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力量超越一切
2014-07-10唐婉
当我们以为自己是金子时,只有苦苦等待发光的那一天,然后抱怨。
当我们认为自己是种子,无论何时,无论哪里,我们都会持守生长的姿态。
——题记
“陈清获江苏省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贾基娴以镇江市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省赛”,“新一轮市县级骨干教师评比,我校骨干教师比例跃居全市第一”……短短三年,崇小教师几乎将县市级各项教学比赛的一等奖都收入囊中。来过崇小的人,也无一不被老师们蓬勃向上的朝气所感染。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年轻的集体焕发出如此的活力?
“种子奖品”唤醒了“种子策略”
2012年新学期报到恰逢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结合传统节日教育,学校筹划了猜灯谜活动,更有意思的是猜中后的奖品竟是一包种子。为什么会想起用种子作为奖品?“全校近两千名孩子,奖品不可能很贵重,当然也不需要贵重,但,一定要孩子喜欢。当时选定种子,主要是学校专门留了一块空地作为孩子的开心农场。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让孩子将自己得到的奖品亲手播种,许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学期吧。”校长曹慧如是说。
种子的力量,超越一切。后来的情况出乎曹校长的预料。
因为种子奖品,孩子们多了一项实践:播种。该播种了,学校请农科所的科技人员来校为孩子们讲解种子的知识,为他们示范如何播种,如何进行后期护理。
因为种子奖品,孩子们多了一份责任。撒在开心农场的种子发芽了。吃过中饭,绕过来看一回;放晚学了,不忘来和小苗告个别。
因为种子奖品,孩子们的笔下多了一些情趣。“小豆豆开花了,淡紫色的,可漂亮了。它的叶子很大,最大的应该和我的手掌一样大呢!我有一个发现:第一片叶子是单独的,之后的叶子都是三片三片的长!他们的叶子上还有一排排整齐的绒毛。小豆豆的花盆里有时会来一群不速之客,他们黑黑的,小小的,会吃叶子,我恨死他们了。”一篇篇种子成长记出炉了。
因为种子奖品,孩子们多了一种别样的节日庆祝。六一,花开了,豆结了,于是“心花怒放庆六一”花展活动蓬蓬勃勃地进行。孩子们在花丛中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没想到,一粒种子改变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种子意味着生命的勃发,孕育着希望,种子的力量超越一切,于是,一个促教师成长的种子策略也在曹慧校长的心里悄然生根。
每位老师都是一粒种子
“在指导读书上,我追求子恺先生‘草草杯盏供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的自然境界。无需挑拣时日,也没有前期轰轰烈烈的大操大办,居家过日子的三两碟,看似家常,却最是隽永。不需奢华展板,一些花花绿绿的小木夹,三两根塑料绳,就那么往教室走廊一拉,读书小报一挂,简单,却牵扯着孩子长长的视线;无需辉煌的舞台,每天只将讲台让出,将喜欢的说来听听;不用兴师动众,每天午间书场,只围绕一本书,孩子们轮番联播,惊险处戛然而止,让孩子们对明天的同一时间充满期待……如此,精力、物力,低成本投入的日常阅读生活,在我的教室每天自然而然发生。”镇江市课外阅读教学观摩会上,费云芬老师如此侃侃而谈,眼神里充满自信与坚定。有谁能想到,三年前,她还在为不能进军到各级教学比赛中而自卑呢。一次偶然,校长曹慧发现费老师对推广儿童阅读有极大的热情,也有自己的思考。费老师网购许多童书带孩子们读。假期,还将自己的车库腾出来,办了一个小型图书室,向小区孩子免费开放,提供阅读方便。这样的老师,难道你说她没有赛课一等奖的老师优秀吗?与其把他们捆在没有发展可能的课堂教学中,不如唤醒他是一粒种子的意识,让他集中精力来研究他喜欢的领域,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于是,大会小会上,曹校长讲费老师推广阅读的故事。正巧,遇到现代化小学验收,检查组中有一位老师在检查中发现费老师的亲子阅读记录本非常有效,反馈会上对这一做法大加赞赏。一次次讲述,一次次肯定,费老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我是一粒种子”的意识开始苏醒与萌动。
在崇明小学,你还会发现经常有三五个老师相约走班串室的现象,原来那是同年级的解决问题现场会。组长会为某个问题带着他们挨个走班,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在互相看,互相欣赏中,发现别人的好或者把自己的好供别人发现。发现后,接着就是宣讲,哪怕是零星的火花也放大了宣讲。“打开李老师班孩子的作业本,扑面而来的是生动与温馨。这美好的感觉来自于李老师个性化的批改,一些鼓励性的符号细化到每一个字上面,“进步啦”“越看越想看”以学生名字命名的“xx字体”等激励性语言,读来如沐春风。有人说,李老师会忽悠学生,但,请别忘记,“忽悠”二字是用“心”做支撑的。只有让孩子达到内心的认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这是李老师的作业批改给我们的启示。”这种肯定性的反馈,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个帮他发现自己、认同自己的过程。对他人来说,则是一种方向的引领与激励。一粒粒种子在宣讲中被唤醒,他们开始利用未被制度化遮蔽的空间,发现自己的潜力,选准目标,绽放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花。
见或不见,在我们的身边一定存在这样的自觉前行者。虽说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个体,用对了,一定能显现出令人惊叹的微力量。不用空洞的口号和吆喝,只顾睁大我们的眼睛,发现他们,扶植他们,宣讲他们,将点点星火放大再放大。原本的微能量逐渐汇聚成一股正能量,推着一群人往前走。于是,你看到积极的集体朝向之路上,出现了一群人。
在小步走、不停走中将根扎得更深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种子生长重在培“根”。校长曹慧深谙此理。翻开崇明小学的每周工作安排,“每周一读”一定会跳入你的眼帘;坐进教师集会的会场,开场的“崇明书架”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固定时间,固定栏目,每周一点点,每月一点点,日不间断,水滴石穿。就这样一点一点,将学习融入老师的生命,变成了习惯。在这些朴素的行为驯养下,老师们养成了“方向不易,行动不已”的“恒”力。在采访期间,我们听说一件很有趣的事。“崇明书架”主讲每次由抽签决定。装老师姓名签的是一个木盒,一只装红酒的木盒。红酒养颜,读书如同饮红酒,校长曹慧的意思可能是把老师们放在这红酒盒里,慢慢熏,慢慢品吧。
让老师在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不是活动的全部内容,团队更应该立足于“培根”的系列活动。“曹慧名师工作室”和校“向日葵团队”也是秉持这样的理念活动着。
团队的每次活动朴素却养人。绳锯木断,他们相信坚持的力量。每月第一个周四下午放学后的60分钟为他们的固定活动时间。为确保活动效果,每次活动主题早确定,活动内容早通知。没有轰轰烈烈,只是秉承向日葵的田野精神,脚踏实地,将朴素扎实的活动一次次坚持。活动内容专一且深入。教学研究处处挖坑,不如盯准一处深打井。课题研究能产生向心力,将全组教师紧紧团在一起,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共同体。因此,省级课题“唤醒责任自觉,激发生命潜能”“识字阅读比翼齐飞的再探索与实践”自然启动。团队电子期刊《拔节》《向日葵团队简报》为他们的活动外延。仅靠每月一次的活动时间进行学习,显然不够。为了让活动日常化,让老师们的交流日常化,团队活动简报应运而生。向日葵团队简报以“名家读教材”“我的解读手记”“研究动态”“向您推荐”等版块组成。其中,“我的解读手记”主要刊登老师的教材解读,这一书面交流平台,将老师个体化的寂寞之旅升格为结伴而行。上课之余,沏上一杯茶,读上一段有启思的解读,唤起的是一种教育觉醒,经历的是一种精神享受。
“夜幕初垂,我们还在为某个教学问题津津乐道。或交流对教材的认识,或谈听某堂课后的感觉,或议论最近读的某本书……这期间,有时是娓娓而谈,有时又是针锋相对,唇枪舌战,那种行进在探索之路上的心灵坦诚与投入把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做老师,每一天的工作都很紧张,但,当我们围坐一起时,所有的劳累竟一扫而光,这可能是源于坚守信仰,追求理想的力量吧。”曹慧工作室成员胡老师动情地说。
一次次团队活动,他们将自己的根扎得更深,并自然地长出思想,长出成果,长出教育精神,装点他们精彩的教育人生。
在自由空间中尽情绽放
自由伸展,就意味着少一些干扰与控制,少一些自上而下的任务闹腾,留一些空间给老师自己经营,让每一位老师拥有《第56号教室》的自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刘玉明更是认准“留白”管理,在坚守规范的同时,为老师们留出弹性空间。
唐婉,崇明园里的一名普通小学语文老师,对语文教育,她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生活即课堂,于是,以“葵花朵朵向阳开”为主题的一个个系列活动开始了。“天上风筝飞 地上娃儿追”“拉钩按印 谁变谁小狗”“复习时光也浪漫”“别冷落她”“好书漂漂漂”等,没有绚烂的舞台,只是一间普通的教室;没有镁光灯的闪烁,却有孩子晶亮的眼神。她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没有能力改变教育大局,但,利用学校留下的空间,安静地在自己的班级里做一点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事,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雷夫,凭着自己的执著与投入让他的56号教室发生奇迹。我,也许不能让我的教室有奇迹,但,我至少可以让我教室中流动滋养孩子生命的气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的生命自觉被唤醒,创造潜能被激发,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提升。我,在一旁鼓掌,鼓掌,默默欢喜。”
给种子空间,哪怕一点点,种子也会还你精彩。
深秋时节,窗外秋风瑟瑟,崇明小学三楼会议室内却暖意融融,由教师结合自己特长进行主讲的业务学习正在进行。“在校园中,花花草草如果只起绿化作用,那么它们只是活着;如果老师们能快速地叫出花花草草的名字,那么它们便醒了;如果老师能带着孩子们走进这花花草草,那么,这一树一树的花开中就有了教育的味道。”担任本次主讲的是陈勤,学校的美术老师兼总务主任。校园的一草一木,他是再熟悉不过的。有名的,无名的,开花的,结果的,落叶的,常青的,他如数家珍,赢得大家阵阵掌声。潘丰平,一位将近50的语文老师,对校园开心农场情有独钟。他不仅精通各项种植,还对开心农场如何开发出校本课程有自己的思考。尤其是“菜园文学”的提出,更让人钦佩。
由老师走上讲台,讲自己熟悉或喜欢的领域,是崇明小学业务学习的新举措。在讲述与分享中,老师的成长意识唤醒。
与此同时,面对学生开放的崇明讲坛也定期开展着。
“唐主任,再安排我做一次崇明讲坛吧。去年,我给孩子们上的是数学幻方,今年,我接着给他们上数学幻方2,下学期我给他们上数学幻方3。”主动请缨的是葛挺明,一位刚刚过完50岁生日的数学老师。葛老师平时喜欢琢磨幻方,可,这并不是数学教学内容。自从“崇明讲坛”开设后,他可找到了用武之地,并在这里忘记了年龄。
周明龙老师,一位书法爱好者。他在崇明讲坛上主讲的“千年书法一脉香”开启了六年级学生的书法文化之旅。
如此,每周崇明讲坛的如期举行,让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不再虚空。他们寻觅到自己的专业生长点,获得一种自我实现的内心需求,不同层面的老师都感受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可发展性。热爱阅读的老师开设了经典导读,有域外学习经历的英语教师开设了中西文化差异介绍,科学教师开设了生态养殖实践,老年教师“说三国”,中年教师“讲童话”,青年才俊“向西游出发”均在“崇明讲坛”纷纷登场,可谓“老幼皆可、包容兼蓄、个性纷呈”的“百家讲坛”。
因为种子策略,在崇明小学,一个老师,就是一颗种子。种子的力量,超越一切,那是因为她是来自内在的生命力量。成长,种子的使命,无需任何理由。无论哪里,无论何时,不等待,不哀怨,不抱怨,向上,成长。
(唐婉,句容市崇明小学,212400)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