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开头与结尾”类考点解析
2014-07-09贾斌
贾斌
【命题指向】
小说主要考查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考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具体有以下三点:
(1)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2)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3)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①把握故事情节;②分析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主题思想;⑤品味语言特色;⑥分析写作技巧。
【方法指导】
一、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处才同答疑问。作用主要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②引出下文的情节,造成悬念。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二、小说常用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伏笔。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r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刻画人物形象看,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从小说的意蕴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同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其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再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的心理享受。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灾难,反映出人类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小说《书法家》)
分析:在省略号中全篇结束,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强化训练】
花篮里花儿香
聂兰锋
查房的时候,曹医生又提着一篮鲜花,跟前几天一样,顺手放在窗台上。这时候,早晨的阳光正好透过窗纱照过来,照得花枝微颤。
曹医生将手插进白大褂的衣兜里,摸出听诊器挂在脖子上,笑盈盈地弓着腰伏在我爸爸耳边问:“聂大爷,今天感觉怎样?”一直闭着眼睛的爸爸浅浅地睁一条缝,稍后说了两个字:难受。接着又把眼睛闭上。
曹医生将听诊器塞到耳朵里,另一端在爸爸的肚皮上移动,问这儿疼不那儿疼不,爸爸的回答均是两个字:难受。
曹医生走后,爸爸依旧闭着眼,斩钉截铁地说了两个字:拿走。
我心领神会,将花篮挪出爸爸的视线。
爸爸不喜欢鲜花。平日里爸爸在花盆里栽种的是韭菜菠菜之类,他甚至用花盆种地瓜也不养花。他说养花最浪费人的感情,浇一季的水开不了两天就没了,是最不中用的事儿。爸爸还说鲜花最没个性,恋爱结婚生孩子生病都送鲜花,人死了还得被花包围着,从不讲究个喜怒哀乐,一副同样的面孔出现在迥然不同的场合。
从爸爸生病,病房里就没断过鲜花。光那些宾朋好友就够受的了,偏偏碰上个曹医生,执著地每天送一篮鲜花。
刚把花安置在角落里,护士端着小盘子进来了,是那个态度和长相部甜美的小刘护士。该挂吊瓶了。我一边询问今天用的什么药,一边看着纤纤玉手熟练地操作。接着一位穿淡蓝色衣服的护士进来送每日清单,这是昨天的支出:4080.32元。我扫了一眼顺手将清单塞进床头柜的抽屉里。反正花多少钱不用我这个当儿子的掏。爸爸是离休老革命,药费全报。所有我能做的除了服侍吃喝拉撒就是每天将那些鲜花处理掉。
小刘护士调好了点滴的速度,用大眼睛递过来一个微笑,我刚打算把花篮送给她作为回报,曹医生又到。
曹医生依旧笑盈盈的,依旧弓着腰伏在爸爸耳边:“聂大爷,根据您老人家的情况,今天给您换个方儿。”
这时候护士长进来了,满脸的无奈:“曹主任,14床的老太太没药了,让她续费,他儿子问能不能先用药,钱他回家筹备。”曹主任的脸“呱嗒”一下拉下来,将护士长叫到门口压低嗓音说:“废话!出院!”
曹主任只用四个字就处理了护士长看来很棘手的事。
护士长走了,笑容重新回到曹医生的脸上,曹医生竖起她修长的食指:“聂大爷,今天给您换个方儿,加一个血浆。这东西缺着呢。”爸爸无语,只有花篮里的花儿独自吐着芬芳。
我盯着那些花,康乃馨、百合、非洲菊、富贵竹,中间一朵红牡丹争奇斗艳,艳得失真,用手摸摸,果然,被众鲜花包围着的是朵绢牡丹!我说呢,深秋里怎会有自然开放的牡丹花?有也是花妖。
花谁的钱?我问爸爸,爸爸无语,只有花篮里的花儿吐着芬芳。
待到小刘护士来换瓶的时候,不等她递给我微笑,我就让她把花篮提走了。可那枝绢做的红牡丹被我留了下来,刚好插在窗台上空着的石膏花瓶里。
寂寞的空花瓶一天天热闹起来,爸爸的病却不见一丝儿好转。
阳光依旧,花儿依旧。
爸爸的生命长度却敌不过一朵绢做的牡丹。
当曹医生踩着崭新的阳光提着花篮笑盈盈地来到病房时,爸爸已经奄奄一息,他努力地睁了一下眼,然后闭上,离开了这个满是鲜花的世界。
曹医生尽情挥洒她的悲伤的时候,我在医院门口的花店里打公用电话。付费时听见老板娘吩咐正在剪花的小姑娘:“记住了,小刘再来送花,少给她十块钱。好好一篮花,把个牡丹给留下。本来这些人买花就不花自己的钱,人情白赚半道上还有小动作,下作……”
在老板娘的骂声中,我明白了这些鲜花每天都有个周转。但我还搞不清“下作”的含义以及买花不花自己的钱花谁的钱。
回到病房,曹医生早已不在。
因为有担保,过了些日子我才去结算。在护士站遇着护士长,她告诉我曾主任调走了。本来因业务量完成得好已经提了副院长,结果因账目上的事情被人举报,她才不情愿地走了。
停了一会儿,我才说:噢。
1.小说分三次写曹医生给爸爸治病的经过,每一次都用大量的文字写与鲜花有关的故事,有什么用意?(6分)
2.曹医生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3.小说最后笔锋一转,写“我”在付费时听见老板娘对剪花的小姑娘的吩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4.哲人说:“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试结合小说内容,探究这句话的含意。(6分)
参考答案
1.(1)提醒人们意识到城市生活会给我们的身体和思维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呼吁人们努力建设一个自然的城市。(2分)
(2)①照应题目;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对比反衬;④逐层揭示人物性格。(每点1分,共4分)
2.(1)曹医生是个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贪婪而势利的小人。(2分)
(2)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对“爸爸”和14床老太太的不同态度上以及“爸爸”对花的不同态度上。映衬手法:以争奇斗艳、艳得失真的红牡丹来映衬曹医生的性格。(只要答出1点并有分析即可得2分。回答动作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分析合理也可得分)
3.(1)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2分)
(2)充分揭示人物性格:虚伪、势利、利欲熏心。(2分)
(3)揭示主题:鲜花已失去它应有的意义,人性也已被金钱私利扭曲。(2分)
4.(1)实写,“爸爸”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而绢做的牡丹却是长久的。(2分)
(2)虚写,“爸爸”的生命是朴实的,而绢做的牡丹却是艳丽而虚伪的。(2分)
(3)讽刺,作者借朴实无华的生命却敌不过虚伪而没有生命力的绢花,来讽刺当今社会人性扭曲的现实。(2分)