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奈作品形成风格与浮世绘版画渊源
2014-07-12杜冬梅锦州市群众艺术馆美术摄影部121000
杜冬梅 (锦州市群众艺术馆美术摄影部 121000)
一、日本的浮世绘版画
浮世绘是16世纪末到19世纪末在日本江户一带风行的版画。它以描绘歌舞伎、浪人、妓女、田园风光、风土人情等为主要内容,就像是一部反映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浮世绘版画所表现的,虽然也包括一些有文化的商人和中产阶级,但从整体上看依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属于庶民阶级。
浮世绘画师的构图能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浮世绘版画的构图总体来说基本上还是符合日本情趣的样式,即没有景深、没有阴影的二维空间构图。在样式特征上首推“非对称性构图”,非对称性构图就是要在整体上达到某种统一,画面上达到均衡感,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浮世绘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局部放大”,即将主体极度推近,导致主体部分被画面切断,随着主体完整性心理的暗示,使表现空间延伸到画面之外。这种构图是由喜多川歌麿首创。他的“大美人头”不同于以往的全身像,局部放大为半身像,为了活跃画面空间可谓在构图上费尽心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生动地传达鲜活世态和人物的精神面貌。
浮世绘版画的魅力还表现在抽象的装饰性上。这种装饰性趣味很大程度是通过对服饰纹样的描绘表现出来。江户时代的服饰设计简直令人惊讶,其大胆的色彩组合与丰富的图案前所未有地具有视觉冲击力。线条是浮世绘师用来表达对象的动作、造型、拿捏人物精神状态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而色彩在浮世绘版画中又起到装饰作用,使画面靓丽清新,充满情趣。在画师的手中,这种以平涂为主的服饰的色彩特别讲究纯色对比。或强烈、或温婉,在俗与雅之间寻求一种虚实相生的构成,达到纯画意的境地。
二、马奈对浮世绘的喜爱
浮世绘最早进入欧洲一切都是出于偶然,最开始是作为陶瓷产品的外包装,据贡布里希考证“这种包装纸在当时的欧洲可以很容易地搞到它们。”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日本人展示了大量歌川一派的浮世绘,其简洁的构图、单纯平展的色彩、细腻流畅的线条、简洁明朗的形象,令狂热的西方崇拜者眼前一亮,很快被他们抢购一空,甚至在欧洲大陆掀起了空前的“日本趣味”热潮。浮世绘版画在19世纪中叶已为欧洲画家所熟知,尤其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人们把它高呼为纯艺术。
喜爱日本艺术的爱好者们成立了一个小团体称之为“日本酒之会”,他们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聚会,喝日本米酒并尝试使用筷子来用餐。版画家布拉克蒙作为“日本酒之会”成员之一在日本主义热潮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据约翰.雷华德考证“版画家布拉克蒙早在1856年就发现了用来包装瓷器的纸张上面印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他对于这种版画可谓一见钟情,这张版画他很长时间一直保存着。后来,巴黎出现了一家专门经营东方物品的店……很快,这家东方用品商店就成了巴黎艺术家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很快,巴黎所有的画室里都有日本版画和扇子了。……因此,马奈便成为那家东方用品专门店的常客。”1马奈作为版画家布拉克蒙的朋友,也因此成为巴黎东方工艺品商店的最早顾客之一。他不仅收藏了好多日本工艺品,同时也是《北斋漫画》的最早传阅者。可以这样说:马奈及其艺术家们最早发现了日本浮世绘版画的意义。
三、马奈作品风格的形成
马奈在他作为画家的早期生涯中对浮世绘版画的关注和喜爱之情已有不少文献提及,但最有力的证据还是他创作的和浮世绘有关的作品,这些作品直接展现了他对浮世绘的关注及喜爱。这一点从他的作品《左拉肖像》中便可看。画面上,在左拉身后的日本屏风以及墙上都挂着浮世绘作品,这就暗示着马奈是沿着这个方向去创立新法的。浮世绘被法国现代主义诗人马拉美称为“自然透视”。他就马奈作品中的透视说到:“自然透视不是那种完全人为的、使我们的眼睛成为受文明教育欺骗对象的古典科学,而是我们从遥远的东方,如日本学来的那种艺术透视” 。2这一点清晰地标识了马奈对浮世绘美术画法的接受和创造性运用。在对景深感的剔除上马奈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其中,《吹笛少年》描绘的是一个少年吹笛手的肖像。在这幅画里,人物被置于一种浅灰色近似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深蓝色、红色把形体有利地显现出来。画面上没有阴影、没有地平线,没有轮廓线,而以最小限度的立体层次来作画,似乎画中人物与背景同样距离,没有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所以有人曾说过马奈的画平得象扑克牌一样。其他人也讥讽为“服装店的招牌”。这是马奈刻意而为的将绘画从三维空间中解放出来,在二维平面上寻找属于自身语言的经典之作。
在马奈的绘画作品中到处可以看到浮世会的印痕,在《奥林匹亚》这幅画中马奈完全舍弃了中间色调,而是将明暗进行直接对比,由不同色调间的跳跃去引发一种视觉上的动感。左拉在评说《奥林匹亚》时说:“躺在白色床单上的女人在黑色的背景衬托下,好像一块苍白的色块。背景中那个手拿花束的女黑人头,以及那只猫,形成了两种强烈对比的色调。而且,画面上看不到任何细节。那个少女嘴唇只是两条细细粉红色线条,眼睛也被简化成简单的黑线。再看那花束,简直就是玫瑰红和蓝绿色的简单色块组合。”3这种刻意去除景深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前景中的人物。这和浮世绘版画对中间色的舍弃、单纯追求色彩的对比、不要明暗过渡特点不谋而合。
仔细分析马奈作品,浮世绘对于马奈,不是简单地沿袭、照搬,而是以部分接受的创造性转换方式与传统画法交融在一起。在题材的选择上脱离了故事性,而转向表现日常生活的题材,客观地描绘日常生活琐事和看到的景色。在空间处理上,通过对背景的平涂处理,削弱了传统的景深感。色彩上一改以往的暗色调,变得更加明快。而在一些作品中又巧妙地将浮世绘对现实世俗的描绘以及线、形和色彩的表现手法相融合。这些痕迹都是创造性地运用的结果,这也正是马奈作品的魅力所在。
由此可见,跨文化美术间的互渗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在美学意义上应得到更有力的拓展。
注释:
1.潘力浮世绘[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270.
2.王才勇.印象派与东亚美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85.
3.刘德滨,余勇康,邢志善西方美术名作鉴赏辞典 吉林美术出版社,198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