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身上流淌着粟特人的血液吗

2014-07-11荣新江

上海采风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安禄山突厥

文/荣新江

现在正经的字典上还查不到粟特,不过互联网非常发达,一查就知道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但是粟特人不光是“叛贼”,更多的是“好人”,所以我今天把历史上粟特人的面貌展现出来,让他们登场,给大家亮亮相。

粟特人基本上活跃于中古时期,大概在汉唐这段时间,这是陆上丝绸之路最活跃、最发达的时期。丝绸之路从中国汉代的首都长安延伸至罗马世界、地中海世界,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就是粟特人。

粟特人在古代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这次我们去了泽拉夫善河,那里分布着很多建筑在绿洲上的小城邦,最大的就是撒马尔干和布哈拉。撒马尔干和布哈拉在古代是最大的,现在是塔什干比较大。跟咱们新疆一样,一个绿洲养活一方人。这些国家的人来到中国要起一个汉姓,从撒马尔干来的姓康,从布哈拉来的姓安。康、安、米这三姓的,差不多是胡人的后裔。

今天的撒马尔干已经完全是伊斯兰的世界了,原来粟特地区的人都是信琐罗亚斯德教的,在中国叫袄教。现在的撒马尔干已经找不到粟特的遗迹了,甚至粟特的语言、文字也都被当地的突厥人或者塔吉克人同化掉了,粟特人的文字更多地出现在了敦煌、吐鲁番,中国出土的粟特文文献比粟特本土出的文献要多得多。

今天粟特最重要的考古城市是片吉肯特。前不久我们在去片吉肯特的路上遇到了撞车,那两个撞车的人交谈了一下就分道扬镳了,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在另外一个车经常经过的地方,撞车者才把钱赔给人家。被撞者先到另外一个地方检查他的车,哪些地方坏了要赔多少钱,等到两人再度会合的时候撞车者再赔钱。这跟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只有这一条路,没有别的路可跑,所以彼此总会碰到,大家都凭信用做事。

粟特人从小就跟着父母做生意,只要有利,再远的地方都要去。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是丝绸之路上一个东西南北的通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明的十字路口,或者商业的十字路口。向南便是印度,向北则是那些游牧的突厥、柔然、匈奴这些王国,往东到中国,向西就是波斯、罗马。所以粟特何国有一个门楼,东边画中华皇帝,北面画突厥可汗,南面画印度的国王,东面画拂秣(东罗马)王。他们的民族性也是这样,四海为家,是一个世界国家。比如安禄山、史思明这些人到了中国就变成中国人,到了突厥就是突厥人,到日本也可能就是日本人。当然韩国肯定能找很多,韩国姓安的那么多。

有意思的是,在粟特地区一直做考古的法国中亚考古学家葛乐耐(F. Grenet),多年来从没有在粟特本土见到过一张商人画像,就是说粟特人不表现自己的商人身份。玄奘也说,粟特人本来是商人,很有钱,但是平常好像穿得很一般。其实玄奘一路就是搭着粟特商队走的。季羡林先生讲过,商人和僧侣一直是结伴而行的。

在中国发现的这些粟特首领的墓葬里面,几乎都有商队的场面。商队一般都要两三百人一起经过帕米尔高原的那些山口,否则就会被干掉。商队最后面的人戴着一个船形的帽,拿着一个望筒,看远处有没有敌情。有负责赶牲口的,也有周边的警卫。队伍的行进很有规则,走的时候是牲口在中间,护卫队在外面,到了一个地方,就建立一个殖民地。

在《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这本新书的插图里,我基本勾勒出了粟特人的足迹,从布哈拉、撒马尔干,一直到安禄山的老家,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唐代的营州。安禄山母亲是突厥人,父亲是粟特人,唐朝人管这种人叫杂种胡。安禄山懂多国外语,粟特人做生意的时候要懂得多种语言。唐朝管理市场的都是粟特人,因为他可以当翻译,一个突厥人,一个汉人说不清楚的时候,粟特人跑到那里就明白了。

粟特人迁徙到一个地方,发现不好在城市里面插脚,一般就在城边上建立一个自己的殖民地,粟特人自己在里面生存。北朝的时候比较乱,政府也不管它,到了北朝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想控制它,主要是利用它里面的兵力,把一个萨保就当作中国的官了。所以中国的官僚体制里面唯一一个带外语名字的就是萨保。你看安家、史君这些萨保,他们后来都兼了一个什么军府首长的职务,其实是双重身份,既是粟特聚落的首领,又是中央或者地方军府的官员,也可以打仗。粟特人做生意做多了,所以他们非常会押宝。在隋末唐初的时候,两个史家都押宝跟着李唐干了。

我们在敦煌吐鲁番等丝绸之路沿线上出土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文书和墓志,特别是文书。其中最完整的一封就是武成的一个萨保,向撒马尔干给他出钱的人汇报他经商的情况。粟特人做生意是非常有系统,比如一个资本家,拿出一笔钱来委托一个人,这个人接受了这笔资金,就率着一个商队出行了。到一个中心的城市据点,比如说以武威作为大本营,这个人就到处派人。这封公元312年、313年前后写的古信札里面涉及到的地名有安阳、洛阳、金城、酒泉、敦煌……并且指明哪批商人要把什么东西运到哪个地方。粟特本土地区突厥化以后,他的语言变成了死文字,他们买卖什么东西,这些词很难破解。现在已经破解出来的,基本上是一些香料、药材、金、银、黄铜。还有一些只知道字面的意思,比如“白面”,是不是毒品不知道。他们以香料、药材这些又轻又容易携带的东西,来换取丝绸。粟特人就是这样做商业的,他的丝绸到了罗马世界就跟金子一样贵了。

粟特人过来的是批发商,这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不是长途贩运,长途贩运能赚多少钱?卖一个东西到长安,中间要耗费这么大。他们都是中转贸易,当然,中转贸易越转价钱越高,而地方政府,以及高昌国这样的丝路国家,便靠他们的商税来支撑当地的经济命脉。

粟特人建立了一个贸易网络之后,便基本上控制了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我们在《太平广记》里看到阿拉伯人、波斯人在东南沿海非常活跃,但为什么丝绸之路没有他们的身影呢?就是因为粟特人,粟特人就是要隔着波斯去跟东罗马帝国、跟中国做生意。

作为贸易网络的一个结果,我们今天所说的唐朝的辉煌文化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粟特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所谓的唐代文化,其实是粟特文化的因子经过大唐洗礼之后的结果。我们的音乐、舞蹈,如果没有粟特人,就会像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那样,呆呆板板的,像兵马俑。粟特人到了中国之后,舞蹈全部转变了,九部乐主体上都变成了西方的乐,变成了康国乐、安国乐、印度乐,都是西方来的。在安伽、史君这些人的墓葬图像里,可以看到大量的音乐舞蹈的画面。这些墓葬出土之后,中国的音乐史、中国的乐器史、中国的舞蹈史都要重写。当然,粟特也往西传播中国的文化,他们也把丝绸传到西方。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丝绸之路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交流,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承担了活生生的贸易者的角色。粟特人的商业血液实际上是流在汉人的血液里,流在回族的血液里,流在维吾尔族的血液里面。维吾尔文就是用的粟特文,他们继承的关系更多。回族里面有那么多姓安的,姓康的。中国现在的很多文化应该也还保存着唐朝的文化,中国人现在多能做生意啊?把全世界的钱都赚来了,这里面能没有粟特人的基因吗?一定有的。

猜你喜欢

安禄山突厥
杨国忠的预言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一箭双雕
唐玄宗&安禄山:一个敢宠,一个敢作
杨玉环是“安史之乱”的背锅侠吗
隋唐时期内地与突厥的人口迁移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靠跳舞发迹的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