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冯丹龙讲述冯家一门三代的爱国故事

2014-07-10吴宏

祖国 2014年9期
关键词:冯玉祥祖父

吴宏

在上海南京西路中信泰富35层的一间办公室里,摆满了照片。其中一张尤为醒目:国字脸的浓眉将军英姿飒爽。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爱国将军冯玉祥,也是办公室主人冯丹龙的祖父。

冯丹龙出生于青岛,父亲冯洪达是冯玉祥将军与建国后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所育的最小的儿子。打小,她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父母和家里的长辈都很少说起祖父,所以我不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 ”隐约感觉到自己家庭的特殊,是在小学时,老师布置了写家史的作业。 “当时爸爸很为难,犹豫了半天给我写下:爷爷是被国民党迫害死的。 ”冯丹龙说。

着一袭蓝底白花连身裙的冯丹龙笑声爽朗,乍一看似乎很难把她与“将门之后”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不过,眉宇间的眼神和举手投足间的气质,还是透露出她与冯玉祥将军显而易见的血缘关系。

虽然有着“将门之后”的光环,但她的人生旅程依然平凡。不凡的,是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

美国国会山尽显

“将门之后”气度

那还是2000年的5月5日上午10:20,在美国国会山。H-137房间坐满了议员代表。一位中国女子走上演讲台。她身穿米色格子套裙,庄重大方。尽管有些紧张,但流利的英语令她表达自如。她正是冯丹龙。

当时,中国尚未加入WTO。美国白宫与国会之间,就是否给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PNTR)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争论的结果也关系到美国制药业在中国的发展,美国制药研究及生产协会(简称PHRMA)的负责人之一白文东,便找到了供职于某全球最大研发型制药公司的冯丹龙,希望她可以赴美演讲,游说议员。

适值“五一”长假,常年在北京工作的她原本打算回大连与家人团聚。听闻此消息,冯丹龙心想,能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这是多好的事!于是她很快改变了计划:“我去!”手提电脑里的英文演讲稿经过反复删改,终于定稿,她把它烂熟于心。5月2日,她飞抵纽约。5月3日,她来到华盛顿,提前拜访几位持不同态度的美国国会议员。

刚到华盛顿,她便接到了母亲余华心的电话。“丹龙,你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1948年,你爷爷为反对蒋介石打内战,在华盛顿国会山上发传单、资料,作演讲。50多年过去了,同样在国会山,你又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去美国演讲。你一定要有自信,我相信你会把这件事做好的! ”

这通电话,给了冯丹龙很大的鼓励,也让她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

冯丹龙对祖父的了解多来自于母亲上世纪80年代初所写的传记。半个多世纪之前,被迫出走美国的冯玉祥踏足美国国会山,他发放传单、发表演讲,为捍卫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高声呐喊。

虽然未曾见过祖父,但冯丹龙从父辈那里得知,祖父到美国时已经60多岁,硬是苦学英语,后来竟能在大街上演讲。冯丹龙觉得他“非常了不起”。

较之于祖父晚年苦学英语的不易,冯丹龙曾在美国留过学,讲英文对她来说轻而易举。但面对一位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中国女子,美国国会的议员还是提出了不少疑问。

一位对PNTR问题持反对意见的议员问:“在中国,上因特网要受限制吧? ”冯丹龙响亮地回答:“我在中国的办公条件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无论是在家中或办公室,都能登录因特网。几周前,我还在北京的办公室中,通过百老汇的站点预订了戏票。 ”

会场发出一片惊叹声。有人不知道中国有计算机,还有人不相信在中国也能上网。一位议员提出:“你能说出百老汇订票站点的网址吗? ”冯丹龙一字不差地做了回答。

冯丹龙的不卑不亢,尽显“将门之后”的气度,一改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哗——”演讲结束时,会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作为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女性代表,冯丹龙的演讲被几名议员评价为“非常有价值”。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美国国会以237票对197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

“他爱国,爱得深沉;治家,治得严厉。”这是烙在冯丹龙记忆里最深的印象。爷爷的赤子丹心、勤勉简朴,也成为伴随冯氏后人成长的最大财富。

“我的心和我的前途

永远在国内”

从护士、电工,再到大学生,冯丹龙的刻苦努力并未停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了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国际合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MBA。冯丹龙198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大连理工大学,成了中美MBA项目预备班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的英文老师。在教书过程中,她也萌生了报考MBA的想法。

一开始,培训中心的前辈私下里说:“她是学文科的,怎么考得上? ”出乎意料的是,通过几个月无日无夜的恶补,这个没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生,竟然考上了,而且数学得分比培训中心参加考试的数学老师还要高!

1986年6月,冯丹龙踏上了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商学院攻读MBA的路程。对于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代MBA的经历,冯丹龙坦言,“当时我对MBA的认识也很模糊,只听说这个培训中心是要‘培养90年代的后备力量,很受鼓舞,而且父母也支持,就去了。”

1988年底,完成学业的冯丹龙选择回国。当时,国内正值留学热潮的兴起,她的归国,颇有些逆势而上的魄力。

父亲的一句“你的事业应该在中国”,冯丹龙当时还不甚明了,现在却愈发感受到它的深刻。

在华盛顿实习时,每每经过国会山,冯丹龙便会去国会图书馆查阅祖父冯玉祥的资料。随着对祖父了解的增多,她似乎能够感同身受祖父晚年被迫出走美国时,心中对祖国的深深挂念。

当年,祖父冯玉祥团结美国的侨胞和进步人士,聆听他们的心声。有的侨胞向他倾诉说:“我们是南中国海边的农民,因为在国内无法生活才流落到海外。在这里我们忍受着种族歧视,以贱价出卖劳动力……节省下血汗钱养活留在祖国的骨肉亲朋。虽然我们身在海外,但我们的心和我们的前途却永远在国内。 ”endprint

离美前夕,冯玉祥发表了《告别留美侨胞书》,“中国人民的胜利就在不远的将来;但侨胞的自由也要侨胞自己去争取!”话语慷慨激昂。只可惜那心心念念的故土,他却再未踏上。

回国后的冯丹龙,常会想起祖父昔日的牵挂与未了的心愿,也会记起那句“培养90年代后备力量”的口号。

母亲余华心的爱国情

长辈很少与她谈论祖父,冯丹龙对祖父的了解,几乎都来自母亲余华心写的书。“我母亲1981年出版了《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一书,记述了祖父晚年的生活和他在黑海遇难的经过;2007年出版的《传奇将军冯玉祥》,则是全传。 ”冯丹龙捧出母亲写的书,眼里满是崇敬与珍惜:“这都是我母亲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电脑里,连图片也是她自己扫描后配上的。 ”

余华心是冯玉祥的部下兼好友余心清的女儿。1942年,9岁的她跟随母亲第一次去冯玉祥家做客。谁也不曾想到,当年那个黄毛小丫头日后会成为将军的儿媳妇,并且在十年动乱后提笔为将军写书正名。

在对历史及其人物都缺乏客观公正评价的年代,有一次余华心问冯夫人对将军应该怎么看,李德全沉思了片刻,说:“他是爱国的。 ”于是,冯玉祥将军的爱国情成了余华心书写传记的主线,这也是烙在冯丹龙记忆里最深的印象。

母亲曾经告诉丹龙说:与将军第一次会面,冯玉祥给余华心母女俩一人画了一幅水彩画。给余母画上的题词是:“一个大白菜,味是真正美,大家常常吃,打得倭寇必败北”;给余华心画上的题词是:“红萝卜、紫茄子,味都好,味都香,大家多吃些,一定打过鸭绿江。 ”对抗日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可见一斑。

冯丹龙说,母亲铭记的这个片段对她一辈子的爱国情有着深刻的影响。

难忘姑姑的铮铮教诲

1989年底,《大连日报》上的一则英文招聘广告吸引了冯丹龙的注意,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递了自己的简历。而她留美的经历、MBA的学历,正符合招聘方某跨国制药有限公司的期待。

于是1990年初,冯丹龙成为了这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号员工。她从办公桌上的一个小盒子里找出自己的员工卡,递给我们看——“0001”的标号赫然醒目,标志着她是公司在中国所招的第一个员工,仿佛也暗示了她是契合公司条件的No.1员工。

从1990年至今,冯丹龙始终不曾离开过这家公司。这位首号员工,从总经理执行秘书一路上升到企业事务部总监,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

对自己事业上的发展,冯丹龙总不忘自己的“理达姑姑”。冯理达是冯玉祥和李德全的大女儿,是一名享誉国内外的免疫专家。

理达姑姑对同在卫生领域工作的冯丹龙十分关心。看报纸时只要读到有关冯丹龙公司的消息,她都会立刻打电话告诉自己的侄女。她还把自己手抄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送给冯丹龙一份,党代会的各种报告她不但自己认真学习,还常常向冯丹龙谈体会。“姑姑老是叮嘱我,你虽然在外企工作,了解国内的政策也十分必要。 ”冯丹龙说。

冯理达在八十岁生日时,写了一首《八十抒怀》:“八十春秋一瞬间,岁月沧桑未等闲。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 ”她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外企工作的冯丹龙,也不曾敢息肩自己的报国志。

历史给了她延续祖父的呐喊、呼吁维护国家利益的机会后,又委以她新的重任——如今的冯丹龙,是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我也是那一粒小小的花生米

2011年10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正在召开。会场里,冯丹龙心潮澎湃,祖父冯玉祥和大时代相伴的一生,在她脑海中翻腾、激荡。“从贫寒的农家子成长为叱咤沙场的爱国将领,从一名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爷爷每一步都走得不寻常。”随着对爷爷的了解日深,爷爷的每一次痛苦踟蹰、每一次义无反顾,她似乎都能感同身受。

冯丹龙讲起了一个被冯家后人铭记至今的故事。在一次聚会上,冯玉祥曾把一个橘子放在茶碗上,上面再放一粒花生米,让在场的孩子们猜是什么意思。“他后来揭晓谜底说,茶碗象征着国家,橘子是家,花生米是我们个人。如果茶碗倒了,那一切全都没有了。要是国家灭亡了,我们的家和个人就都没有依靠了。”

在北京西郊的温泉镇显龙山,凝望祖父1935年修建的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碑,对祖父的良苦用心,冯丹龙有了更深的理解。

100年前,辛亥革命首义于湖北武昌。次年1月,滦州新军宣布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冯玉祥被推举为参谋总长。尽管起义失败、大批官兵被捕就义,但滦州起义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和南方革命的发展,成为导致1912年2月清廷退位的直接因素。

历史就是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一步步向前的。纪念碑前,冯丹龙深深地三鞠躬。“我也是那一粒小小的花生米。”冯丹龙说,为了家的兴旺,为了国的振兴,我们都要努力努力,再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冯玉祥祖父
祖父瓷
冯玉祥智斗日顽
寄冯玉祥书
冯玉祥测试张敬尧
祖父的一封信
联墨双馨
鸡犬不宁
冯玉祥的“五虎将”和“十三太保”
冯玉祥治军特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