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下的网络音乐创作
2014-07-12杜永茂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570100
杜永茂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 570100)
浅谈新时代下的网络音乐创作
杜永茂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 570100)
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带动了网络音乐的发展。网络音乐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对所创作的音乐进行传播和共享的。网络音乐创作比较随性,是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创作者个人的喜好进行创作的,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诸如爱情、对事件的感慨、对社会的批评、对生活的表达等等。网络音乐史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科技进步的体现,网络音乐的创作和出现在音乐发展过程中有着别样的作用和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网络音乐创作
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给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改革。信息时代以其网络的特点和作用开始运用到各个领域。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开始以计算机技术创作网络音乐。网络音乐作为新时代下的高端产物,从选材到表现到欣赏到播放等等整个创作过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魅力。在互联网运用频繁的今天,网络音乐的出现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迎合了大众的需求,以异样的方式更直接的展示了社会意识形态,在音乐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在此,笔者结合实际,粗略的谈一下新时代下网络音乐创作。
一、网络音乐创作的概念及其特点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对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以其动态的形式、便捷的使用特点以及不受限制性深的大众的喜爱和运用。尤其,计算机传递动态视频和音频的信息特点使得社会上出现了网络音乐。网络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态,以传播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创新的发展和变革。尤其,网络音乐创作的不受限制、自由性、随意性等等对人们的视觉欣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
所谓网络音乐创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网络音乐创作指的是:通过网络而进行的音乐实践活动,其内容和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其歌曲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传播的。狭义的网络音乐创作指的是:在网上传播的,以网络的相关技术制作的,能够反映青年生活、思想、心境或者社会某种现象的歌曲,往往带有幽默、讽刺或者调侃的意味。
整体而言,网络音乐创作的特点是:现代性和生活性。即:现代性:网络音乐创作的选材是时代性的,其创作的科技是现代化的,人的创作理念也是现代的观念;生活性:网络音乐创作者比较平民化,如:网络歌手香香、牛飞等等都是草根派的音乐创造者,同时,网络音乐创作的内容也都比较真实化,大都是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如《疲惫司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大学生自习室》等。
二、网络音乐创作的文化背景
网络音乐的出现一方面为不同人类提供了展示自我艺术技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大众多元化的需求。我们知道,音乐作为文化意识形态之一,其本质 “是人积极开展的生命活动及其活动和成果关系的类化物”。也就是说文化都是在人的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音乐同样也是如此。时代的不同,人们选择表达的方式不同,表达的内容也不相同,基于这种意义上,音乐作为体现人类生命活动方式的载体,是时代文化特质的象征。而网络音乐创作的出现,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音乐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从音乐艺术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网络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即:有反映非主流的、有体现民族精神的、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有讽刺社会现象的等等,这些作品都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它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们也了解了生活中的真善美,有一定道德和理想意识融合在里边,展示了网络音乐创作文化背景的多元化取向。对于网络音乐的出现,虽然人们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但是无法改变的是网络音乐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出现已经成为事实,且已经影响到音乐整体的发展和创新,是不容人们忽视的。
三、网络音乐创作的审美价值取向
网络音乐创作的出现不同于其他的音乐,他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网民的一种娱乐方式,其现代性和生活性的特点以及歌曲创作的内容决定了网络音乐创作的审美价值取向是:娱乐性、平民性与批判性、孤独感、时代新潮性。
1.娱乐性。网络音乐的出现本身是网民的自娱自乐,是人们接触疲惫、宣泄压力的一种形式。很多网络音乐创作的内容和视频都带有幽默和诙谐的成分,诸如网络音乐的开山代表作《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歌词和视频图画都很搞笑,歌词内容不加任何的修饰,直接以平常的语言表达出来,借以来增强音乐作品的娱乐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老鼠爱大米》《狼爱上羊》歌曲的名字就带有娱乐性。
2.平民性与批判性。网络音乐创作没有特别的人组织的,是人自发的,不受任何人员和意识控制的,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和展示的。而其内容也都是平民性的,但是在平民性的内容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其批判意识,或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或是对生活中点滴的批评。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以家常话的形式对社会上交通事故,司机逃跑的现象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大学生自习室》以直白、诙谐、幽默的语言批判了大学生自习室常见的“书包占座”“恋爱的不文明行为”“自习室里吃零食”等现象。
3.孤独感。孤独感在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定义为:音乐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无法倾诉的个人内心体验。网络音乐创作范畴较广,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一种无助和苦闷不知向谁宣泄,进而以网络音乐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斯琴高丽的伤心》表达了斯琴高丽在生活现实面前的无奈和绝望。
4.时代新潮性。网络音乐创作的随意性和不受限制性,使得他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音乐创作。加之网络本身是新潮的代表,是最前沿的,因此网络音乐创作也是紧跟时代步伐。一位音乐名家对网络音乐的时代性特征总结为:“它在反映社会题材的作品时时效性强”。网络音乐的这个显著特征很自然就成为了其艺术价值取向之一。如:在非典时期,网络上马上有人创作出《抗击非典听我说》《谁怕谁啊》等音乐作品;在发生一个姑娘因救丹顶鹤牺牲生命后,唐磊创作了《丁香花》网络歌曲等等。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追求、民主意识等也有所提升,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让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以音乐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说,网络音乐创作的出现是新时代背景下音乐发展的必然性,它以特殊的方式丰富了音乐内容,拓宽了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艺术价值范畴,具有很强的价值和意义。
[1][德]金特•克莱南等著,金经言译.音乐教育与音乐社会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包兆会.我动我晕眩:流行音乐[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3]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5]中波.审美意识与音乐文化[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杜永茂,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