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传承
2014-07-12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24000
滕 飞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24000)
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传承
滕 飞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24000)
本文主要从中国早期动画片对戏曲元素的借鉴:外在艺术表现元素、戏曲的造型特征、外在艺术表现元素的借鉴这三个方面阐述动画角色对戏曲元素的具体借鉴。戏曲集合传统艺术,包含表演、音乐、舞蹈为一身,也包含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特有的审美观念。在近几年在国内传媒发展迅猛的趋势下,特别是动画这一国家朝阳产业需要传统元素的结合才更显魅力,戏曲这一元素在动画中的传承势在必行。
戏曲元素;动画设计;角色
戏曲集合传统艺术,包含表演、音乐、舞蹈为一身,也包含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特有的审美观念。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到今天已经有三百多种,比如著名的京剧、越剧、秦腔等都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中国动画对戏曲的借鉴一直没有停息过,无论三维动画或者二维动画对现代戏曲艺术的精华不断吸收,并且随着近几年动画投影及大屏幕的广泛推广,会直接导致戏曲元素与动画融合度和表现力的提升。
一、戏曲元素对早期动画的影响
1956年动画片《骄傲的将军》运用京剧脸谱、程式化的动作、京剧音乐等多种戏曲元素,为国人呈现了一部民族化程度较高的作品,也为之后的戏曲元素在动画中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人尽皆知的《大闹天宫》代表了中国六七十年代动画的最高水平,并在当时荣获多个世界级的动画大奖,程式化的脸谱和富有韵律的配乐等民族特色至今还让人记忆忧新。在这之后的《哪托闹海》也是取之于明代神话《封神演义》的蓝本,这部影片的打斗场面和服饰色彩、面相等都体现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结合。这样的案例比较常见,还有很多动画都借鉴了各种戏曲元素,戏曲除了娱乐什么功能体现之外,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戏曲的造型特征
1.造型特征
戏曲艺术已有千年历史,戏曲的分类有多种,比如汉剧、昆曲、京剧、越剧等等,昆曲和京剧最喜闻乐见是戏曲艺术的代表。每个剧种都有相通的特点,虽然造型特征有些不同。
(1)脸谱艺术
戏曲的脸谱是表现人物个性的方式之一,也是戏曲特有的元素,戏曲脸谱是角色性格表达最直观的方式,面部是塑造人物重要特点之一,并且来源于生活但是和生活中的化妆不相同。传统戏曲根据角色行当的不同分生和旦,生旦一般以写实为主,基本每个人物的特点都一样,种类有老生、小生、武生等;旦包含有武旦、花旦、老旦、刀马旦等,旦角主要靠服装来区分,有些为性格活泼、有些为眉目清秀、容貌端庄的。
脸部化妆中还有一种是净丑类的,以线条强烈和夸张的面部特征为主,带有强烈的图案化和象征化,这种脸谱区别方式是艺术家长期实践中得来的,如图整脸和老脸。
(2)服饰的艺术特点
戏曲演员的服饰作为人物造型的重要构成,它包括戏衣、戏鞋、水袖等,作为戏曲舞台演出的造型手段,在表演中宁可穿破也不能乱穿戏服,这样使得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不一致让观众混淆。
戏曲的脸谱服饰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物的阶级地位,比如贵族服装华贵雍容和平民衣服的褴褛简朴的衣服大不相同。此外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会在服饰区别的基础上注重人物精神面貌的区别,在原有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美化,使得形象富有表现力,例如佩戴在官员上的翎羽,在起到装饰美观作用的同时,还表现人物的品级,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有一定的烘托作用。
舞台上的服饰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寓意,比如,年迈角色多穿深色,年轻穿艳色居多;当然如福禄寿、金鱼、蝙蝠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在舞台表演中使得角色适应这一规律性。色彩本身的含义并不明确,但是颜色可以衬托出人物的性格,也在使用上面有固定的模式,观众的习惯和思维定式让我们知道不能去否定它,要慢慢的接受它。例如在让演员演哭戏的时候穿上大红大紫的衣服,或者说让官员穿上布衣,这样会让舞台气氛变得不协调。戏曲服装还会有大量的纹样作为装饰,一定程度会让观众知道人物身份的作用,比如官服上面用虎作纹饰和用龙作纹饰是完全不一样的官衔,区分官服高低的纹饰还有狮、鹤、豹等,还有比如在衣服补子上绣的纹样可以看出来是武官还是文官。
三、动画角色设计对外在元素的借鉴
1.题材
皮影的唱剧本起源于唐、五代盛行的俗讲,般穿插讲一些劝喻性的历史故事和明见传说。1后来为了通俗易懂,经文演变成“变文”,也就是七言或杂言的韵文说唱体。“变文”语意极其通俗,内容很多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五代以后,经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国文学的影响。到后来的皮影戏的题材内容已涉猎非常广泛,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到近代也出现了时装现代戏。大多数剧本是改编的,大多是借鉴的名著、戏剧、民间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剧本也走向年轻化和时尚化,出现了许多时装现代剧和爱情故事剧。
2.人物扮相
戏曲艺术中讲究夸张多变的人物,每个行当都有特定的人物身份、地位,戏曲的人物扮相在广大观众中已经有较为稳定的模式。在动画设计中合理的运用程式化的戏曲脸谱和服装造型特点可以减少制作成本、降低制作难度,这对角色的塑造有很好的艺术渲染效果。
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国产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的将军的人物服饰借鉴皮影净角颜色主体的红、绿、黄。整个影片风格讲究色彩浓重、鲜艳、对比强烈,搭配讲究互补色强对比的搭配关系。以红黄色为主色调,所占比例一半以上,其他为冷色作互补,整个人物脸部借鉴京剧脸谱。在中国发展过程中还有《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的面部形象就是借鉴了京剧脸谱而成。孙悟空在京剧脸谱中属于净角中的武花脸:以白色为底,面部画红色的倒立桃形,尖嘴,翻鼻孔,额头画有佛珠,两颊有纹饰,造型复杂。在动画中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程式化的借鉴,又突破了程式化的简单理解,使孙悟空的形象符合观众的审美定势,被观众认可和喜爱。
3.动作设计
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节奏感和美感,这些动作对情节的顺利进行有推动作用,并且也从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在动画角色的探索之时将戏曲动作和动画动作相结合是必然的。比如《骄傲的将军》中当将军得胜归来的时候,他的步伐立即表现为戏曲形式的程式化,把人物的性格表现无疑,而和将军对比强烈的食客步伐则表现出猥琐的小碎步,通过2种步伐的对比,将人物性格刻画的更加的细致生动。还有个例子,《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和天兵打斗的情形也是借鉴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方式,以及《哪吒脑海》中李靖面对哪吒犯错误所体现的手法和姿势都源于戏曲中老生的动作程式。
中国动画中的动作设计与西方动画的动作设计不同,中国动画讲究含蓄的民族美,不能单纯的模仿戏曲形式的“唱念做打”,而要拿捏戏曲与动画的基本规律,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中国文化发扬其特色。
4.场景设计
动画场景指的是动画角色与表演的特定场合和空间环境,场景设计要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剧情、背景,增强角色表演的感染力。戏曲中常常用程式化的表演来唤醒观众内心的体验,动画可以借鉴戏曲表演中那个场景的变换,如皇宫、战场、大堂,动画场景如果可以随意的变换效果的话,可以营造一种景外韵味,在场景中隐含“虚”的表现方式。早期的中国水墨动画《牧笛》就完美的运用了戏曲场景的虚实表现方式,牧童在河中戏水,牛和牧童在水中戏耍的场景采用留白的手法,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5.音乐与对白
音乐作为动画片推动情节的重要环节,它既能够赋予动画角色生命和活力,又能深化角色形象并渲染场景气氛。戏曲音乐元素包含了唢呐、古筝、二胡等各种乐器,在增强动作节奏感的同时还将气氛推向高潮,《骄傲的将军》中程式化的踱步动作配上节奏感强烈的锣鼓点,把将军踌躇满志的气场表现的惟妙惟肖。戏曲中的对白大多是以“唱、念”的形式来表达的,大多数情况下节奏缓慢,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动画中的对白是赋予角色生命的直接手段,要借鉴戏曲艺术的对白元素就要进行变形处理,比如孙悟空的“看!吃我一棒”, 借鉴了京剧念白加上现代化的处理,语调丰富多变,让人回味无穷。
四、结语
近几年中国动画片创作达到一个低谷,技术上的落后和质量上的租糙是一方面原因,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国外动画冲击下的茫然,自身特有的民族化缺失,外来文化麻木接受。每一部历久不衰的动画作品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成功因素,那就是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地域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传统艺术元素不仅是一种代表中国独立存在的特殊符号,而且代表中国文化精髓而真正的传递中国精神,并且传承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
注释:
1.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6.
[1]路应昆.《戏曲艺术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周育德.《中国戏曲与中国宗教》.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3]彭飞.《中国的戏剧》.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4]肖文津,王华丽.《动画形象设计》.清华人学出版社,2007.
[5]王传东,艾琳.《动画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李铁,张海力.《动画角色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佟婷.《动画艺术论》.天津出版社,2001.
[8]孙立军.《浅谈中国动画的创作现状》.载于《电影艺术》,2004.1.
滕飞(1987—),男,硕士研究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