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急!
2014-07-11周群锋
周群锋
章金莱(六小龄童)家中门厅的墙壁上有一块“猴王世家”牌匾,这是冰心老人在上世纪90年代所题。
“我兄弟姐妹11人,只有我和二哥小六龄童在猴戏表演上有所成就,可是二哥16岁夭折。现在,章氏猴戏代表人物只有我一个人了。”他叹息道,“再这样下去,就慢慢地没有传人了。我感到责任更大了。” 六小龄童不无忧虑。
六小龄童已经55岁。这些年,他通过很多方式,苦苦寻找,却至今未发现“新美猴王”的接班人。
未来,谁来接过“猴王世家”的金箍棒?
百年四代“美猴王”
“自清末至今,章氏家族已经出现了四代‘美猴王。我们家族史就是一部中国猴戏文化的缩影。”六小龄童开门见山地向《中国周刊》记者聊起了章氏祖谱。
章氏家族是蒙古族的后裔。其祖先随着蒙古骑兵的铁蹄,从大漠黄沙的塞北,一路来到了隽秀轻盈的越国江南。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留在南方的蒙古人被贬为“堕民”,他们被集中居住,不能参加科举,不能进入上流社会,不能与一般平民通婚往来,不能随意迁徙。
在这样逼仄的生存通道里,做道士、小商小贩、吹拉弹唱的街头艺人,成为“堕民”们唯一的谋生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堕民”学会了演戏,甚至自创了戏派。“章氏猴戏”便是如此诞生的。
从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章廷椿开始,“章氏家族”演猴戏便有了些名气。那时候,章廷椿还有个名号“活猴章”。每到农历节日,“活猴章”便会头戴木头雕刻的猴面具,光着脚,手拿锄棒舞起来,演猴戏。
到了祖父章益生这一代,“猴王世家”开始形成。章益生是浙江绍兴上虞道墟镇一个村民,除了在田里辛勤耕耘外,还经营着一家小灯笼铺。但他在农闲、逢年过节时都会参与演戏,演得最多的就是猴戏,以至于后来有了“赛活猴”的名号。
虽是农民,章益生的抱负却非同一般。上世纪20年代,他向乡邻借了5块银元勇闯大上海,把大城市的服装、马鞭等戏剧道具,贩到当地小镇做起了戏业生意。积累一定资金后,他在上海开了一家“老闸大戏院”,并把所带去的绍戏班社扩展成了“同春舞台”,开创了绍兴大班在上海的“基地”,打开了“绍剧”的上海之门。
“在‘猴王世家形成的过程当中,祖父起着无比关键的作用。”六小龄童评价道。
章益生的儿子章宗义,即六小龄童的父亲,因6岁学艺,故名“六龄童”。 章宗义自幼痴迷社戏,有时甚至逃学,跑到偏僻的乡村看社戏,偷学各种表演风格。还经常做“白日梦”,梦想着戏台上某一位大将会收他作徒弟,教他翻筋斗……
章宗义12岁登台,专攻武生,兼演武丑。他主张打破门户之见,博采众长。他塑造的角色集人、神、猴于一身,表演形神兼备,独树一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第三打,他就完全创新,颇有些野气。当孙悟空被逐时对唐僧的跪拜,为六龄童所独有,跪着跳起,再跪着跳倒,连跳连拜,很见功力,为行家们称许。
自此,章宗义开创了猴戏“活、灵”的南派风格,被公认为是绍剧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被誉为“南派猴王”。
1960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摄成彩色戏曲影片,发行到72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奠定了章宗义蜚声海内外的“南猴王”艺术地位。多位中央领导观看后给予高度赞扬,毛泽东还写下了传颂至今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的名句。
2013年11月,89岁的章宗义获得了中国戏剧类最高奖项一“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今年大年初一(2014年1月31日),章宗义去世。“父亲的一身猴衣和金箍棒都跟他一起火化了。”六小龄童说。
章宗义有11个儿女。在章宗义心目中,二儿子小六龄童(章金星)是最佳传人。章金星生于1950年,3岁即随浙江省绍剧团演出并从父六龄童、伯父七龄童(章宗信)学艺,8岁成为该团正式学员。
1957年12月15日,绍剧《大闹天宫》在上海演出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六龄童,给扮演小罗猴的章金星赐名“小六龄童”,并怀抱小六龄童合影留念,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瞬。
1961年10月10日,由六龄童、七龄童、小六龄童主演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进京演出。小六龄童扮演活泼可爱的“传令猴”,其表演天真、淳朴、诙谐、幽默,被《中国戏剧艺术家辞典》誉为中国最有名的“戏曲小神童”。
小六龄童没有读过书,却极具天赋,能非常到位地理解剧情。从小他就会自己化妆。化妆师给他化一遍,他就会自己化。后来,演出时,各种猴子的造型勾脸,都是他自己化的。可惜,1966年4月13日,16岁的小六龄童患上白血病,离世了。
“我的艺术启蒙老师不是父亲,而是二哥小六龄童。二哥在病危住院期间,只要精神好一点,就会给我讲《西游记》的故事。弥留之际,他还对我说,我就要死了,如果你演成了孙悟空,就能见到我了……” 六小龄童说。
快半个世纪过去了,六小龄童仍清楚记得二哥去世的日子,因为“他走的前一天,还在为我过7岁生日”。
17岁时,六小龄童高中毕业考入浙江省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1982年,央视筹拍《西游记》,导演杨洁给“南猴王”六龄童打来电话,询问小六龄童是否还在演戏。
六龄童没有告知杨洁小六龄童去世的消息,而是向她推荐了六小龄童。试镜时,杨洁顾虑重重。看上去,六小龄童非常内向,不爱说话,和那个肆无忌惮的猴王形象相差悬殊。但是当他舞动金箍棒的时候,杨洁忽然眼前一亮……
《西游记》播出后,六小龄童的表演广受好评,被称为“几乎完美的演出”。他借此剧连获金鹰、飞天两项大奖,并当选第二届中国十大电视明星第一名。而电视化的猴戏表演,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章氏猴戏”。
自1988年首播以来,82版《西游记》在央视和卫视重播次数至今已累计多达3000多次,全世界重播率最多。该剧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六小龄童从此家喻户晓、名震中外,被誉为“当代美猴王”“国猴”“再世孙悟空”“天下第一猴”“猴圣”。而因为前后17年(1982-1999)完成一部世界名著电视剧《西游记》,六小龄童成为中国影视界第一位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人!endprint
至今,“章氏猴戏”在中国已有100多年历史,章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猴王世家”。
章氏猴戏可外传
在82版《西游记》拍摄时,六小龄童结识了担任场记的于虹,并与之相恋,成了“西游剧组”最大的赢家。
于虹至今不知道自己“是爱上了孙悟空,还是爱上了章金莱”。六小龄童说:“当时剧组明文禁止谈恋爱,而我当时已二十三四岁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何况于虹又是那么好的一个姑娘,于是便破了戒规……”
1988年6月12日,两人结婚。“婚礼非常简单,连婚纱照也没有拍。按现在的说法算是‘裸婚了。”六小龄童笑道。
刚嫁到章家,于虹感觉像来到了花果山,“怎么连卫生间里都是猴子举着金箍棒凶狠的照片,往往一个晚上都安睡不下来。”而现在,“嫁猴随猴”的她,也养成了收集各种猴元素物品的习惯。
1990年11月,他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现在,24岁的妞妞在加拿大留学。“我女儿小时候,以为自己是孙悟空的女儿。现在长大了,她的兴趣在音乐方面,我不会勉强她学猴戏。”
“六小龄童只有一个女儿,或许是一种完美的残缺。我们不希望六小龄童成为‘末代猴王。新猴王的出现需要13亿人口的大部分观众来确定。”著名文学家冯骥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冯先生说得非常有道理。就像维纳斯的手一样,我没有儿子,也是一种完美。如果我有一两个儿子,他们不一定能演好。你想啊,我11个兄弟姐妹里面,怎么就只有我和二哥演得好呢?”六小龄童对《中国周刊》记者说。
“很多人觉得章氏家族专产‘美猴王,别的地方产的都不正宗。真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我父亲早就说过,章氏猴戏不姓章。”
针对媒体上广见的诸如“‘章氏猴戏传男不传女”的报道,六小龄童也向《中国周刊》做了澄清。“我从没有这个说法。我兄弟姐妹11人都演过猴戏。‘章氏猴戏更没有不外传的说法。不能外传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和出路的文化。”六小龄童说,“猴戏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全世界各个人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只要符合标准,又愿意学,我都愿意教。”
懂戏曲才能演好猴戏
“要想演好、演活美猴王,必须接受中国传统戏曲的熏陶。” 六小龄童说,“这句话,我可能说得有点绝对,但是我不收回。”
“为什么再好的戏剧、影视学院都培养不出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因为他们没有传统戏曲的文化底蕴。传统戏曲是猴戏文化的根脉。”说到兴致上,六小龄童即兴给《中国周刊》记者做了一些猴戏中高兴、狂喜、生气、着急、俏皮等表情动作。
“比如我这个眼神儿,这样看的话就呆了,看的时候,身体要稍微侧一点,否则就成了傻猴了。再比如挠痒,也要侧一点身子。耸肩也是一样,不能僵硬。再比如火眼金睛,眨眼的时候,眼睛要瞪出来,让人感觉到你是在上下打量妖怪。再比如,站的时候,两个脚要一个实一个虚,屁股要收进去,撅屁股不好看,手还要放松。孙悟空不是动物园的猴子,他的性格是人的性格,有一样的七情六欲……”
这些动作做下来,六小龄童感叹,“你看,我刚才给你做的那些动作,影视学院不会教的。哪里有?只有在戏曲里面才有猴戏这个门类,才有武生这个行当。”
猴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瑰宝,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以及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表达,都是表现孙悟空的艺术形式。
“不是脸上贴点毛,会挠痒痒就可以演好的。想演活孙悟空,却不懂戏曲,对原著精髓不了解,又把握不足,就体现不了美猴王的本质。美猴王‘猴、神、人的三者关系(猴的动物性、神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是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的。”
上世纪60年代,万籁鸣导演了大型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广受好评。“片中孙悟空那野性、神情、状态,多么到位!为什么传神?制作前,万籁鸣先生要求所有的制作人员包括画画的年轻人,全部都要懂中国的戏曲文化。”
六小龄童拜访过万籁鸣先生不下十次,万籁鸣给他讲过的一句话,让他铭记终生。“我的卡通片为什么成功,因为我在戏曲的基础上,卡通化了。”
“我怎么成功?我就要演成‘电视化的美猴王。电视和戏曲中的美猴王不一样,但是都来自戏曲。孙悟空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七情六欲,中国戏曲都会告诉你。” 六小龄童说,“然而现在有的年轻人,对戏曲了解太少了,沾上毛,拿起棍子后,乍一看,哎呦,还不错,真像孙悟空,但是一动起来,完了,你就露馅儿了。”
苦寻不见“新猴王”
这些年,六小龄童在绍兴办过学校,在上海开过班,甚至到歌舞团、杂技团、学校去寻找,但始终没有发现能够接班的好苗子。
2000年,他在上海创办了六小龄童艺术学校,很快便有100多个报名者,但终未找到中意的人选。大约一年多后,学校便关闭了。“很多家长太急功近利了,以为演了孙悟空就可迅速成名,还有些纯粹是为了好玩儿。”
有一次,有个家长带了个6岁的小胖墩儿来,六小龄童一看体形就不合适。作为见面礼,这个孩子给六小龄童带来了一幅书法作品,这倒是让六小龄童眼前一亮。
“我鼓励这个孩子,要好好学习毛笔字,书法也是我们的国粹。几年后,这孩子获得了他们省书法比赛的少年金奖。”六小龄童说道,“猴戏有一定的难度,不是谁来学都可以的。行行出状元,没有必要都演孙悟空。如果当初,我让他跟我演孙悟空,那就是误人子弟了。”
十年前,《新民晚报》登过一篇《寻齐天大圣继位人》的文章,之后六小龄童收到了国内外很多读者的来信,甚至还有外国的白皮肤、黑皮肤的孩子。“我很感动,没想到一篇报道竟会引起那么大反响。仅在成都一地,就一下冒出了数以百计的报名者。我的家乡绍兴也有许多人打来电话……”
现在,六小龄童仍在苦苦寻找美猴王接班人。去小学演讲时,他也会关注一些适合演孙悟空的小孩。但是,一无所获。endprint
“现在,在内心深处,我还是最希望通过电视选秀的形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以筛选方式,找到‘新美猴王。”
具备怎样素质的人可以接过“金箍棒”呢?“也许我的要求有些苛刻了,所以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苗子。我希望这个孩子的素质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演猴戏,他的人文素质,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个人道德、生理条件、高矮胖瘦、机灵程度等,都非常重要。”六小龄童说。
“170cm左右最合适。因为站直了可以高一些,蹲一蹲显得矮。其次,脸型要狭长且偏瘦一些,眼睛要大一些,机灵一些。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要有艺术追求,人品差不行,只是为了玩而去演猴戏也不行,要把猴戏当作一生的追求。”
这些条件确实严苛。“没有决心和毅力不行,但只有决心和毅力也不行。也得考虑自身条件。因为有些是可以调节的,有些则很难。”六小龄童说,“比如我要去学跨栏,立志要超过刘翔,你说可能吗?有志者未必事竟成。”
“你可以踩到我的肩膀上,但是路要靠你自己走。”成名后的六小龄童至今铭记父亲这句教诲。
“很多人都认为我是最正宗的美猴王演员,认为若是我不带徒弟,会有不正统的感觉。其实我不这么看。我希望未来的美猴王可以向我学习,但不要完全模仿我、复制我。齐白石先生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要博采众长,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谈到成功的秘诀,六小龄童经常会提到三个字——“戏、细、戏”,意为“演戏要善于观察,只有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演好戏”。六小龄童边说,边打开手机给《中国周刊》记者看了一幅漫画。“你看,网上有个人画了个孙悟空的漫画,你看这表情,这动作,基本上是对的,说明这个漫画的作者善于观察,演戏也应这样。”
有一次,六小龄童到大连理工大学讲演。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没有正式收徒,六小龄童答道:“我很羡慕赵本山先生、郭德纲先生等都有弟子,但我个人不希望进行这样的一种拜师收徒仪式。六小龄童可能以后会有很多的学生,但不一定非要是师父和徒弟这样的关系。一旦拜师,会影响徒弟发展,因为人家首先会说像不像这个老师,以像为准。”
“我的父亲一生没有拜过任何师父,他认为‘人皆我师,或许我潜移默化地受他影响了。我在人生的艺术道路上有很多老师,戏曲界、武术界、书画界等等都有,但均未举行过拜师礼,但我同样尊师重道。”六小龄童说。
“我目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精力培养学生,不想误人子弟,以后希望办一所‘美猴王影视艺术学校,吸收有志于从事影视表演的孩子们学习。当然,并不是专门培养扮演孙悟空的演员,我会请从事戏曲、舞蹈、影视表演、戏剧表演、武术方面的老师来授课,对适合演美猴王的演员专门培养,但他也要会演文戏。我也是塑造过多种艺术形象,并非是只演孙悟空的特型演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