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炼钢术到炼金术
2014-07-09赵方忠房晓
赵方忠 房晓
在投资热点不断涌现的北京,石景山转型发展的出路何在?
石景山曾被视作东方的鲁尔。因为她具备了和德国鲁尔区类似的基因:传统的钢铁之都,产业转型逐渐由硬变软,以及政府持续注入的关注与政策支持。
然而,东方鲁尔的转型之路并不轻松。在中国谋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们不仅要问,石景山将如何实现“两个倍增”的目标?
从历史数据看,“倍增”确有压力。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存在不平衡现象,除个别年份外,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又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格局,出现了所谓的“GDP迈一大步,财政收入迈两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的现象。
从城六区对比情况看,“倍增”仍有潜力。石景山区整体发展能及在城六区中明显偏弱,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为320.7亿,仅为朝阳和海淀区的1/10,“十一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6%,仅为其他五区的1/2,财政收入为23亿,比排名第五的丰台区相差近3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也与其他五区存在较大差异。
此时,北京正呈现出“东西南北中一齐向前冲”的“倍增”发展格局:东部打造首都副中心,北部构建国际空港城、未来科技城、国际会都,南部落子北京新机场、崛起高端制造业基地,城六区金融街西扩南拓、雍和文化创意独领风骚、CBD东扩北进、丽泽园博合纵联横、海淀后山异军突起……石景山绝不能再按兵不动。
转型数年,石景山收获了一长串赚足世人眼球的名头: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中关村石景山特色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这些名头足以让石景山完成世纪蝶变,但问题是现在仍在转变的过程之中。
现代服务业正在燃起石景山新的转型希望。2013年对于石景山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的意见》,石景山挟最具服务业增长潜力区域之势能而备受瞩目。
国家保险产业园、北京首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一个个新概念、新空间的面世,似乎也佐证着石景山找到了引领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引擎。
但是,昔日惯于炼钢的石景山是否在今天掌握了真正的炼金术?
北京发展中的“灯下黑”
石景山是北京继东西城之后,第三个完全城市化的主城区。
但这个理应成为北京拉开骨架、丰满血肉,实现北京经济发展最大战略增量的北京主城区,却长期缺乏引领转型发展的引爆点和突破口,出现了北京主城区典型的“灯下黑”现象,归结起来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东方鲁尔的认识误区。东方鲁尔只能代表石景山的过去,绝不是石景山的未来。
德国的鲁尔传统工业区转型只是全球老工业区新生的一种方式,绝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是石景山转型的目标。
因为鲁尔工业区的转型,与石景山有着巨大的时代差异。
鲁尔转型之时,德国的经济已经高度发达,并非是鲁尔自身的发展出现问题,而是德国的能源结构亟需调整,德国对于鲁尔的转型几乎集中了全国的力量 “毕其功于一役”。
而反观石景山,只能算是集中了全市的力量,更多时候只是集全区之力,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城市建设,抑或是经济规模等,处于低层级的石景山均不可与当年的鲁尔同日而语。
这也使得石景山逐步显现出了转型发展的“四化危机”:城市的边缘化、产业的空心化、资源的散乱化、发展的封闭化。
第二,CRD发展定位亟待提升战略层级。这个在短时间内让石景山改头换面的名片,已经初步实现了转型初期转变形象和激发潜能的目标,释放出了石景山强大的后发优势。
可尽管各项发展数据持续向好,但石景山的文化、旅游、休闲等仅在定位之下进行了简单叠加,未能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满盘活”的战略抓手,其赋予石景山更多的是在首都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
不可否认,自2006年以来,CRD发展定位确立的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商务服务、现代金融、旅游休闲等五大产业得到了相应发展,且创造了诸多“第一”, 但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石景山至今仍拿不出任何一个能够在北京具有惟一性或排他性的产业或者资源。
这个处于首都两轴两带的结合点,长安街西延线的核心区域,紧邻着北京城市功能核心区,首钢搬迁之后“近城山水”独特优势,理论上讲应该是首都城市核心功能向外延伸拓展的第一站。
却因为没有惟一性或排他性的产业或资源有些面目不清,文化比不上东城,金融比不上西城,科技比不上海淀,商务比不上朝阳,旅游休闲比不上所有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这直接导致了北京主城区诸多城市功能延伸至石景山的选择性失盲,使这个距离北京经济最发达区域最近的城市功能拓展区,难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第三,新首钢高端产业功能区徘徊不前。首钢搬迁调整,为石景山留下了8.7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2014年石景山辖区内的两大热电厂将陆续关闭,还将为石景山释放出近2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在北京主城区拥有10平方公里的增量空间,正是石景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爆发点,是石景山引领一个时代、开创一个时代的重要战略抓手,但如何构建、怎么运营,迟迟未能破题。
勿庸置疑,在石景山争取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破题新首钢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发展,已是摆在石景山当前的最大困惑。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曾经指出,一流的政府要战略,二流的政府看政策,三流的政府上项目。人们不禁要问,拥有国家战略的石景山,转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一个重大的机遇窗口
石景山的转型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将石景山置于时代发展的大格局中,改变石景山千载难逢的三大历史机遇已经出现。
第一大机遇是长安街西延的重大历史机遇。长安街西延,将彻底打通中国第一街的产业血脉、历史文脉和交通动脉,石景山必须从更高的层面上完成“新四化”建设,即战略的谋划、发展的策划、创新的规划、实施的计划。
这需要石景山的新一届领导必须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想的更多,才能把握住这改变石景山的重大机遇。
将北京市与保监会共建的国家保险产业园争取到石景山发展,无疑是石景山新一届领导的高明之举,也是石景山借助长安街西延重构产业的重要突破口。
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金融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上海为对接全球金融找到了自贸区,天津振兴海洋经济的金融租赁创新,将东疆港推向了改革的前台,重庆打造内陆金融的全球高地,找到了两江新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最大的直辖市,又是管理着中国庞大金融资产的首都,北京未来怎么办?
与此同时,以国家保险产业园对接金融街功能外溢的石景山,能不能为北京的金融创新找到一条新路径,从接地气到旺人气,以旺人气促财气?
第二大机遇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战略机遇。作为北京惟一的国家服务业改革试点,石景山戴上了国家战略的帽子,但如同一把大伞,上面花枝招展煞是好看,下面却仅有一杆细细的支撑,空空如也。
这恰好是石景山当前的现实图景,产业空心化一直是困扰石景山转型发展的最大难题。如今,摆在石景山新一届领导面前的最大课题便是,拿到国家试点的石景山如何勇于突破、勇于创新、勇于引领,真正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做出一篇改天换地的锦锈文章。
实际上,要扛起国家服务业示范的大旗,石景山必须结合三大优势引领发展。
第一,互联网产业发展优势。CRD的多年发展,石景山已经在动漫网游、电子商务、新媒体等互联网及相关产业方面具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而互联网是一个融合性、创新性极强的现代服务业,能够衍生的生产链、生活链、生态链无可想象,任何一条链条的延伸都意味着一个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这也是未来石景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石景山必须善于通过政策引领,整合现有与互联网相关的细分产业,明确将互联网培育成引领石景山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对接互联网今后不可预知的产业创新预留出足够的管线。
第二,文化资源优势。石景山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石景山、八大处之处,还拥有诸多的明清皇家遗址,又有雕塑公园等一批现代景观,是北京文化休闲体验的重要区域,多年旅游休闲产业的培育发展,也使得石景山具备了重要的发展条件。
而要成为北京主城区独一无二的文化体验区域,石景山需要打造一个高地,引入四类人群,实施三大战略。
即打造一个主城区文化休闲的体验高地,引入“金发碧眼的涉外人群,披头散发的艺术人群,游手好闲的富裕人群,修身养性的养生人群”,实施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经营”的三大战略,政府经营环境,制定更好的政策引导市场发展,企业经营市场,结合需求开展服务创新,公众经营文化,调动起工农千百万,参与文化大发展。
第三,城中村改造的创新优势。石景山当前仍有巨大的城中村改造任务,只要能够创新利用,这些巨大的存量资源就将转化为引领发展的增量资源。
石景山已经一次性整建地将1.5万农民转换成了城镇居民,但变化的只是这些人的身份,转居后的集体土地并未一次性转为国有,这已经成为石景山大面积开发建设的重要羁绊。
目前,石景山保留集体所有权的土地面积为1212.66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4.37%,且部分土地与国有土地交叉分布,布局分散,缺乏统一管理,给土地征收和开发利用造成了很大困难。
这是石景山城市发展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针对集体经济组织仍存在,土地确权却找不到主体的制约瓶颈,需要石景山创新出一条以增量盘活存量的集体土地利用新途径。
如何创新集体土地的利用方式?同样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大兴旧宫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旧宫采用土地证和房产证分离的方式,在保持集体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国土部门颁发商品房的房产证,可以用于抵押、贷款等融资,这一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与认可。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全市都在积极创新集体土地的利用方式,石景山完全可以借助主城区的地理交通优势,以及国家服务业改革试点的政策创新优势,开创一个和旧宫并驾齐驱的“双星并耀”新模式。
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集体土地改革创新的时代契机,打造成一个让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宜居、宜业、宜商”的集体土地开发“石景山模式”。
而在石景山谋划世纪巨变的当下,北京市也为石景山开启了一个重大的机遇窗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北京市率先于全国成立了全面改革深化领导小组,市委书记郭金龙亲自提纲组长,如今,北京正在积极寻找首都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力点。
对于石景山而言,抢抓住这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已经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石景山当前的转型发展问题,恰好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示范性和突破性的问题,石景山转型的成功与否是关系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否实现,而这个机遇是否属于石景山,关键还是要看石景山是先知先觉,还是后知后觉,还是不知不觉。
这个有可能影响石景山未来数年的历史机遇,也是石景山实现转型发展的最大机遇,石景山新一届领导必须牢牢抓住,拿出一整套深化改革发展的系统思路,来破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四化”危机和诸多困难,找准问题的难点,营造投资的热点,打造出形象的焦点。
“金子”怎样才能炼成
实现炼钢到炼金的蜕变,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中国金融发展当下的三大历史变革。抓住变革时机,把握变革本质,石景山就有可能翻天覆地海阔天空,抓不住就有可能大浪淘沙止步不前。
第一,是市场的变革。中国的金融变革即将或正在掀起一场革命,正从金融互联网变革到互联网金融,而这将是一场谁也无法预测未来的颠覆性革命。
互联网带给当今社会最大的改变就是对传统的颠覆,而且没人可以预知你未来的竞争对手会来自哪里,就像几年前绝对不会有人想到,腾讯能够开发出免费的微信,成为中国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的最大竞争对手。
在互联网创新成为时代最强音的时代,互联网大佬马云曾经与四大国有银行行长对话互联网金融时直言:银行行长乃至所有的传统金融界大佬都不知道什么叫互联网金融。在马云看来,中国用了二三十年,进入了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但随着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进程加快,没有人可以预测五年、十年之后互联网会给传统的金融行业带去怎样的革命。
幸运的是,当下正处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变革的前夜,这也就意味着,谁能把握住机遇,就有可能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弄潮儿。
问题是,石景山能否在中国金融决策中心的基础上,链接金融街的发展优势,打造一个引领市场变革的金融创新中心,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把互联网金融打造成全国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这要看已经挂牌了北京首个互联网金融基地的石景山接下来会怎么做。
石景山必须放眼成为北京高端功能区的全球品牌,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创新基础上,打造出一个具有惟一性、权威性、排他性的金融创新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
长期以来,在美国经济学界的一批“中国通”眼中,北京当前具有全球影响的高端功能区品牌只有“两个半”,一个是中国硅谷中关村,一个是中国中央商务区CBD,而“半个”恰恰就是管理着数万亿金融资产的金融街。
而之所以将金融街视作“半个”具有全球影响的高端功能区,恰好是因为中国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其管理就在金融街,但同时中国的利率和汇率也都处于高度的管制之中,还不能真正地影响全球。
第二,是政策的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最大的亮点和难点,以及未来引领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增量,就是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的历史突破。
而对于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粤港澳,甚至连温州、青岛、 厦门等城市都已经走在了北京的前列。
如今,上海已经找到了自贸区,而北京能否继续引领金融改革创新的潮流,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中心能否爆发更大的经济能量,也必须找到一个承载金融创新改革的试验田。
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石景山有能力、有条件、有资源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化创新的引领者、探索者和实践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石景山能否借势借力有所作为,率先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政策变革机遇,关键在于能不能率先于全市拿出一系列的金融引导、金融创新、金融突破的政策。
北京区域内对金融创新的争夺日趋激烈,石景山绝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必须早行动、早准备、早安排,代表北京拿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打出“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金融创新改革王牌,破解石景山发展长期的封闭化困局,打造成具有国际化色彩、全球化高度、世界性影响的金融创新中心。
第三,是全球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端倪已然开始显现,就是TPP自贸区的发展正成为驱动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其带给中国最直接的表现,便是京交会的崛起与广交会的衰落。
广交会与京交会的最大区别在于,广交会是产品贸易,京交会是服务贸易。京交会的快速崛起,预示着服务贸易正成为全球变革的大趋势、大潮流。
在这种势不可挡的潮流下,北京要继续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发展,创新改革的发展需要,要求北京必须构建形成“一心两翼”的金融发展大格局,影响全球的金融及经济活动。
一心,就是金融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决策中心,以“一行三会”为代表,突出中国金融的行政管理职能。
两翼,东翼以CBD为核心打造国际金融商务中心,依托CBD对跨国机构无可替代的聚集能力,继续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商务活动。
西翼,在石景山构建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全球金融创新中心,突出中国草根金融的市场创新,成为引领中国金融创新的战略高地。
“一心两翼”的北京金融创新发展大格局,依托核心的金融资产管理中心,在长安街诞下“双黄蛋”,使北京兼具起行政金融、商务金融、市场金融三大特色,形成“一根扁担挑两头”的金融发展态势,使长安街真正成为“长安金轴”,成为北京这座世界城市控制全球资源,展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影响力的形象窗口。
石景山无疑将成为北京金融发展大变局中最为华美的乐章,也将成为最为壮丽的后起之秀。
坚冰已经打破,航向已经指明。千年机遇只争朝夕,石景山只要能抢抓住改变历史的重大契机,率先于全国扛起“中国金融草根创新高地”的旗帜,一定能写出一篇惊天动地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