作为二种美学观念被电视观众接受并喜爱时。以娱乐性为主的电视文艺就积极地接纳了它.这台纪念常香玉的晚会既有电视对热点人物的新闻纪实性,有与时代脉搏共振与观众心态契合的特点.又强化了电视文艺的鲜明艺术创造性,从表演角度再次回味了常香玉一生.可谓纪实与艺术互补、理性评价与主观情感共鸣,体现了电视创作者主体作用的发挥与思考。在这里,元素创新成为了思维创新的抓手,让人感觉新颖别致又紧扣主题.比如,在晚会中,大量的人物采访元素,王昆、田华等一大批艺术家对常香玉的评价与赞美,不仅深化了常香玉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而且奠定了歌颂致敬的晚会基调=常香玉本身的新闻镜头元素和弟子们表演常派剧目的再现性表演元素互相交融,又形成了一种真实与假定统一,纪实与文艺融合的情趣美。短片特技的元素也精致抒情,都强化了艺术感染力。
二、元素创新是原创精神
电视文艺的策划与创意应该善于展开艺术想象、善于将要表现的内容化作艺术形象,将思想内容化在艺术性、观赏性之中。想象是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表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这是艺术家应有特殊思维.他们要善于“想入非化不可能为可能。其实,再好的寻视文艺创意也必须细化或强化成了以捕捉和感知的电视艺术元素,这样才能真正组合形成完整的电视艺作品,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原创精神。
电视文艺属于创造美学范畴主要指电视艺术创作者如何运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独特的思差方式,以及独特的美学追求完成三皇持的艺术创作。电视艺术创造美享的核心问题,是电视艺术的电视之表达。目前许多电视艺术形态,更多的是利用电视传播功能,将传统术比如音乐、舞蹈。戏剧记录下之,传播出去。观众欣赏的还是原有艺术形态的审美。电视文艺要想成为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形态,就要创作出充分电视化的、真正“姓”电视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要突出一种电视的原创精神。应该说《观音祖庭——大香山》是这方面的杰作。它的特点表现在运用许多新鲜的电视元素,让晚会完成对不易把握的宗教庆典题材的突破和跨越,形成了独特的晚会风格。该晚会的主题是想让“真、善、美”的观音文化和“慈善、爱心、和谐”的人文精神相融,引导和发挥观音文化对人们的教化作用,改善人们的道德心理、道德人格、道德规范,从而达到美化人生、和谐社会的宗旨。这个主题很容易做空、做假,但创作者由于强调了创作主体作用,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对应找出了许多新鲜元素,结果化腐朽为神奇,创作出了一部成功的电视文艺晚会。这里有我们平常很难听到的音乐元素,不仅是要表现内容,也是起承转合的载体,还是时空串联,省去了许多笔墨。神话传说和寓言文化元素让节目既彰显佛教特点又有了接地气的人与物、情与感.特别是那些情景剧的表演从虚拟化表演直达人心的真实,让虚与实在可能触摸的节目元素中体现,逐渐升华到心灵高度。佛教歌曲的元素、抽象飘逸的舞蹈元素、大屏巧妙配合表演的自然变幻的舞美元素,还有抒情性的朗诵元素、雅俗共赏的曲艺说唱元素等.多种元素共同形成了晚会的“佰生化”效果.为人们的艺术想象力插上了翅膀。
也是具有原创精神,倡导原创风格特色的优秀作品。近年来省级卫视的跨年活动愈演愈烈,既是电视文艺节庆活动的拓展.也是娱乐向节日的延伸.更是省级大台的形象展示,也成为了省级卫视每年角逐的重头大戏。但上的多就乱.就容易失去新意,特别是动辄几千万的请大腕、搬明星,在点亮新年气氛和观众眼球的同时,也常被人们对其奢华无度和形式单调所诟病。在这种情况下,《武林风》敢于挺身而出在首都北京体育场馆上演了一场极富特色的在中国首次尝试的国际化跨年搏击赛事活动。这场活动既让千万观众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迎接新年的电视娱乐仪式,又巧妙而自然地加入了中国几家大的省级卫视跨年的狂欢,以其新颖别致的节目样态广受好评,不仅名列百度搜索关注榜综艺节目第三名,而且收获了同时段全国收视第八的好成绩,是原创精神使《武林风》成为了2012- 2013年跨年活动的一匹黑马。它的原创精神体现在一系列创新元素上。一是敢于将搏击擂台赛事活动大胆引入跨年活动,在对比中显示了主题内容元素创新;二是以国际选手参与竞技的国际化符号比如魔鬼八人战中四位中国选手和四位外国选手对阵的国际性影响显示了表演元素创新;三是以体育场馆万人观看的比赛气势实现了环境元素创新;四是充分发挥舞美功一能的气氛营造元素创新;五是除了八人对阵比赛外,还设计了有奥运冠军、普京保镖等世界级格斗名人,以及女选手之间PK,实现了节目环节元素的创新;六是敢于现场直播近三个小时,以时效性、悬念性、临场性贯穿始终,实现了转播形式的元素创新。也可以说,是多种元素的创新让《武林风》一步步正在走向世界。
三、元素创新是“内容为王”的基石
关于“内容为王”,维亚康姆公司总裁雷石东曾说:“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但我要说,那“内容为王,的基石是什么呢?它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元素创新。近十年来,国内电视文艺形态步入一个繁荣兴旺的快速发展期,全赖于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巧妙混搭,相映成趣,相映生辉。在这中间,不论观众参与的互动歌唱比赛、明星才艺比拼、讲述故事、大型选秀等都促成了电视荧屏的火爆与抢眼,形成了电视文艺的丰富与多元,造就了电视内容一波强过一波的冲击波,也引起了电视娱乐电视文艺的雅俗之争。一件电视文艺作品,如果只是迎合一般世俗嗜好,或仅以奇妙炫人耳目,时间长了终会被贬为格调低下、庸俗浅薄,如果电视艺术作品在思想内容和形式特点上不但为人乐于接受.而且回味起来又被其中的一个个艺术元素再次吸引,并且这种情况是在往往容易做俗做滥做假的艺术题材中出现,那就更为难得。
我们说今天的“春晚”比较难做,渐失“民心”的原因有很多。其实并不怪电视文艺晚会本身。有的政治话语表达的单一苍白和无力,也表现在商业逻辑对春晚节目的过于侵蚀和渗透。后者在央视更为突出,省级市级电视台前一种情况较为明显。这种概念化的千篇一律的晚会创作模式让领导生厌,也让百姓厌烦,说到底是把晚会想要表达的主题内容赤裸裸说了出来,没有形成与节目的水乳交融和自然流露。在这一点上,新乡台春晚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它的诸多元素的运用都独辟蹊径,游刃有余,给人留下印象。比如晚会中的元素不管领导还是一般观众一人一条围巾,既烘托晚会气氛又显得干群同观同欢,皆大欢喜。灯光舞美元素的提升让舞美变化与节目衔接结合自然,100%亮化舞台连地面都铺成LED形状,使节目立体化形象化效果提升。许多节目为多种艺术元素的结合体,比如《水墨太行卫水青荷》是书法与舞蹈的结合,杂技人剑合一是武术与舞蹈结合,“名模炫舞秀,是时装和新乡美女们的结合,参加“中国梦想秀”和“唱响中国”歌手演唱,不仅是个人才艺表演,更显出了新乡人的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这种里里外外多种元素的结合,让整台晚会亮点频闪,美不胜收。该台晚会的问题是重点突出还不太够,再有一两处动情点可能会更显丰富和深厚。
过去我们评价一部电视文艺作品往往从外部的、局部的某些感觉谈起,有时就会忘记甚至淡化了它的内部原因,很容易产生评论与作品脱节一其实电视文艺的根本点在于内部各种元素的有机谐调和统一,在于充分运用电视艺术元素的掌控能力和技巧,在于有没有勇气和能力去进行元素创新。电视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有强化创作主题作用的职业意识、关注现实、洞察社会,投入真情实感,善于选择和联系,发现和升华,不断提高艺术表现力和运用电视语言的能力。最关键还要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对作品有自己独特思考和处理,从“表现什么”转到“怎么表现”上来,不仅仅意识到“内容为王”,更要勇于艺术元素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