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层互动的想象 文化休克的奇观
——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

2014-07-12魏金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100024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休克

魏金梅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学院 100024)

阶层互动的想象 文化休克的奇观
——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

魏金梅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学院 100024)

本文从社会阶层理论入手,从社会阶层互动的角度对湖南卫视《变形计》栏目进行分析。分析该节目对文化休克U型曲线模型使用,以及对文化休克的戏剧化展现,探寻社会阶层互动大团圆结局的情感生成过程。从阶层互动的积极意义方面,指出该栏目增强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判。

变形计;社会阶层;阶层互动;文化休克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是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该节目聚焦都市少年网瘾、厌学、暴力、物质、冷漠等问题,使其与一个农村少年进行互换,体验不同人生。是双方在异质文化的体验过程中,重新审视自身、获得启发、受到教育。该节目获得社会广泛关注,但在斩获大奖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伦理质疑。本文希望从社会阶层理论入手,从社会阶层互动的角度对该栏目进行全新解读。对该节目在异质文化互动过程中,文化休克现象的充分利用,以及对文化休克的戏剧化展现做分析,探寻社会阶层互动大团圆结局的情感生成过程。从阶层互动的积极意义方面,指出该栏目增强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判。

一、社会阶层互动的媒介想象

在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社会分化的速度大幅提高。由于社会分工和资源占有的不同,社会成员就被划分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的不断完善,各阶层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并逐渐形成各自相应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心态。社会阶层界限的逐步明朗,会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冲突日益突出,甚至常态化。因此,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阶层互动之间良好状态和相互信任,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变形计》就为社会提供了各阶层之间相互开放、平等进入、互惠互利的想象。在这会阶层的流动中,完成阶层之间平等和谐、互敬互爱的想象。

1.平等交流的实现

节目通过对城市权贵阶层的问题少年和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选择和生活对换,从而强制性的完成人物的阶层流动。在电视屏幕中塑造阶层自由流动的假想空间。农村家庭大多来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这种交换中,既有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也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因此在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对文化相对主义的坚持,对民族中心主义和思维定势的克服显得极为重要。

平等是阶层沟通的前提。通过城市家长的眼泪、无奈和忏悔,减少大众的抵触情绪,将他们高高在上的形象进行颠覆。他们带着疼爱和包容的心接纳农村孩子,父爱和母爱的呈现方式也可以弱化他们的阶层特点。。不兜售苦难,不揭露伤疤,而是以“一份来自远山身处的力量”的积极话语方式,展现农村人纯净的内心和坚毅的性格,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通过媒体积极地尝试,为这些社会中下层赢得话语空间。农村父母的弱势,因为其救赎者的位置而被忽略掉,从而在屏幕空间完成两个阶层的平等对话。

2.现实冲突的规避

社会阶层结构是构成社会不平等、形成社会认同、决定社会利益结构以及社会矛盾冲突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为了规避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弊端和阶层冲突,拍摄中选择的场景地域性区别大,文化差异大。这些农村往往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文化异质。因此在对比中的阶层境遇落差,会被归结为观念和文化落差,而非社会分配不均等现实性的社会问题。这种误读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盲目的城市人口的文化优越感,但可以很好的规避栏目引发大面积社会负面情绪的可能性。

栏目通过强制性的规则设置,完成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但是短暂的交换之后孩子还是要回到农村,在农村孩子回家之前,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教育成了孩子联通外面世界的枢纽,攀升到城市家庭的途径,阶层流通之路教育在为孩子敞开着。教育作为阶层互动的途径,一方面确实帮助社会完成资源的再分配,从而实现阶层流动性。但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本身的不公平分配,使农村孩子自己成为社会分配的弊端的替罪羊。

二、文化休克的情感张力呈现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是跨文化传播领域最具特色的一个概念,1960年由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 Oberg)首次提出。文化休克是指不同文化人群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产生的故障和冲突,从而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随着社会阶层的边界逐渐明显,不同社会阶层的阶层心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由于地缘和文化差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变形计》正是利用了这种交叉性的文化差异性,来展现社会族群内部的文化休克现象,从而实现栏目情感上的张力。

1.深层文化内涵的挖掘

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文化的外显性因素和文化的内隐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不同的风俗习惯而产生的人不同的语言、性格、气质。后者是指不同的文化内涵,如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观念的差异。通过对《变形计》往期节目的梳理,不难总结出,文化差异中的外显性因素往往并不构成真正的冲突,这些因素反而会被觉得新奇或者被尊重。内隐性的文化差异是思维改变的核心,也是冲突产生的核心。对文化休克治愈的过程,就是人的认知改变和升华的过程。在文化休克的治愈过程中,将内隐性的文化因素暴露在观众面前。能治愈休克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积极地、正向的、博大的的文化因素,因此治愈的过程也是对文化的内隐性素质呈现的过程。从而确保栏目主题的深度和厚重感。

2.U型曲线模型使用

《变形计》中的主人公从对自己身处文化的倦怠中进入到一种新的未知文化,在未知文化体验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新奇感;随后在文化的差异和碰撞中体验到情感的压抑感;再随着时间的流逝情感的融合,不适应性逐渐排除,和这种文化融为一体。这一过程体现为文化休克过程中的U型曲线模型:从兴奋感到压抑感再到和平感。兑换主人公的情感落差,成为叙事过程中情感冲突性和饱满性的重要保障。

为了更饱满的情感体验,导演将人物的U型曲线做了激烈化的处理。在节目开篇通过对异质文化中差异性部分的强调来强化主人公的新奇感。例如在城市主人公到达农村的时候,盛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欢迎仪式、特殊的家庭选择、风俗习惯的呈现,将主人公的好奇情绪提到最高。参与性过程通过一些任务的设置和要求的提出让这种异质文化的冲突达到最激烈。在参与过程中交换着被强行改变生活习惯,城市少年从抽烟、挥霍、打架、玩网游到身无分文、没有手机、学习、劳动的落差,增强了文化的不适应性,从而加大冲突的力度。后期对情感部分的强化和戛然而止的离别,加剧了对文化的眷恋性,从而使这种情感的平和得到冲突性的表现。配乐,解说词,特写镜头的使用,对这些情绪的渲染和提升,让情感张力更强。

3.大团圆结局

文化休克的克服过程,具有饱满的戏剧效果。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互惠互利的阶层互动实现的过程。城市少年在交换中改掉浮躁暴戾通等坏习惯和昔日仇恨的父母相拥而泣,悔过自新,重逢的喜悦,生命升华的快感跃然屏幕之上。农村家庭收获礼物、得到帮助、走出昔日困境、展现重逢的快乐。两个家庭在浓烈的情感包围中,融为一体,亲如一家,完成故事的大团圆结局。通过交流和沟通而形成的文化融合,很好的弥合了当下社会交流性缺失的弊端。为社会阶层提供交流理解的平台,互惠互助的机会,从而增强社会整合力度,提高民族凝聚力,传递爱和正能量。

农村的互动关系以亲缘和地缘关系为主,因此情感互动为主要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具有包容性和广阔性,以及很强的情感张力。除了语言信息的展现,对非语言信息的挖掘,是情感互动展现的重要方面。农村父亲背着城市儿子走路、母亲拖着病种的身子给城市儿子送衣送饭,奶奶颤颤巍巍的追着远行汽车中的城市儿子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农村人不善言辞的文化特征使非语言信号的捕捉的重要性更大。在这些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中,使不善言辞的农村人物,建构了同样丰富饱满的屏幕形象,弥合以往媒介的扁平化的人物形象。让人们通过细节走进这些鲜活的人物,完成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

节目中在城市的农村孩子被分派发传单、推销等任务,让他们挑战自我的同时,体验父母的成功艰辛。这无疑是孩子文化适应中的一大挑战。这一文化休克的克服过程,将城市父母推向成功的起点,他们用鼓励和爱为孩子开启挑战自我的信心。在孩子的艰辛中,让观众对权贵阶层的一些偏见也逐渐抹去。勇敢和勤奋,成了城市人阶层流动的钥匙。城市孩子从最初的极端、暴戾、嚣张,到农村体验之后表现出来的淳朴、阳光、善良,也为富二代正名,让人们从更客观和人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孩子。最后在两个家庭其乐融融,情绪饱满的聚合中,完成大团圆的叙述。在对社会两极的公平话语展现之后,完成社会融通的作用。

三、社会阶层互动媒介呈现的利弊分析

真正让阶层交流具象化的,是引导社会调剂和社会再分配的公益行动。通过节目内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改变这些孩子的现状,增强社会整合力和凝聚力。芒果V基金,为孩子筑建校舍,提供图书等生活用品,保障他们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生活条件、公平的社会待遇。以传播的力量,增强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和理解。通过对两个阶层平等的展现,增强社会理解和社会凝聚力。

值得赞扬的是,创作者无论是对城市文化还是乡村文化,都保持了相对积极的认知态度,同时对文化中的弊端进行了积极的揭露。如某些城市父母的暴戾、对子女的溺爱、意识物化,农村父母重男轻女、轻视学习等。对文化弊端性的解读,较好的将事件和发生的文化背景做结合式的解读,而不是一味的主观性的批评。比较好的保证了对异质文化和人的尊重,将环境和人都做了较为全面的结合,而非去语境化的片面解读。

但是为了戏剧效果和情感冲突的激烈性,对事件描述存在渲染化的倾向,使事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对自身文化的批判性不足,将文化的弊端以人为替罪羊和忽视了时代的通病。对社会生活的批判,停留在事件的层面,而无法真正达成每一个人对时代精神和自身命运的深层次反思。暴戾的家长,嚣张的孩子成了时代问题的替罪羊,他们通过节目对自我的情绪性反思,就制造了一团和气改过自新的大团圆式结局。但这种结局是一种“大团圆”的虚假想象,而不能真正完成人性、时代与社会层面的拷问,从而影响了栏目深层意义的挖掘。

魏金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休克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谨防过敏性休克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跻身富裕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