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分析

2014-07-12胡珊珊汉口学院音乐学院430212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戏曲

胡珊珊 (汉口学院音乐学院 430212)

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分析

胡珊珊 (汉口学院音乐学院 430212)

在中国的电影音乐构成中,民族音乐占有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影音乐的发展。本文通过几种不同的民族音乐形式的运用以及几个成功的典例对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民族音乐;元素;电影;音乐;运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情感以及精神的传承。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电影的发展也担负着传承文化这一重要的使命。而相较于音乐,电影的出现还是晚了许多,那么,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音乐的辅助以及引导作用就不可忽视,特别是象征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参与电影的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中国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以及各种各样的乐器为电影音乐的选择以及使用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也是中国电影音乐的魅力所在。一般来说,在电影中的民族音乐使用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民歌、器乐、戏曲。

一、民族音乐在电影中使用的形式

(一)民歌

我国民间歌曲的源流应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相传最早的民歌是黄帝时所作的《弹歌》,它为后世留下了关于狩猎生活的真实记载,民间歌曲和人民生活劳动息息相关,人们通过曲调以及歌词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现出来,抒发情感。民歌的普及程度以及传唱程度很高,人们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做家务的时候都会哼上几句,真实地反映出了人们的生活状况,是一种最为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而电影音乐人则是深入生活,在生产生活中收集到一些最原始的资料,加以艺术的润色,将其展现在适宜的影片中,为电影打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在1940年,我国拍摄了第一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塞上风云》,在这部电影中,作曲家盛家伦以西康民歌为基础,改编了一首《思乡曲》,让观众有身在草原的真实体验。还有名噪一时的《敖包相会》,在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至今还流传着辽阔的草原上忠贞不渝的爱情。这样的例子数之不尽,因为民歌的资源用之不竭。

民歌最突出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很清晰的体现出各个民族的人们所拥有的社会生活与风貌,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不同的生活状况以及生活特色直观的表达出来,既适应着电影的剧情发展,又可以深化电影的环境特色,还能调动起观众强烈的回应,便于流传,因此应用十分广泛。

(二)器乐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对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民歌传唱已经不能满足电影的需要。特别是在一些年代戏中,需要一些特别的乐器来烘托气氛。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中,主要包括拉弦类、吹奏类、弹拨类以及打击类等类别。

在电影音乐的使用过程中,很多作品都是在原有民歌曲调的基础上经过了作曲家的二度创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孔雀公主》,创作者采用了奏鸣曲的形式以及演奏原则进行改变,将原有的山歌的简单旋律进行了再度的创作。对电影的主题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呼应。例如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场景下,对民歌旋律的主次进行强调,只选择最贴合电影情境的部分或者强调某种感情的深度、广度。

(三)戏曲

相对于前面两者,戏曲则更加具有综合性。戏曲集合了民歌、舞蹈、器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戏曲对中国电影的产生以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其实不难看出,其中戏曲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后期的包括《歌女红牡丹》中穿插的京剧片段更是多达四个,如《裕塘春》《四郎探母》《拿高灯》,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非《霸王别姬》所属了,它十分巧妙的融入戏曲的元素进去,此时的电影承担了载体的作用,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以两个京剧名角的人生为主线,将主人公的爱恨情仇穿插进去,整部影片都没有离开京剧,有一种戏中戏的感觉。这部影片的民族特色表达的淋漓尽致,为后世的作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

二、典例综合分析

在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可谓体现的淋漓精致。首先,《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这首曲子真实的再现了公元前20年根据楚汉在垓下决战时, 汉军刘邦用十面埋伏阵法大败楚军项羽这一历史史实。全曲气势恢宏。而在后期电影的制作中。导演张艺谋并没有选择我国本土的音乐人,而是邀请到了名震国际的日本作曲家梅茂林。作为一个深受东方文化熏陶的局外人,似乎更能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忽略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中对古典音乐的改变,回到最纯真最原始的状态。

电影中主要使用的琵琶,自隋唐时期传入,就一直在我国的民族乐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部影片中,琵琶的演奏一直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换手法以及节奏,音乐与剧情发展配合默契。将琵琶的细腻委婉与铿锵有力表现的游刃有余。

在中国电影的民族音乐发展史中,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摒弃了西方乐器混奏的交响乐模式,发现了针对于中国传统乐器特有的演奏方式,有时候仅仅使用一件或者两件民族乐器可能效果更佳,更具有代表性、独特性。

三、结语

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取得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很微妙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在共同的发展。这样的结合不仅使得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有了用武之地,还使得民族音乐对于电影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影市场在逐渐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即便现如今中国的电影无论拍摄技巧,后期制作的技术等方面已经有了大的飞跃,但相比国际电影市场,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在制作方面以及拍摄技巧方面依旧不可相提并论,而就是在这样的竞争下,中国电影利用自身独特的人物、风格,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全球化的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充分的利用中国自身的文化底蕴,将我国特有的文化特征加入到电影拍摄与制作中去,不盲目跟风,不随大流,坚持自己具有特色的中国化发展道路。将中国特有的民族音乐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中,以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使中国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才能在电影音乐领域以及整个电影市场中不断进取,走向辉煌。

刘祯.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J]. 电影文学,2010 (23).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歌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