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养动物脱标原因及对策

2014-07-11贾烈宏陕西省陇县兽医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3期
关键词:耳标牛羊畜禽

文│贾烈宏(陕西省陇县兽医工作站)

2006年6月16日,农业部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对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散养动物耳标脱标现象严重已成为一个影响畜禽标识制度有效落实且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是一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多年,从2002年国家首次启用畜禽标识(当时叫免疫标识)到现在已十多年了,发现引起动物脱标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与同行探讨。

一、基层畜禽标识使用现状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应当具有惟一性。从这条不难看出,加挂畜禽标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畜禽的“身份”,以便实现动物以及动物产品的可追溯。同时,该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这条对标识的加挂部位以及需再次加挂时怎么办做了说明。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规定对于规模养殖场较为适用,对散养放牧动物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标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对于放牧的牛羊,一生要挂5~6次,甚至10次以上。这种现象对动物防疫部门来说,无非是按照规定,给掉标动物重新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和相关记录。可对于养畜户来说,反复加挂标识造成群众抵触情绪较大,认为挂上还会再掉,是做无用功,从而不愿意接受再次挂标。在防疫工作中经常发现群众积极配合免疫注射,而对挂标较为反感,甚至因为挂标产生争执的现象不断发生,对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动物以及动物产品的可追溯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引起动物脱标的主要原因

1.野外放牧因树枝、藤蔓牵挂而致脱标。笔者所在的陕西省陇县是一个畜牧大县,尽管奶牛养殖头数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但由于山大沟深,土地面积辽阔,饲草饲料资源丰富,依靠放牧为主的牛羊散养户仍然在整个畜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经常遇到放牧的牛羊被树枝、藤蔓等挂住而掉标,甚至撕裂牛羊耳朵的现象,这也是牛羊耳标出现“每次防疫都挂标,每次防疫不见标”的主要原因,约占整个掉标总数的60%以上。

2.因畜禽标识质量原因引起的掉标。在实际中因为耳标自身质量原因导致的掉标现象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公标、母标结合部位太松而导致的掉标较常见。经常遇到有的动物耳朵上只有公标而缺失母标,失去相关信息;有的动物耳朵虽然未发生任何撕裂现象,但耳标不见了;有的耳标柔韧性不够,太脆、容易折断,造成脱标;还有的是二维码和畜禽标识编码磨损严重,无法看清,使标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3.挂标部位不准、消毒不严引起的脱标。造成耳标脱落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挂标部位不准、消毒不严。在基层防疫工作中,每次防疫都成立有专业防疫小分队,不论从组织到实施都比较规范到位,村防疫员大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免疫注射操作较为规范。但由于注射时疫苗种类较多,工作任务重,因此挂标任务大都是村上临时加派的非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耳标加挂部位不准。有些挂在耳边缘,而不是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左耳中部。还有些图省事对挂标部位不消毒,从而造成挂标部位感染甚至化脓,引起牛羊因为疼痛、瘙痒而不断在树上或者其他物体上磨蹭从而引起掉标。

4.人为损坏引起的脱标。部分群众对畜禽标识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觉得只要按要求打了防疫针,牲畜不得病就行了,挂不挂标无所谓;有的担心挂上标识后放牧时会撕裂牛羊耳朵;还有一种原因是挂标部位会藏匿许多寄生虫,最多的是蜱虫,会成堆聚集,影响牛羊正常生长,所以部分群众甚至人为的用剪刀剪掉耳标,这也是每次防疫都会出现反复挂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三、对当前畜禽标识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畜禽标识质量。广泛征集基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对因耳标质量原因造成脱标率较高的厂家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同时加大耳标生产厂家的资格审查力度,从而确保供应的耳标质量过关,减少因耳标自身质量原因导致的掉标现象。

2.加大对耳标加挂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部位准确、严格消毒、操作规范。按照规定,耳标加挂应由村级防疫员实施,但在实际中,因防疫员免疫注射任务较重,具体挂标任务由其他非技术人员承担,因此应加大对具体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耳标部位准确,消毒彻底,减少应操作不当造成的耳部发炎以及部位不准引起的掉标。

3.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加强《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养殖户对畜禽耳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科学养殖管理,减少蜱虫的寄生。同时,对经多次教育、劝说无果,反复人为剪除耳标的养殖户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从而使人为原因造成脱标的现象不再发生。

4.对现有畜禽标识制度进行调整修改。畜禽加挂耳标的目的是为了实行可追溯。但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使其真正的意义没有完全发挥,而且仿照人身份证的模式对畜禽进行管理,从理论上来讲是可行的,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光费时费力增加工作量,而且群众不愿接受。另外,虽然耳标具有惟一性,但普遍多次需要反复加挂,也使得惟一性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建议学习国外做法,对一场、一村的同一类动物,采用一个代码,即“一场(村)一号码”,而不是目前采用的“一畜一号码”,以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标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可追溯,而追溯的目的是找到产地和生产者,而对于具体来自哪一头畜禽没有多大现实意义,且不便于操作,增加了工作量。

猜你喜欢

耳标牛羊畜禽
牛羊各几头
动物耳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藏羊佩戴不同材质和形状耳标的试验分析
浅析当前生猪耳标管理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牲畜耳标和电子耳标有了新的技术规范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