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语文预习的误区

2014-07-11裴洪伟

成才之路 2014年17期
关键词:参考资料重难点课文

裴洪伟

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技巧,学生的听课态度和先天智商等,其中关键的因素是学生的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整个教与学的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方法不当,使得他们长期陷入预习的误区。正确认识预习,了解预习存在的误区,引导学生走出预习误区、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是本文将要着重探讨的内容。

一、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明确重难点。《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我们可以理解为:预习就是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提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感知和了解。每一篇课文都有重点和难点,每一堂课都有主次和详略。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盲目地一概而论,从头到尾都看作重点去机械地记或背。这样既浪费时间、耗费精力,又影响理解和记忆。预习是避免这种弊端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提示、课文注释以及课后“研讨与练习”等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重难点,有所选择和侧重地去学习和记忆。

(2)有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预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词和疑难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正是因为不懂或不理解,学生才会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办法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努力寻求答案。当有些问题,即使借助参考资料也不能解决时,学生会把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带到课堂,在老师讲解这方面内容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更加投入和集中,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显得尤为强烈。因此,预习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的过程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不是教与学单方面的独立活动,是相辅相成又相长的关系。课前预习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通过预习,对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就可以有效地协调好课堂上听和记的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了预习基础,教师就不必花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熟悉课文,只要对所学课文有侧重地加以点拨和强调即可。教师可以把重心放在重难点的讲解、知识点的扩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

二、语文预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很多学生没能正确认识到预习的意义和作用,只是把预习当作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一项常规任务去被动地完成。学生通常为了应付任务简单粗略地读一篇课文了事,但是对于不认识的字词和不懂的语句却一律避开,懒于动手查阅、动脑思考。在这类学生看来,老师在上课总是要进行讲解的,到时认真听讲自然就解决了,没必要自己费神费力地去钻研。这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地预习方式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成绩提高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浪费时间,适得其反。

(2)死记硬背,不讲方法。在素质教育和新教改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老师对预习越来越重视,学生预习的主动性也日益增强,他们花在预习上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但却往往不见成效。造成这种不成正比的原因主要是方法不正确。一些学生盲目地认为,只要多抄、多写、多背就能学得好、拿高分。当然,我们不能否定“熟能生巧”的事实与效用,但是我们必须得把握分寸和尺度。以古文预习为例,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追求预习效果,要求学生把全文的翻译逐句写在原文的下方,每个实词和虚词的含义都要单独加以解释并进行反复抄写。对于这种预习方式,首先,从效果来分析,学生只顾着完成大量字词句的翻译和抄写,往往忽视了整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后的连贯性,一篇课文翻译完后竟不知文中所讲何事,所抒何情,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其次,从作业量来分析,整篇课文及字词的翻译,再加上抄写,恐怕学生早就头晕手酸了,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去探究文意、写作手法、重难点等,这么大的作业量会让学生身心俱疲,学习怎能有效率和效果?

(3)照搬照抄,不求创新。在教育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当今,各类参考资料应运而生。随着学生对参考资料的依赖,参考资料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也接踵而来。学生对参考资料的信任和依赖,制约了他们的创新和主动性,他们变得不爱动脑、不敢质疑,思维被局限在设定的框架之中,无法自由驰骋。笔者在教授鲁迅的《社戏》时,课后练习一提到:“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最好的豆?”当笔者在一个班按照原题提问时,很多同学都能够迅速准确地回答出:“关键不仅在于看戏和吃豆本身,更在于‘我和平桥村的孩子一起参加了看戏和吃豆的全过程,‘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和好豆,更多的是平桥村那种朴实真挚、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可以推测出,他们是借助了参考书,回答得准确无误,当然也不排出有些同学真的有这个能力。而笔者在另一个班级把上述问题变换了提问方式:“课文最后一段提到‘再没有和‘也不再,两个否定词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因为没有按照原题提问,回答问题的人和回答正确的人寥寥无几。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变换了提问方式,学生就不会回答了呢?主要是他们习惯了参考书,习惯了设定了的形式和框架,根本没想到“换汤没换药”的道理。

三、语文预习的正确途径

(1)端正预习态度。家长和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导航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预习的意义,端正预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预习不仅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生通过正确的预习明确了重难点,了解了课文基本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把听讲和记录有机结合,把记忆和思考合理运用,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良好的课堂反馈,就是对预习的肯定和检验,学生体会到了预习的成果,自然会主动地去进行预习,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

(2)做好四个步骤。预习是学好语文的良好开端。学生主动地去感知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做到“读”“查”“思”“记”四个步骤紧密结合。

多读。建议学生通过阅读单元说明,明确单元要点,通过阅读课文提示、注释、课后“研讨与练习” 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阅读还可以增强对课文美的鉴赏和领悟。

常查。对于认识不清和理解模糊的字词、句子,工具书是最好的帮手。学生要多查,不能让这些问题成为理解课文的障碍和阻力。

善思。思考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要回避或省略,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点拨、课文提示和课后问题等,去主动思考课文的主题、情感、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勤记。作预习记录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既有助于对课文重点的提炼,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遇到了生字、词可以画出来,有疑问时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把答案做出标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好词佳句可以勾画和摘抄下来。

(3)正确使用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在预习中是有利有弊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依赖参考资料当然不可取,但是无视参考资料的价值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我们正确使用参考资料,就能发挥其正确的导向。我们可以参照和借鉴参考资料的分析、解释和答案,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既不照搬照抄,有所创新,又不拘泥固定框架,能够灵活运用。

(江苏昆山锦溪中学)

猜你喜欢

参考资料重难点课文
丰碑与基座——重印《〈民族音乐〉参考资料》序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呆奇的故事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第四部分 年度宪法学研究相关参考资料
六、年度宪法学研究相关参考资料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